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投入
——基于“陆港通”的经验证据

2022-12-20 10:15王攀娜毛琢钰伍光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陆港审计师透明度

王攀娜,冉 铸,毛琢钰,伍光明

(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学院,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中国资本市场于2014年、2016年相继开放了“沪港通”和“深港通”(统称为“陆港通”)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陆港通”跨境交易机制为境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搭建起桥梁,使跨境投融资更加便利。“陆港通”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截至2020年5月底,已有230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得我国外汇局批准,累计境外可投资总额度达7 229.9亿元,“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成为学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已有文献发现“陆港通”开放对市场和企业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如改善债券流动性[1]、提高企业投资的敏感性[2]、促进企业创新[3]等。审计师是资本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中介,审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于企业与投资者的第三方机构,主要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承担着向市场传递企业信息和信号的任务。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投入审计资源,利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经验为客户提供一定鉴证服务,出具审计报告发表专业审计意见,收取审计费用报酬。但近期曝光的南纺股份、康美药业等数起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备受关注。审计报告如果虚假记载,审计师未勤勉尽责,不仅会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还将被法律诉讼。已有研究发现,“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将影响审计费用[4-5]和审计质量[6],但尚未关注到对审计投入的作用,本研究可填补此项空白。

基于“陆港通”互联互通机制开放准自然实验,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陆港通”对审计投入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提高审计投入;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低相较于高、“非四大”相较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样本,“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提高审计投入更为显著。采用替换审计投入度量指标、删除交叉上市公司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仍然可靠。进一步分析发现,“陆港通”显著提升了审计质量,间接验证了资本市场开放提高审计投入的结论。

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投入的影响机理研究。已有关于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的影响研究,主要探讨了对审计产出的影响,如促进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出具[4]、提升审计费用[5]和审计质量[6]。本文将视角拓展至事务所审计资源投入,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投入的影响机理研究。二是拓展了事务所审计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审计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企业客户特征、事务所特征以及外部监管特征3个维度[7-9],其中关于外部监管仅探究了证监局监管强度的影响[9]。本文关注到“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互联互通机制的作用,是对外部监管制度影响审计投入的重要补充。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陆港通”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促使原本较为封闭的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整合,让境外投资者有机会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交易,同时也为境内投资者参与全球资本市场提供了机会。这一开放政策无疑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改善了境内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实现了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提高了证券市场股价的信息含量,降低了股价同步性[10]和异质性波动[11],提高了股票定价效率[12],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审计报告,为资本市场提供企业会计信息鉴证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与审计师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审计投入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已有研究发现,审计“未勤勉尽责”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受到处罚的重要原因[9]。审计师审计投入越充分,审计质量越高[13],事务所的审计定价以审计投入为依据。在影响审计师审计投入的诸多因素中,企业风险是重要因素,如客户规模越大[14]、经营风险越高[15]、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16]以及签订业绩补偿承诺[17]都会提高审计资源投入水平。此外,事务所规模[18]、事务所合并[7]、事务所行业专长[19]等也会影响审计投入。

首先,基于审计信息理论,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是投资者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开放后,“陆港通”引入境外投资者的经验相较于内地投资者更加成熟,这些聪明的套利者主要是通过噪音交易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交易而获利[10],因此他们更加依赖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风险,他们会承担更高的风险成本,相应地,也会更加需要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同时,为了满足“陆港通”高质量审计需求,企业倾向于购买高质量审计服务以传递优质财务信息信号。因此,审计师会对“陆港通”标的公司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以提升审计质量。其次,依据审计保险理论,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有义务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至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目前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内幕交易、市场操作和会计师事务所未履行必要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等现象时有发生,“陆港通”引入的境外投资者无疑会增强对标的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并且会提高对外部审计的保险价值需求,将其决策失败风险转移给审计师,使审计师受到资本市场的压力增加[20]。基于声誉理论和“深口袋”理论,当市场压力增加时,审计师的声誉成本与潜在诉讼风险亦会增加[21]。为了规避重大审计失败风险,审计师会花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资源来执行审计程序,以提升审计质量[22]。综上,基于审计的信息价值、保险价值增加,审计师对于“陆港通”标的企业会加大审计投入,据此提出假设H1。

H1:“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将提高审计投入。

“陆港通”的审计师审计投入提升效应必然会受企业信息环境的制约。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影响投资者和审计师决策的重要因素,获取有效企业信息是投资者发挥外部监督作用的基础,也直接关系着审计师的时间成本和努力程度。对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企业实施审计程序时,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审计师提供更加真实、及时、充分的企业经营信息,此时资本市场开放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相反,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预示着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严重代理问题,较差的信息环境加大了境外投资者搜寻信息的成本[23]。对于审计师而言,对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实施审计,面临的审计失败风险更高。因此,“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后,为了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审计师将加大审计投入。尤其是信息透明度低相较于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促使审计师提高审计投入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

