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文
秦腔艺术的表现力较强,演员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更好地诠释艺术作品的内涵与深度。秦腔中的须生角色大部分由中年男子扮演,须生是秦腔表演中的“末角”,这种角色在表演中通常需要带“髯口”,并且,他们的唱腔与表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作品的成败。因此,须生演员要进一步对唱腔与表演技巧进行钻研,在掌握基础表演技巧的同时对人物的感情仔细揣摩,在表演中更好地去表现角色的情感起伏及感情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以更好地提高秦腔艺术的表现力[1]。
秦腔是我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至今经过百年的历史兴衰,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秦腔艺术作为我国戏曲界的四大声腔之一,以声调豪迈粗犷、苍凉悲壮的风格独树一帜。其正因为独特的魅力,在乾隆年间声名远扬,影响深远,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那为什么秦腔艺术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它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对它的好奇引导着学界一次一次地对秦腔艺术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
近代以来,我国对秦腔艺术的研究进展较慢,且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中期才有学者对其进行正式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秦腔记闻》,随之陆续出现了《关于秦腔源流的研究》《秦腔声韵初探》等研究著作。这推动了我国对秦腔艺术的探索发展。之后,有学者对秦腔研究进行了分段:以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的研究初发期;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第二阶段的主要研究期。
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秦腔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语言艺术,它的唱词与念白都是以陕西关中的地方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对我国汉唐时期的诗词文化进行了融合,以此形成了秦腔艺术特别的艺术风格,使秦腔艺术具有了声调激昂、语气硬朗等语言风格特点。
秦腔艺术的唱词结构是永言体,即句子需要根据表达思想情感的不同来调节长短,使其语言的节奏非常丰富。但大部分语言结构还是以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和散文诗为主。七字句和十字句最为常见,这种类型的秦腔句式排列非常整齐,与诗歌相似。和唱词相对应的是曲调,秦腔的音乐结构可以分为“散板、慢板、由中板过渡到急板至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在表演中打板的节奏随着剧情的发展由慢到快、逐渐变化、最终结束的过程。表演者需根据表演的剧情节奏自行调整唱词的变化,慢慢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很多精神需求已经和以往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秦腔艺术作为百年的传统艺术,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在当前的西安市,从事秦腔艺术的相关人员工作环境较差,工作人员的收入低且依赖政府的资助。另外,为秦腔艺术提供的场所也严重不合格,大部分设施趋于老化,无法满足秦腔艺术的表演需求。当代青年对秦腔艺术的表演兴趣很低,同时通过表演获得的经济收入微乎其微,无法支撑其基本生活。秦腔艺术的传承也面临严峻的问题,老演员退休,青年人不愿继承。更重要的是,秦腔艺术的表演团队缺少专业老师,无法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及观念的表演作品,导致人才越来越少,陷入恶性循环。虽然部分机构采取了对秦腔艺术剧团的改革措施,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秦腔艺术传承的问题。
总的来说,造成上述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资金短缺及人才流失。另外,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也会限制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陕西省为例,对秦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有力的保护政策,没有建立良好的鼓励措施,在资金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导致秦腔艺术的发展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是秦腔艺术的文化环境。当代社会的生态已经和以往有着天壤之别,不能适应秦腔艺术的发展,导致传统的秦腔艺术文化影响越来越弱,秦腔艺术的受众人群也在逐步减少。秦腔艺术本身的创新性也不够丰富,在过去百年的发展中,秦腔主要依托于当时的传统生态环境发展,随着当代生态环境的变化,秦腔艺术的发展受限,停滞不前。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再加上秦腔艺术本身体制的落后,导致秦腔艺术的发展逐步退化。
完善秦腔等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地方立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艺术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我国要加强对其的继承与发扬。制定法律法规是一种长久且稳定的保护方式,各级政府需根据各地的发展特色,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对秦腔艺术的保护。明确秦腔艺术的内容、背景及保护范围;加强对继承人的选拔及培养;制定相关政策对秦腔艺术进行资金上的支持。通过一系列系统完善的措施真正意义上对秦腔艺术进行保护。
加强对秦腔艺术继承人的培养与保护。近年来,我国对秦腔艺术继承人的需求逐步提高,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一个标准的认定,认定他们是否有完备的资质来对秦腔艺术进行继承。随后,政府要制定一定的鼓励措施,通过鼓励继承人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最后,要给予新一代继承人有力的优惠措施及相关补助,积极引导他们对秦腔艺术进行宣传。同时要注意资金的节约,杜绝继承人对政府的补助产生依赖性。总的来说,对继承人的秦腔艺术的技巧培养很关键,但同时更要注意继承人的素质培养。
