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在不同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合作共赢态势非常关键,因此需要严格设定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实施标准,才能够客观评价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进度成本管控等多个维度。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并不能从系统化的视角严格界定不同阶段的施工质量管控标准,很容易引发现场沟通协调问题和工程监管问题。
在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环境因素是非常关键的系统外部影响因素和风险类型,其中涵盖地质、天气气候、水文条件等[1],需要客观评估不同施工区域的环境因素是否安全可控,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很多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等,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产生负面影响。很多环境因素对工期进度和各环节施工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不同建筑施工环节展开科学规划设计,并规避极端恶劣天气气候条件下施工作业。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建设管理阶段内,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建筑系统功能造成的破坏并不完全可控,要及时设定工程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方案,集中处置不同环境因素导致的工期延误和工程变更事项,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作业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很多环境因素例如软土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变化等,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施工环节产生一定干扰和限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内,材料设备也属于关键的质量影响因素,很多建筑材料的功能属性和性能指标都比较特殊,其存储方式也比较独特,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忽略了材料设备的进场质量检查工作,以及存放质量检验工作,容易浪费较多材料设备资源,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整体工程建设质量和性价比。
很多现代建筑技术和工艺措施对材料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材料设备质量不达标,轻则损失财务资金,重则产生较多违约行为,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不完全可控[3]。很多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资源比较有限,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专业工程建设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同生产管理部门之间也会产生资源冲突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的施工技术资源与施工技术方案之间的适配程度也比较有限,材料设备的实际应用质量会大打折扣。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建设标段内,很多人为因素都会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内的隐蔽工程施工作业目标并不清晰,现场组织管理与方案设计效果也并不突出,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比较淡薄等情况时有发生[4]。对于不同建设规模的工程项目而言,人为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现场组织协调管理、成本核算、质量目标设置等多个关键环节,很多施工技术人员的质控意识淡薄,不能与上级管理人员及时沟通和协调,部分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调度过程不具有规范性,现场签证信息也不完整,都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建设质量。
施工企业在前期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主观臆断的现象非常普遍,会间接影响到不同专业工程以及隐蔽工程的整体施工作业质量,还容易产生较多质量通病问题和施工安全隐患,因此也需要集中开展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以及现场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5]。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内,施工方设定的质量控制目标并不完全清晰,对主体结构工程、混凝土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机电工程以及防水工程等不同专业工程的划分标准也不统一,因此间接影响到隐蔽施工作业环节的连贯性和安全稳定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主体建造规模和不同工期进度计划设定施工质量控制目标,还要精细化分类管理不同专业工程具体实施阶段内普遍存在的细节问题。
在施工前期设定质量控制目标的过程中,部分施工技术人员过于理想化,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数据误差值,工期进度会被延误,不同专业工程的各个工序环节施工作业质量也并不稳定,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不理想,还会额外浪费较多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技术资源。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设定质控目标和技术标准,会直接关联到不同专业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时间长度和空间资源分配效果。
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过于理想化,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内,动态化的施工过程普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因素和技术风险问题,部分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环节既不到位,也不深入,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手段不完善,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质控意识比较淡薄,关键控制环节和目标也不完全适配。
建筑工人大多缺乏施工经验,缺乏质量管理技能,流动劳动力众多,缺乏足够的技术说明,容易发生质量事故。很多中小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比较混乱,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在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和实施目标的过程中,不能严格划分关键质控环节和责任人,建筑施工质量得不到充足保证,整体施工作业质量不均衡。很多建筑工地中所产生的动态化质控信息也不能被最大限度利用,质控环节不深入,未快速筛选细节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因素。
在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能严格管控不同专业工程中的材料设备质量,对不同型号和规格的预制PC构件生产质量审核力度不足,对钢筋混凝土等重要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贮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次品以及失败品,会涉及较多经济纠纷问题,对建筑行业市场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指定的供货商处购买主材,并对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购买清单进行多次审核,但是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开展质量检查工作,因此会遗留较多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问题。若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设备不符合标准,不仅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造成严重威胁,还会损害施工方的经济利益。
