文 贾丽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强化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能提高新闻的公信力。为此,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强化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以使自身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是大众心目中媒介形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媒介能否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根本要素。新闻媒介的公信力是媒介实现其社会职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它必须具有强大的可信度,塑造好的形象,赢得观众的信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教育群众等多种功能。媒体的可信度愈高,受众愈多,越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新闻媒介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利益。公信力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媒体在采访时,没有强大的可信度,就无法获得受众的充分信赖,也就无法获得更多有用的资讯,那么在现阶段,加强新闻媒体的可信度是十分必要的。
媒体的公信力取决于媒体自身的内在机制和自律规范、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新闻观念和管理观念,还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国家和政府的宣传方针和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和公众对媒体的监督同样有影响,此外,受众心理、道德、文化素质等外在条件也有影响。各媒体机构的公信力有强、有弱、有优、有劣,但都可以借由观众调查来判断其可信度,即媒体单一报道的信任度。媒体的信任度是其可信度最直观的反映。当有重要的新闻事件时,观众会对媒体产生依赖。想要知道真实情况的观众对媒体的依赖性,是媒体可信性最明显的表现。从传播学的受众理论以及对读者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受众的生活状况或接触媒体的便利程度而不断改变。但是,在某些重要新闻事件发生后,受众往往会自觉地选择收看、收听新闻媒体的新闻。而在这个时候,当获得新闻的便利程度也差不多的时候,其依赖最多、最常选择的媒体,基本就是最有公信力的媒体。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以网络为主要渠道获得新闻的受众,在质疑网络上的新闻时,会选择去看电视和报纸。他们认为电视、报纸比网上新闻更有公信力。对媒体的评价,包括认可、信任、赞美等,这是媒体公信力的最根本反映,公信力是大众对媒体信任和维系的根本。
第一,媒体是公众了解地方政府政策的重要方式,媒体的可信度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形象,因此,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媒体的可信度。
第二,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其可信度愈高,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就愈大,对社会的发展也就愈有利。
第三,媒体是增强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媒体公信力的提升能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舆论监督之中,从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媒体公信力包括真实性、权威性和引导性。其中,新闻的真实性是此类媒介生存的基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媒体的权威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常常与公众的关注紧密相连,如果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能立足于现实,深入到基层,关注民生,察民情,这样的媒体,必然会被大众所接受,也会极大地提升其可信度。另外,媒体要有更高的可信度,就必须通过正面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和影响大众,因此,引导性也是媒体展示自己可信度的一个重要方式。新闻公信力是新闻传媒发挥其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树立良好的公信力,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从而发挥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教育的作用。公信力是媒体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媒体的可信度越高,受众就会越多,就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从而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社会的主流媒体,新闻媒体应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真实性。新闻在发布前应注重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力求使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此外,新闻的内容也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深入群众。新闻媒介只有重视群众,方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重视,从而增强可信度。新闻媒体要做到立场准确、坚定,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大众,才能使大众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此外,媒体还具备了文化的传播作用,并借助媒体传播的方式推动社会健康、平稳的发展。新闻媒体必须赢得受众的信赖,受众才能真正地接纳其所宣传的信息和观点,新闻媒体也就能够完成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舆论教育等各种社会性职能,并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职责。
媒体是公众认识社会的一种重要工具,然而,目前我国媒体的可信度却受到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第一,不真实的消息。假新闻是指通过媒体发布的消息缺乏真实性,如果是娱乐新闻,那就是误导大众,而对于社会、法律、经济等领域,如果有虚假的消息,就会让大众对社会的现状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到媒体的可信度。
第二,粗俗的消息。所谓的“庸俗”,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上传播的八卦新闻,这些八卦新闻往往是为了博取大众的关注,而忽略了新闻本身的品质,这就导致了媒体的可信度降低。
第三,不良的广告。不良广告是指不法商人为了获得一定的商业利益而进行的产品宣传,这种活动不但对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媒体的信誉造成很大的损害。
