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辰右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天津 300073)
地铁是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城市通行效率,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地铁工程是一类综合性高、施工周期长的大型工程,相较于一般的建筑工程而言,其涉及的专业多、接口复杂,整体的施工难度较高,因此对硬件、软件、人员素质、人员配合能力等都有更严苛的要求。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协调好各专业人员,使其能够高度协作,确保各项施工内容有序、高效地开展是关键。引入BIM 技术进行地铁车站设计,不仅在优化设计方案、模拟管线敷设方面有积极作用,还能显著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由于Auto CAD 设计软件是基于2D 线条进行设计,图纸通常以二维的方式呈现,相较于平面,这种呈现方式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但在竖向空间关系的表现上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地铁轨道的管线复杂程度较高,管线竖向重叠、交叉关系复杂,而且很多管线存在保温层、隔热层等外部构造,传统的2D 图纸难以清晰、准确地将上述关系表现出来。在此背景下,以二维设计软件为设计工具,协调各专业管线设计极为困难,其间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且出错率较高。
地铁车站施工一般参照二维图纸展开,如纸质版施工图纸,以及CAD、PDF 等格式的图纸。但在一些复杂节点的施工中,如站内管线,往往一个位置存在若干层,而每一层的管线构成并不相同,仅通过二维图纸,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每个点位的施工要求。由于管线数量太多,导致二维图纸中的线条大量叠加,辨别性较差,往往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施工经验展开作业。局部复杂的节点,仅通过图纸无法真正指导施工,往往需要设计人员就图纸内容对施工人员进行大量的答疑工作,这会极大地影响施工效率。
在地铁工程设计中,通常每个建筑单体图纸就会包含平面及多个剖面图。若是后期某个节点发生调整,就需要各专业去修改此节点涉及的各张图纸。由于施工图纸的绘制精度高,标注等非常详细,修改过程中工作量会很大,如此便很容易遗漏[1]。
地铁工程涉及二十几个专业,目前各专业绘制图纸的过程均是相对独立的。一般是先根据基础资料绘制本专业二维图纸,再提给其他专业,之后通过其他专业的反馈,对二维图纸进行修改。此方式设计效率低,加之接口复杂,整个过程中很容易遗漏,容易导致连锁错误。
与Auto CAD 软件对二维图纸进行编辑的情况不同,借助BIM 技术可以以三维形式进行编辑,可以非常直观地将建筑物的构造、结构构件尺寸、管线相对位置关系等呈现出来。地铁车站规模较大,内部房间众多,功能分区复杂,各专业管线更是纵横交错,体量十分庞大。面对这类复杂的构造,在传统的二维设计中,设计者往往需要在头脑中想象空间关系,再按照规则绘制成二维图纸,对设计人员的空间想象力与相关工程经验的要求较高,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而借助BIM 技术,直接面向三维模型进行操作,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这项工作的难度,而且可靠性高,有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
BIM 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各专业设计人员在BIM 模型中进行修改,再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就能够实现快速协调作业,较传统的设计方式更高效。同时,BIM 技术能与数据库相通,遇到施工较为困难的路段时,可以利用数据库互通的形式协调多队施工人员,进而大大提高施工作业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施工质量。
利用BIM 技术,不仅可以模拟设计出建筑物的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2]。比如,在设计阶段,可以利用BIM 技术模拟客流情况;在施工阶段,可以利用BIM 技术进行4D 模拟,即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模拟施工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更好地指导后续施工;还可以利用BIM 技术进行5D 模拟(基于3D 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后期运营阶段,可以利用BIM 技术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如模拟发生火灾时的人员疏散等。
相较于一般的项目,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规模更大,建设周期更长。一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投资通常达上百亿,建设周期一般为3~5年,甚至更长[3]。地铁一般位于主城区,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众多,工程结构风险和工程环境风险都很大。地铁建设涉及多个参与方,如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还有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等。各方又涉及多个单位,工作协调难度非常大。地铁投入运营后,运营企业的工作量也很大。地铁是承担市内交通运输任务的主要工具之一,地铁运营企业不仅要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保证公众的安全出行,其间需要各专业系统内30 多项不同的专业设备设施正常、协调运行。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轨道交通工程各阶段的工作相对独立,过渡期的交接工作十分烦琐,容易出错。而应用BIM 技术,则可基于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构建可视化的数字模型,同时能集成子系统信息,可以为建设、设计、施工及运维单位等各方提供“模拟+分析”的统一协作平台,各方工作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开展,工作成果也可以共享,进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与运营各个阶段都能有效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从整体来看,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项目中的应用与在其他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无异,目的都是提高设计、施工、管理效率,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但地铁车站项目更为复杂,具有涉及专业多、参与方多、接口多、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因此BIM 技术在其中有更大的应用空间。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项目设计环节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各专业的二维图纸具备一定的深度后,可通过BIM 技术,将所有专业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整体。整合完毕后,利用BIM 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就能够实现对管线碰撞问题及土建结构冲突问题的快速检测。对于综合管线,可以快速检测出碰撞的节点、涉及专业、具体的空间关系等;在土建方面,不仅可以发现结构梁柱、门窗洞口等冲突的位置,也可以对复杂节点位置进行检测,在二维图纸中不易表现的形体在模型中可以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设计人员对建筑细部节点进行优化。