H2: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低相较于透明度高的样本,“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对提高审计投入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陆港通”对审计师审计投入的提升效应还应考虑其所在事务所规模的大小。事务所规模是高质量审计的表征[24],是对审计师专业能力、审计技术与审计经验的综合评价。相较于“非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重视自身的品牌和声誉,且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在不同分所、不同审计项目上维持一致的高水准[25]。因此,面对“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引入境外投资者而增加的保险价值需求,审计师亦会维持高水准的审计。相反,“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形成规范的质量控制系统,风险控制水平也相对不足,更多的外界关注会为其带来更大压力,使其需要加大审计投入来保证审计质量。因此,面对“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新增关注压力,“非四大”相较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更加敏感,审计投入增加将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3。

H3:“非四大”相较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样本,“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对提高审计投入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A股2010—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来观测“陆港通”对于审计投入的影响。数据均来自中国研究数据平台(CNRDS)和国泰安(CSMAR)。样本剔除步骤如下:(1)金融类公司;(2)ST等特殊处理的公司;(3)数据缺失的公司。为降低极端值的干扰,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经处理后获得 24 956个年度观测值。

(二)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H1,借鉴钟覃琳等[10]的研究,建立回归模型(1)。

Aud_efforti,t=β0+β1Treati,t×Posti,t+β2Transi,t+β3Big4i,t+β4Roai,t+β5Levi,t+β6Soei,t+

β7Indepi,t+β8Duali,t+β9BMi,t+β10INSTi,t+β11Mfeei,t+∑Year+∑Ind+εit

(1)

如果β1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陆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的审计投入显著增加,假设H1成立。在此基础上,为了检验假设H2和H3,将全样本根据交易所披露的公司信息质量评级,分为公司高信息透明度和低信息透明度组;按是否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分为“四大”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检验。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Aud_Effort表示审计投入。目前针对审计投入主要有3种度量标准:审计工时的自然对数[9]、会计年度结束日到次年审计报告出具日之间的天数[17]以及审计费用[27]。由于审计工时数据无法大批量可靠获得,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种度量标准对审计投入进行定义,即用会计期末(12月31日)至次年审计报告出具日间隔天数加1的自然对数度量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客户审计的资源投入(Aud_effort),该值越大,意味着间隔天数越长,审计师努力程度越高,审计投入越大。

2.解释变量

Treat×Post表示“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根据已有文献定义Treat为是否是沪深港通标的股票的虚拟变量,当该公司在样本期间内被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股时取1,否则取0。Post是沪深港通政策实施后的虚拟变量,由于沪港通开放于2014年,深港通开放于2016年,对于沪市股票而言2014年起取1,否则取0;对于深市股票而言2016年起取1,否则取0。二者的交互项Treat×Post就是“陆港通”的政策效应。

3.控制变量

参考齐荻[3]、王仲兵等[17]的研究,控制了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产权属性(Soe)、独董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 、账面市值比(BM)、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T)、管理费用率(Mfee)、事务所类型(Big4)、会计信息透明度(Trans)等变量,相关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审计投入(Aud_effort)均值为4.560,最小值为3.638,最大值为4.787,表明总体样本企业的审计投入普遍处于较高水平。“陆港通”标的公司(Treat×Post)均值为0.296;会计信息透明度(Trans)均值为1.906;事务所类型(Big4)均值为0.057,说明样本中仅有5.7%公司选择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总资产收益率(Roa)均值为0.042;资产负债率(Lev)均值为0.425;产权属性(Soe)均值为0.355;独董比例(Indep)均值为0.375;两职合一(Dual)均值为0.269;账面市值比(BM)均值为1.03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T)均值为0.392;管理费用率(Mfee)均值为0.090。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平行趋势检验

双重差分模型的前提是符合平行趋势检验,即“陆港通”的开放这一外生事件发生前,公司的审计投入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如果“陆港通”实施前不存在变动差异,则可以估计差异是由制度实施所引起的。本文借鉴白雅洁等[26]的做法,构建企业进入“陆港通”前后的年度虚拟变量和Treat的交互项,并将审计投入对上述交互项进行回归,且控制模型(1)中所有控制变量及时间与行业的固定效应。如图1所示,在进入“陆港通”标的前,控制组和处理组的审计投入趋势保持相同,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避税程度在政策实施前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陆港通”开放后,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审计投入出现了明显变化,满足平行趋势假定。

