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2022-12-21 19:34宋瑞佳田娜张英军安素红董泽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9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医学

宋瑞佳,田娜,张英军,安素红,董泽飞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0 引言

在国家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已成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发挥医学人文教育的育人功效,培养仁心仁术、徳技并修的医学人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能力,成为当下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将优秀的人文修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和素质[1]。“医学”与“人文”相结合便构成了“医学人文”,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织融合,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体现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包涵对生命的敬畏和生活意义的体悟,对社会、自然、他人的深切关怀[2]。而医学人文教育又不仅仅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还担负着教授医学人文知识、提升医学人文执业技能的重任。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应急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够满足将来医疗工作岗位的需求。

因此,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是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与实践,对医学生培植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其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增强其医疗岗位胜任力,使其兼具精湛医学技术和较高水平人文素养的教育模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人文教育将人文元素融入高度技术化的医学实践,同时应坚持以人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视为其最根本、最重要、最鲜明的特征[3]。

2 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变化,欧美国家修改医学教育目标,将人文教育置于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人文学科与医学教育有机融合,人文、自然、医学、社会相互渗透,开设了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等人文学科课程。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进步与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不够。调查显示,国内医学院校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尚未统一规划,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差迥异。其开设学时数仅占医学教育总学时的8%[4]。大多数医学院校并未将医学人文课程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规划中,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水平和顶层设计有待提高。二是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尚不规范,缺乏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部分高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随意,有的医学院校将人文教育设置为选修课;有的则将思想政治教育混为医学人文教育,对生命伦理的关注和思考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三是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课各自孤立,缺乏融合与渗透,重理论轻实践,没有贯穿医学生大学学习全过程。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仅是局限于某个阶段、某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多在临床专业课开设前便结束,致使学生在关键的临床学习期无法得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和实践应用能力不足[5]。四是医学人文教育效果的评价方式不完善,缺乏对学生临床实践过程进行医学人文评价。调查显示医学院校教师认同将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及人文素养作为临床实践考核重点的比例明显低于将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作为临床实践考核重点的比例[6]。这就会出现医学人文课程知识考试成绩优异,但在医疗实践中却没有表现出相应水平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造成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成效不足。

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本文拟从设计理念、育人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第二课堂六个方面,探索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新路径。

3 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

3.1 创新医学人文教育设计理念

当今医学发展理念已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的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观。单纯追求医疗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健康水平的需求,医学人文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医学教育应立足大健康背景,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两个层面设计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融入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效果评价四个方面体现出医学人文教育的设计理念。形成上下联动、浑然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3.2 确立医学人文教育目标

立足医学专业特点,首先制定专业医学人文教育总体目标,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据此制定专业中各类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确立促进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将人文素质根植于医学生内心。培养心理健康、医德高尚,赋有人文关怀、同情心和利他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高超精湛的医疗实践能力;具有悬壶济世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能将医学发展新理念运用到医学实践工作中,勇于承担预防、诊疗、康养等方面职责,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医疗卫生人才。

3.3 构建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人文学涉及多学科交叉、跨学科融合,课程种类繁多,比如医学哲学、医学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7]。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能否科学规范地设置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教育效果。本研究根据医学人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及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分层递进、模块选择”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从层次上分为医学人文基础、医学人文综合和医学人文实践课程群,建立一般与个别、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分层递进、交叉融合的逻辑顺序。

医学人文基础课程,是适合医学生的通识类课程,包括历史、哲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课程。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开篇引导,开设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上开设《生命伦理学》、《生命科学》等,让学生感悟大医精诚、仁爱和人的境界,培养其崇敬生命、热爱生命、关心民众疾苦的医学人文意识;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哲学》《医学职业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使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自我的科学认知与认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综合课程,是与医学融合交叉的一类课程,包括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等,如《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这一组课程体现两个重要观念:医学是为服务社会而存在的,医生必须是人道主义者。该课程群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和认识医学所蕴含的人文品性,通过介绍医学发展的历程,显现人文背景与社会因素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医学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8]。

医学人文实践课程,是医学人文教育应用于临床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从人文视角处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课程。理论课程可设置《医学心理学》与《行为医学》等,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深刻认识到防治疾病不能仅仅依靠医疗技术,还应立足新医观,更多地综合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去探究疾病的病因和救治方法。实践课程可设置《临床医学概论》、《医患沟通技巧》《临床思维的培养》等,强化医学生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深刻理解患者痛苦;学会从伦理角度对临床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判断与决策;形成不断提升医德修养的自觉性与自律性。

上述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可根据不同医学专业特色,建立各专业的医学人文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模块。必修课可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巧》等。选修课可设置《医学哲学》《医学史学》《卫生法规》《职业素养》《卫生管理》等课程。同时,挖掘开发与专业契合度高的医学人文课程,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中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

3.4 建立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体系

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特性,探索建立沉浸式、科研式、专业式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体系。医学生入学初,开展沉浸式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医学生誓词宣誓仪式,参观人体生命馆、校史馆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悟生命的内涵与真谛,培养医学生珍视生命的敬畏感、职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科研式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相关政策指南,引导医学生围绕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及显著问题,诸如医疗与医患现状、老年照护康养、儿童营养健康、疾病预防等开展实践与调研。在临床见习和实习期间,开展医学专业式实践,将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医学人文教育渗透融合,将人文关怀融入技能操作、实践体验中,提高人文教育的专业实践性。

3.5 完善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

以OBE成果导向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针对医学人文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进行分层分类考核评价,制定各层次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与考核内容。第一层级医学人文基础课程评价,以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文态度为评价目标,将生命教育和学习感悟做为评价内容,围绕生命周期主线,依据学生的参与度、感悟体会和互动交流,设计评分。观测学生是否形成科学的生命态度,并进行评价、反馈。第二层级医学人文综合课程评价,以培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为评价目标,将医学社会属性、实践中的人文技能和感悟做为评价内容,观测学生是否具备岗位意识与职业荣誉感,并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第三层级医学人文实践课程评价,以患者为中心,将医患沟通能力做为评价目标,将临床实践体验做为评价内容,观测学生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素养,并进行评价内容的设计、评价与反馈。

总之,医学人文教育的评价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践”,将课程考核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关注点集中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结果进行教师和学生双向反馈,形成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病患及家属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保证人文教育效果。

3.6 拓展医学人文教育第二课堂

根据教育规律和医学生认知成长规律,丰富医学人文教育形式,开拓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营造浓厚的校园医学人文氛围。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开展健康向上、文明高雅、深受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人文讲坛、医学人文主题周、诗歌朗诵会,或围绕医学时事热点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研、实践和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特别是面向农村、社区基层的义诊活动,让医学生接触人群、认识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服务人群的意识,培育人文关怀能力和医德修养。

4 结语

我们需要医学教育培养出技术精湛的卫生人才,更需要医学教育培养出具有仁爱之心与奉献精神的医务工作者。通过对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以期更好发挥医学人文教育以文育人的作用,使医学生成长为业务精湛、技术娴熟、医德高尚、使命担当的济世良医。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医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