第四,媒体的报道脱离了观众的需要。有些新闻媒介在对新闻资讯进行报道时,往往仅凭对事件的表面做出判断,无法全面、客观地分析事件,进而影响大众对事件的认识。新闻媒介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而不能一味强调利益,忽视新闻媒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这样做会对其长期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部分媒介忽略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需要,使得新闻传播与民众的需要相脱离。传媒行业要想健康发展与存续,就必须对其进行信任建构,从各种资讯中筛选出有意义的资讯,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剖析,对新闻进行真实的报道,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另外,信任度的探讨有助于增强受众对信息的认识,促使大众更多地参与到对新闻媒介的监管中来,增强对新闻舆论的监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舆论氛围。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进入新闻传媒行业的人也日益增多,各种新型的传媒机构层出不穷,各大传媒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各大新闻媒体中,最先获取最新信息的人,将会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获取更多的好处。这就使得当一些有争议的消息被报道出来之后,他们会在没有经过验证的情况下,迅速地上传到网上。有些新闻从业者认为只有如此,才会吸引大量的眼球,获取最大的利润。长此以往,反而会失去民众的信赖,甚至损害政府的信誉。
有的媒体在看到其他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关注度,他们就不再去发掘更多的新闻,而是直接抄袭别人的新闻,选取其他媒体的新闻报道并对其进行修改,然后将其上传到自己的网站上。有的媒体没有合适的照片和视频,也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就转发别人的照片。还有些网络平台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网站上发布不良内容,对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些错误做法都对新闻媒体的可信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新闻记者的素养对媒体的可信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有一些人受金钱的引诱,违反职业操守,让媒体成为某些人的工具,这种做法对媒体的形象都会造成损害。要在媒体中塑造一个好的形象,就要从加强记者的思想和行为着手,全面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所以记者要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维素质。
对新闻进行分类筛选,提高其可信度,防止其内容杂乱,可提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可读性。新闻记者要守土有责,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发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要为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
提高新闻传播的可信度,这是提高公信力最重要的手段。新闻报道一定要有事实依据。所以,媒体企业在发布新闻时,要对其真实性进行核查,不要盲目地去追逐速度,强化新闻查证,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政府必须对新闻媒介进行适时的调整。对发布虚假消息、盲目跟风的新闻媒体,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同时,政府还应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对以非法手段进行竞争的新闻媒介进行处罚。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建设,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国内外的各种新闻,如果发现自己的新闻被其他媒体剽窃,那就必须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尽管目前国内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媒体监管制度,但这种监管制度有时无法得到切实的实施,从而导致媒体监管过于形式化,因此,国家应当加强对媒体的监管。要保证各类公共行政资讯的正确性和开放性,政府要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介的沟通,积极介入社会大事和国际大事的报道。同时,还要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参加评论。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要求媒体工作者能广泛听取民意,积极开展具体的社会问题调研,让民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事情的真相。同时,让大众拥有对媒体的发言权,及时掌握大众舆论的观点,通过建立网络平台,让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对新闻媒介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降低其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新闻媒介的社会公信力。
媒介的权威,不仅仅在于媒介自身,更在于媒介工作者。新闻媒介要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可信度,必须坚持创新,而非盲从。坚持好的工作态度,是新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要不断加强对记者职业操守的监管,不断让他们学习和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导向,注重实事求是的采访方式,使新闻工作者的整体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为了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应尽量减少盲目跟风、抄袭模仿等不良的报道,以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媒介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竞争能力方面是不能以损害观众的权益为前提的,必须将其与媒介自身特点相融合,形成自己的特点,从而赢得大众的认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保证受众所接收的消息的真实性,特别是与大众相关的热点事件,必须以深刻的洞察力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可靠性、合理性、科学性为依据,对媒体的立场进行表述,以指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它不仅能使信息传递的需要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能使读者满意。
媒体的可信度的建立不是在一个“真空”状态下生存,它必然要被嵌入到关系网里,而仅仅依赖于制度约束,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其公信力的高低,并不全取决于传播机制。在全媒体的背景下,由于传媒的差异性和市场竞争,使得大众的思维方式从消极接受到主动接受。新闻公信力对于新闻媒介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想在受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必须要有各方面的付出,其中任何一项的缺失都会影响到媒体的可信度。新闻媒介应认识到这一问题,以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从而为媒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闻媒介的可信度建设对媒体的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介的可信度仍有不少问题,新闻资讯纷繁混乱,而新闻报道中的报道内容也不够真实,有些新闻媒介的作风也有问题。新闻媒介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其公信力,强化其归类与筛选,强化核查力度,持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