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轨底超声导波传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022-12-19 02:10宋文涛陈志超
关键词:导波振型道岔

宋文涛, 陈志超

(石家庄铁道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0 引言

道岔构造复杂、状态多变、病害繁多,是高速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行车平稳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基础设施,任何损伤都能造成列车运行事故[1]。而在道岔钢轨众多缺陷中,轨底缺陷最为常见,也是传统探伤方法比较难以探测的缺陷[2]。目前尖轨底部通常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检测,扫查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发生漏检与误判[3]。故研发一种道岔轨底检测新技术,对提高损伤检测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超声导波具有传播距离长、检测范围大、检测效率高等特点[4],且可以覆盖波导介质的整个横截面,适用于钢轨等波导介质的长距离无损检测,是目前无损检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5]。

有限元分析软件将模型分解成多个连续的小单元,根据数学方程对各小单元进行计算,最后结合各小单元单独的解求得整个模型的完全解[6]。超声导波在波导介质中传播时受到介质截面尺寸及形状等因素影响,需要对不同截面进行模态振型的研究,找到适合在道岔轨底传播的模态振型,基于绘制的Lamb波频散曲线,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7]软件进行了二维模型仿真研究,采用模态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方式,将道岔轨底垂直弯曲模态与关键厚度板中反对称模态A0进行类比性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三维简化模型,对求解所得模态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基于位移峰峰值法,结合绘制出的频散曲线,对损伤的位置进行定位和误差分析,验证仿真的可行性。

1 导波理论及频散曲线的绘制

导波是纵波、横波与边界多次的反射等作用形成的,其传播受到边界条件影响,会变得更加复杂,不同的边界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导波,常见的导波形式主要包括Lamb波、瑞利波、斯通利波、勒夫波等,其中Lamb波是在板状波导中传播的导波形式,它沿波导传播时衰减较小,可实现长距离检测,并且对结构中的微小缺陷较敏感,可以用于结构的损伤检测[3]。Lamb波在传播时具有明显的频散性和多模态特性,为了了解超声导波在波导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及模态特性,绘制Lamb波频散曲线,得到相速度/群速度-频厚积曲线,绘制方法如下[8]:

Rayleigh-Lamb方程为

(1)

(2)

其中

(3)

(4)

(5)

绘制频散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Lamb波频散曲线

2 导波模态分析与选取

2.1 道岔尖轨变截面模态振型

以专线GLC0702-105_A_cn直线尖轨(60 kg/m-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延展长为21 450 mm,用Solidworks绘制其部分截面变化比较明显的10个断面如图2所示。图2中1~10截面分别距离尖轨尖端为470、578、964、1 928、3 852、6 569、8 598、10 670、10 847、18 000 mm。

图2 直线尖轨部分截面示意图(单位:mm)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二维模型中的“模式分析”对这10个截面分别进行模态振型研究,物理场选择“固体力学”,设置参数化扫描范围为30~90 kHz,模态数量选择30,直线尖轨所用的钢材料特性[4]如表1所示。

表1 60AT1道岔尖轨钢材料参数

通过模态振型分析发现,道岔尖轨轨底主要存在3种模态,同时参考文献[2]、文献[3]发现频率为60 kHz左右的超声导波适合检测道岔轨底,图3给出60 kHz低频范围内几个不同截面的典型模态的振型云图,从3个振型云图中可以看出:①ModeⅠ振型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主要集中于轨底宽边缘;②ModeⅡ的振型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频散现象,给模态辨识和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不适合轨底无损检测使用;③ModeⅢ振型能量主要集中于轨底中部;④ModeⅠ和ModeⅢ属于垂直弯曲模态。

图3 频率为60 kHz ModeⅠ~Ⅲ的部分截面振型云图

综上所述:轨头截面尺寸的变化未对ModeⅠ和ModeⅢ这2种模态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可知ModeⅠ和ModeⅢ主要能量集中在轨底,适合轨底无损检测使用。

2.2 基于板中Lamb波的道岔尖轨轨底频散特性类比研究

Hayashi et al[9]提出板中反对称模态A0与钢轨中垂直弯曲模态的导波频散性具有类比性。通过对道岔尖轨轨底模态振型研究发现,ModeⅠ和ModeⅢ属于垂直弯曲模态,且ModeⅠ和ModeⅢ的振型能量分别主要集中在道岔尖轨轨底20 mm处和25 mm处,于是将道岔轨底类比为20 mm和25 mm厚的板,绘制20 mm和25 mm厚板中的频散曲线,指导二维钢板中的仿真,频散曲线分别如图4、图5所示。