秦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严峻的发展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通过一系列保护政策来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须生是秦腔艺术中较为重要的角色,其往往有大量的台词。秦腔艺术很考验须生的表演技巧,在推动剧情时对其唱功的要求较高。作为贯穿全场的线索人物,为推动剧情发展,让观众更深层次地理解秦腔表演中的故事情节及发展方向,要求须生的吐字必须清晰明朗,且语速节奏适当,能清楚地表达故事情节及感情变化。因此,须生必须要加强对吐字的练习,增强对文言文的朗诵及理解能力,在唱词达到基本曲调的同时,使语言的表达更清楚。比如,在表演《海瑞驯虎》时,在唱到“当母面你听我再进一言”时,语言较难听懂,在唱这一句时,须生需要做到吐字清晰,咬字清楚,给观众带来明朗的观赏体验,增强表演的效果。在练习文言文时,须生也要加强对文言文断句及停顿的把握,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受观众喜爱的秦腔艺术表演,达到高质量演出[3]。
须生的角色在秦腔艺术的表演中贯穿全程,所以他们的情感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情感表达,在表演时,须生一定要将自己的情感代入角色中,根据自己对角色和剧情的理解去进行演绎。通过台词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感情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因此,在进行表演的准备时,须生要仔细揣摩人物刻画的细节,理解角色的背景及经历的故事,有效地向观众表达剧情及角色的情感。比如,在表演青衣形象和花脸形象的冲突场面时,须生要代入自己的情感,做好两者表演之间的交接活动,以推动剧情的发展。这就需要须生在表演时利用优秀的唱腔技术表达情感。对于一名合格的须生而言,在进行秦腔艺术的表演时要做到唱腔、行为等与角色最大程度上的一致,通过对语言、形态的适当调整,带给观众更丰富的观赏体验。
秦腔艺术中有六种板式,针对不同的情感表达要运用不同的秦腔板式。秦腔中分为慢板、带板、滚板、垫板、二六板和二导板。这些板式相对来说较为固定,但须生在进行表演时要根据剧情人物的特色及故事背景进行自主选择,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及情感的变化挑选合适的板式,这样才能丰富角色人物的情感,提高演出的质量。例如,须生的表演方式通常为绵延持久或醇厚有力,这些唱词方式取决于须生的表演者对秦腔唱腔的表达方式的运作,在唱腔的不同变化中提高表达的韵味。在唱腔表演中做到口齿清晰,利用合适的板式进行表演,更好地表达角色人物的情感。例如,在表演《三娘教子》时,其中老薛保这个人物的经历较丰富,经历了世事磨难与沧桑,同时对薛倚哥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面对三娘的几番训斥,可以选择运用秦腔板式中的苦音二六板来进行演绎,提高情感的表达力及整体的震撼效果。
念白指的是在秦腔表演中唱腔以外的口述形式,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表达方式。须生在念白的表演中要注重台词韵味的变化,也要根据念白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一场秦腔艺术的表演中,念白的部分只占较为短暂的时间,通常只作为两段剧情之间的衔接,因此,表演中的念白应该做到承前启后、韵味悠长地表达。例如在进行《游龟山》的表演时,在念白部分须生要运用托、清、嘣、拱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托”指的是念白时要用气息托住台词,仅靠嘴的力量是不够的。“清”则代表念白时的吐字要清楚,保证观众的理解准确。“嘣”指的是念白时用嘴喷字,对适应的字句采用爆破音。在进行念白表演时也要注意情感不能放松,保持气息的沉稳流畅,避免紧张导致的局促感,通过细腻的念白表演调动观众的情绪,更好地引起观众与角色人物的情感共鸣。
在秦腔艺术中,对须生的做功表演也有着较高要求。做功表演具有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特点,考验着须生的表演功底。做功表演需要须生灵活使用,根据不同角色人物的形象、不同的剧情发展来表演。通常情况下,须生必须对捋鬓、提袍、甩袖等动作都能灵活运用。做功表演还需要结合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进行动作表演的融合,实现表演方式的多元化,更全面地提高秦腔艺术的表演质量。例如在表演《打镇台》时,角色王震被八台总严厉鞭打,这时的王震应该浑身疼痛,且充满了愤怒。须生在此时演绎王震时,可以来回挥动袖子来表达自己的痛感及想躲避鞭打的动作,运用翻滚的动作表达颤抖。同时也可以适时地晃动自己的帽子表现内心的情感。须生在进行这些表演时,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秦腔艺术的独特表演魅力。
在秦腔艺术的表演中,须生承担着独特的职能,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情感的掌控,在表演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在闲暇时间,须生演员要经常对角色人物的感情进行仔细揣摩,深度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也要对剧情进行反复练习,最好能形成自身的演出特色,要加强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对角色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须生演员需要提高自身的表演力,精确捕捉角色人物的特点,在基础的表演形式上对人物的性格及形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丰富,这样才能更圆润地表达角色人物的情感,引起观众共鸣,从而更好地突出剧情特征,有效地对表演作品进行处理与改善。
我国的每个剧种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南方诞生的越剧表现了温山软水下的才子佳人。而西北地区的秦腔艺术则更倾向于表现精忠报国、为民着想的题材。传统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只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表达,更是一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寄托。因此,从事秦腔艺术的艺术家不仅要具有古代优秀思想家、教育家的伟大情怀,还要跟随历史发展的潮流,发扬秦腔艺术的阳刚之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综上所述,秦腔艺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须生作为秦腔艺术中重要的角色,应当认识到自己在表演中的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对剧情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故事想表达的含义,对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经典再现,在表演中引起观众的兴趣并带给观众悠长的回味。同时,须生演员也要加强对基本功的练习,把握秦腔艺术的基本技巧,对表演台词进行反复练习和揣摩,更好地促进秦腔艺术在我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