在众多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和管控工作同样重要,但是专业监督和管理人才的缺失,会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趋势。专业监督和管理人才,要深层次挖掘建筑行业领域内的通病问题,从主观及客观因素等维度进行客观论证分析,才能够顺利实施各项施工质量管控工作,并定期输出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施工质量监督分析报告等文件资料。
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内的任务和实施目标存在较多差异,因此更需要及时配备专业监督部门和管理团队,才能够有效整合建筑施工阶段内的管理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避免出现较多质量通病问题和严重违约问题。对于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专业监督和管理人才的缺失,不仅会集中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构建层面上,也会对建筑施工质量管控环节的连贯性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都会受到较多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地建筑企业需要针对性优化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并根据建筑工程项目之间存在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差异进行合理拓展和深化设计。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在全面获取建筑工程项目文件资料和工程数据后,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补充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尤其对于隐蔽工程等重要施工环节而言,设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非常关键,施工方和监理方需要重点研讨不同施工图纸中的设计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并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建设条件进行系统化界定,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和功能系统之间能够有效适配,还要尽量减少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等专业技术资源的实际损耗量。通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能够客观管控施工阶段内的各项质量目标,严格监督事前事中事后不同环节。
在较为混乱的建材市场中,施工企业的采购人员需货比三家,对比分析建材市场中的价差变化情况是否在工程预算控制范围之内。建筑材料以及机械设备都属于非常关键的工程物资,也需要纳入施工成本费用核算环节中,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建材和设备质量管理力度,尽量节省财务资金,避免施工材料过度损耗。建筑公司必须始终以“质量为基础”的生产经营目标为导向,采购和管理材料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严禁浪费材料,或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问题。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客观评价建材和机械设备等建筑技术资源的实际配置比例是否科学合理,并从资源价值转换过程中重点筛选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等。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作业规模,建筑施工单位要客观评价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质量与理想数值存在的差异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避免影响隐蔽工程和建筑主体功能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质量。
在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动态化特征非常显著,因此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动态化跟踪建筑工地中的施工质量,更需要客观阐述和评估分析不同专业工程的实际完成效果。尤其对于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而言,系统化的建设指标数量相对较多,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衔接过渡效果并不显著,要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资源整合工作,并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需要详细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施工质控目标和关键环节。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与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信息共享机制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也需要对动态化的施工质量管控内容项进行有效链接,并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中采集到的质量检查数据指标真实准确。将建筑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提高质量控制效率。
在新形势下,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会被较多人为因素所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重点提高现场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质控意识,并对关键质控环节予以严格管控和质量监督。建筑施工企业要合理运用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以及多种专业教育培训活动,重点考察施工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水平,并及时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现场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和质控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需要重点展示和统计分析不同专业工程中的细节质量问题,还要客观论证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质控维度,激励不同工种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能全面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对完成某个阶段质控目标的专业部门进行针对性激励,逐步提升现场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质控意识,从而形成建筑工地中的良性循环,还能够及时渗透节能环保以及安全教育等培训内容,强化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
在构建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施工方和监理方都要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和档案管理力度,尽量减少建筑工程现场中的经济纠纷和法务纠纷等风险问题。在实际进行合同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中的各项工程数据指标展开正确性校验和统计分析,合理划分现场签证信息类别,及时控制工程变更事项所带来的技术风险问题等。
合同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筑工地中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也能够间接体现出合同文件的法定约束力,因此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充分重视合同管理环节和档案管理环节的连贯性,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创新整合。但是对于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不仅要严格检验和审核分析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还要对不同分项工程的现场档案资料展开精细化分类整合。
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要点主要集中在现场人员、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多个内容上,因此需要及时制定更加完善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方案,并对合同文件和工程档案资料予以分类精细化管理,确保建筑工地中不同专业工程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