图1 资本市场开放的平行趋势图

(三)“陆港通”对审计投入的影响

表3列示了利用模型(1)对H1的回归检验结果,列(1)单变量回归,“陆港通”(Treat×Post)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会提高审计投入;列(2)纳入控制变量,Treat×Post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列(3)控制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Treat×Post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事务所审计投入具有正向影响,假设H1得以验证。

表3 “陆港通”与审计投入的回归结果

(四)“陆港通”对会计信息透明度高低、“四大”和“非四大”事务所公司审计投入的影响

为了检验假设H2,将样本分为高信息透明度和低信息透明度组,检验“陆港通”开放对信息透明度不同公司的审计投入的影响,结果见表5列(1)(2)。列(2)低信息透明度组,Treat×Post系数为0.011,并且在5%水平上显著;列(1)高信息透明度组,Treat×Post系数不显著。表明信息透明度低相较于信息透明度高的样本,资本市场开放对事务所审计投入的影响更加显著,验证了假设H2。

为了检验假设H3,根据事务所是否为“四大”将样本分为四大和非四大审计两组,检验“陆港通”开放对不同事务所类型的审计投入的影响,结果见表5列(3)(4)。列(3)“四大”组,Treat×Post系数不显著;列(4)“非四大”组,Treat×Post系数为0.011,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非四大”相较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资本市场开放对事务所审计投入的影响更加显著,验证了假设H3。

表4 是否是“四大”事务所、会计信息透明度高低分组检验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分析

为了克服研究设计可能存在关键变量衡量误差、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进行更换审计投入代理变量、删除交叉上市公司样本的稳健性检验。

(一)替换审计投入的度量

参考沈璐等[27]的做法,将提前一期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Aud_Fee)作为审计投入的度量,代入模型(1)进行检验,表5列(1)报告了回归结果,Treat×Post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假设H1结论稳健。

(二)删除交叉上市公司样本

由于交叉上市公司和非交叉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投资者关注以及受到的监管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剔除了A+B股和A+H股的公司,只保留纯A股公司,以此来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于审计投入的影响。表5列(2)报告了回归结果,Treat×Post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结果与前文基本保持一致。

(三)进一步分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审计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改善审计质量。如李伟等[28]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会计错误和舞弊问题的联合概率,而增加审计投入能有效提高发现错误和舞弊的概率。本文参考邓英雯等[9]的做法,首先估计受到“陆港通”开放影响的审计投入部分,即用模型(1)估计Treat×Post的系数β1分别与每个公司“陆港通”标的和时间(Treat×Post)相乘,计算公式如下(2)。

Predicted=β×Treati,t×Posti,t

(2)

其中:β1为利用模型(1)估计得到的Treat×Post的系数,利用模型(2)计算得到的Predicted代表了由“陆港通”开放带来的审计投入部分。在第二步回归中,本文以审计质量为因变量,Predicted为自变量,考察“陆港通”开放带来的审计投入变化是否会最终影响审计质量,建立回归模型(3)。

Aud_qualityi,t=β0+β1Predictedi,t+β2Transi,t+β3Big4i,t+β4Roai,t+β5Levi,t+β6Soei,t+β7Indepi,t+

β8Duali,t+β9BMi,t+β10INSTi,t+β11Mfeei,t+∑Year+∑Ind+εit

(3)

模型(3)中,Aud_quality为审计质量,用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计算出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来衡量。模型(3)的回归结果见表5列(3),Predicted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陆港通”引起审计投入增加,显著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升审计质量,即“陆港通”互联互通增大了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促使审计师提升努力程度,增加审计投入,从而改善审计质量。

表5 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分析

六、结语

为了观测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投入的影响,以我国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陆港通”对审计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了审计投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低相较于高、“非四大”相较于“四大”,“陆港通”资本市场开放提高审计投入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采用替换审计投入度量指标、删除交叉上市公司样本进行稳健性测试,上述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陆港通”显著提升了审计质量,验证了资本市场开放增加审计投入的结论。

本研究的启示在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不断深入,高水平的审计服务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审计市场服务机制,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相关交易制度和披露机制,更好地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审计师勤勉尽责是除事务所规模之外,满足资本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更重要因素,所以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也应积极努力。本研究对会计师事务所评估被审计客户审计风险、决策审计资源投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来影响资本市场的主体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所以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以满足资本市场的需要,以真实且强大的实力投入到全球资本市场贸易中。

猜你喜欢
陆港审计师透明度
华远陆港 预制菜风头正劲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华远陆港一亩田“灯塔计划” 为乡村振兴赋能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发现、创新、引领、实干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关于陆港与陆港产业区级别划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