图4 20 mm厚板中的频散曲线

图5 25 mm厚板中的频散曲线

通过20 mm和25 mm厚板中的频散曲线在频率为60 kHz左右,S0模态频散曲线陡峭,频散特征明显,而A0模态频散曲线平缓,频散特征不明显。

2.3 板中A0模态的验证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二维钢板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物理场接口选择固体力学模块,声源信号采用5个周期Hanning窗调制的正弦信号,激励频率为60 kHz,在模型一端模拟自发自收的形式进行激励,设置了A、B、C、D 4种模型, A长3 m,厚20 mm;B长5 m,厚20 mm;C长3 m,厚25 mm;D长5 m,厚25 mm,模型如图6所示,为了不影响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A、B、C、D 4种模型整体划分网格单元大小需设置为模态中导波波长的1/8,设置4个模型整体网格单元大小为5 mm,划分依据为[10]

(6)

图6 二维钢板模型

式中,ΔL为网格单元大小;Cp为导波相速度;f为中心频率。

通过对A、B、C、D 4种二维模型仿真分析得出其时域图,如图7所示。

图7 时域信号图

导波波包能量的传播速度即为群速度,利用位移峰峰值法,求解A0模态的群速度,通过查询激励信号始波波峰与端面回波波峰之间的时间值,计算其之间的时间差,用模型长度除以1/2时间差,计算仿真群速度,如表2所示。

表2 仿真数据

通过仿真分析的结果可知,在20 mm和25 mm厚的板中成功激发出了单一反对称模态A0,验证了板中反对称模态A0与ModeⅠ和ModeⅢ这2种垂直弯曲模态的导波频散性具有类比性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为三维道岔尖轨的仿真,提供理论支持。

3 动力学仿真分析

3.1 三维模型建立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直线尖轨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物理场接口选择固体力学模块,为了减少计算机负担,缩短仿真时间,简化模型,截取轨头切削比较明显的截面进行拉伸,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了E、F 2种模型, E长3 m,F长5 m,建立的三维直线尖轨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直线尖轨模型

声源信号、激励频率和激发方式和二维板中的一样,三维模型激发方式如图9所示,E模型和F模型轨底宽边深度分别为10 mm和5 mm,损伤距离激励点分别为2.5 m和4 m,E、F模型网格整体单元大小为5 mm,为了提高对损伤识别的精度,对损伤位置进行局部细化,网格大小为4 mm,如图10所示。

图9 轨底宽边激励

图10 损伤设置

3.2 仿真分析

导波经过有损伤尖轨轨底的波包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60 kHz的导波经过3 m尖轨损伤前后的波包

图12 60 kHz的导波经过5 m尖轨损伤前后的波包

通过仿真发现频率为60 kHz的导波主要能量集中在尖轨轨底,尖轨长度越长,导波的能量会不断衰减,损伤的位置越大,其反射回波能量越多,透射波能量越少,接收信号图中显示损伤的位置其峰值越高,而损伤的位置越小,反射回波能量越少,透射波能量越多,接收信号图中显示损伤的位置其峰值越低,通过接收源接收反射波可以确定损伤的位置。

导波在E模型和F模型中传播的时域信号图如图13所示。

图13 时域信号图

导波波包能量的传播速度即为群速度,利用位移峰峰值法来定位损伤。通过查询激励信号始波波峰与损伤回波波峰之间的时间值,计算其之间的时间差,用理论A0模态群速度乘1/2之间的时间差,得出损伤位置,如表3所示。

表3 仿真数据

通过对理论损伤和模拟损伤的误差分析,误差小于5%,验证了尖轨模型中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

4 结论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专线GLC0702-105_A_cn直线尖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仿真模拟导波的传播过程,道岔尖轨轨底主要存在ModeⅠ和ModeⅢ 2种模态,此2种模态的频散性与板中反对称模态A0具有类比性,ModeⅠ为主要模态。

(2)频率为60 kHz的导波能量主要集中在轨底,具备长距离检测道岔轨底损伤的能力,能够检测超过1.5%截面变化的损伤。

(3)通过对理论损伤和模拟损伤进行定位误差分析,误差小于5%,验证了尖轨模型中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为后期开展道岔轨底无损检测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导波振型道岔
基于磁致伸缩导波的尖轨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有砟线路道岔运输及铺换一体化施工技术与方法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导波模态类型对锚固锚杆无损检测的影响
烟台站轨道结构优化引起的道岔改造信号过渡方案探讨
超高异形桥塔及支架自振特性研究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高频导波快速检测管道腐蚀技术研究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