相较于传统的检查方式,基于BIM 技术的碰撞检测方式速度更快、精度更高,能够显著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方式,BIM 技术能更好地整合地铁车站项目的各个专业,除了传统设计中涉及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力、环控外,还能有效整合与地铁运营有关的配套专业,如通信、信号、行车、轨道等。若是采用CAD 制图的方式,其间需要各专业之间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反复的协调来实现协同设计,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而且需要复杂的管理体系来保证整个设计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下,且由于接口过于复杂,设计中的联动较为被动,非常容易出现专业间的接口出现偏差的情况,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成果质量控制。而利用BIM 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各专业设计,如利用BIM 中央系统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即可实现各专业的高度协同设计[4]。在不同专业间、不同建设参与方的沟通方面,利用BIM 技术可使问题的呈现更直观,如此便能大大降低各方的沟通成本,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设计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标高、外形、材质等,即与施工直接相关的数据资料都可以在BIM模型中进行筛选调用,这种数据共享方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有效协调。施工技术人员还可利用BIM 技术数据集成程度高的特点,这种直观性强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图纸而言无疑具有显著的优势,现场施工人员基于BIM 系统对施工设计进行了解后,就能够全面了解施工难点、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等内容,进而高效地完成设计交底。
BIM 模型深化完成后,可直接转换为二维图纸,可以大大提高施工图纸绘制效率。比如,复杂程度极高的地铁综合管线以及管线的预留土建洞口等。想要保证施工图纸能够精确地指导施工,需要绘制上百个位置的剖面图,而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还要分别绘制各个专业管线的图纸。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要占用海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借助BIM 技术,在完成模型建立、满足专业要求、碰撞修改后,利用导出二维CAD 图的插件,统一设置好图框、图层、线性等出图标准,即可批量生成绘制标准统一、绘图规范的图纸,后续如需调整,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对一些细部标注进行调整即可及时完成图纸修改,不仅能大大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能保证图纸的精确性。BIM 建模能够在三维模型绘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了解图纸中的错误,避免了由于图纸出错而导致的返工现象,同时与二维图纸相比,BIM 建模具有更快的审核反馈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节约地铁设计施工的成本,兼顾了经济效益和设计效率,因此应用BIM 技术有助于施工图纸的绘制及审核。
考虑到地铁车站工程规模较大,地下车站基坑深度较大,同时多位于市区繁华街道,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可供施工的空间较为狭小,相对来说,施工风险大、难度高、投资高[5]。借助BIM 技术,按照施工方案反复模拟施工过程,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及时针对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提前制订应对措施,进而优化施工方案和图纸,以更好地指导施工,为施工单位制定更完善的人员、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节约资源提供有效支撑,从而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虽然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全面深化应用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会阻碍BIM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目前,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局限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BIM 技术应用方面,目前普遍存在各自为营的现象,即不同的BIM 生态只关注与自身领域相关的配套技术的发展,未能朝着标准统一化的方向发展。相较于国外,我国的这一发展现状显然不利于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设计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深化推广,因此需要国家层面予以一定的支持,如制定相应的标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我国的许多BIM 配套设备及核心建模软件的发展尚不完善,导致BIM 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地铁车站这类复杂的工程项目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专业的配套软件,以满足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需求。
此外,我国存在BIM 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6]。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有关BIM 技术的课程开设不足,真正全面掌握BIM 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少之又少,多是对BIM 技术一知半解,在实际应用时难免会存在不足。为此,高校需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也要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养,进而全面提高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设计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CAD 设计模式,BIM 技术无疑具有更多优势,不但能为各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提供一个开放平台,还能有效节约设计时长,提高设计图纸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进而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但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专业配套设备与软件尚不健全,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等。因此,为进一步发挥BIM 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效果,需采取有效对策,形成相应的应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配套设备与软件,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以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