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县级广播工作的思考

2022-12-18 17:10:48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工作者广播

邢 梁

(作者单位:文昌市融媒体中心)

随着微信、微博等通信服务应用的普及与今日头条、抖音等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崛起,传统媒体人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时代巨浪,县级广播面临着需要重新思考自身角色定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未来如何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等进行思考分析。

1 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1.1 县级广播的发展现状

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部分,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变革趋势,县级广播仍然承续着传统媒体的优势,承担着当地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使命。首先,县级广播从原先的独立的媒体平台转变为一个节目制作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备、经费支持也相应减少,和融媒体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合作处于磨合阶段。与此同时,在县级融媒体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广播发展架构的完整性受到较大冲击,广播的竞争力减弱、人员熟练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播的发展[1]。其次,在新形势下,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碎片化的信息浏览成为主要方式,对县级广播的传播形成冲击,加速了广播节目听众数量的流失。此外,在全媒体直播、各种新媒体平台等传播方式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触碰持续不断,媒体还在更新换代。县级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应该顺应潮流,谋势而动,不仅要重视传播内容,还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来丰富自身的传播形式。

1.2 县级广播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各媒体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层次地渗透到受众的生活中,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不足愈发突显,难以满足受众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受众追求能够时刻接收到最新的新闻和事件发展的动态,也追求比以往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等新媒介,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与评论中。此外,传统广播节目在网络营销、商业化模式运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信息传播更加高效的融媒体时代,广告主越来越倾向于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传统广播节目的商业化运营受到冲击,其市场份额被不断侵蚀,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播广告的发展形势也将会更加严峻[2]。这些因素使得县级广播媒体要转变工作思维,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主动谋求转型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节奏。

2 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的社会责任与能力要求

2.1 县级广播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传统媒体,县级广播需自觉承担起高举伟大思想旗帜、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使命任务,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宣传氛围。时代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随之不断提高,在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受众能够看到更多的正能量宣传,比如扎根农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者;把青春和生命都贡献给科学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军人等等。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纷繁复杂的网络言论同时存在于多个不同的舆论场,对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在这种新形势下,县级广播作为历史悠久、受众多的传统媒体,其重要性仍然凸显,县级广播应致力于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笔者认为,县级广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是需要胸怀大局、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方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党的政策方针在宣传思想阵线高高飘扬,坚持把新闻真实作为第一标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2 县级广播应增强“四力”

在新形势下,县级广播迫切需要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扩宽知识领域、探索新的发展可能、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尽快且可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打铁自身硬”,努力在时代的潮流中站稳脚跟。首先,县级广播工作者要提升“脚力”。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应深入基层和一线现场,与群众拉近距离,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并发出真实的声音。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地媒体工作者纷纷驰援汶川,他们用客观、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着救援队员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刻,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传递最新的灾情,诠释了媒体的使命。2020年,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级新闻工作者“逆行”而上,以自己的专业和行动凝聚了全社会同心抗疫的正能量。其次,县级广播工作者要提升“眼力”。在新形势下,广播工作者要基于自身的专业素质,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及时找准节目素材中的传播价值,制作出高品质的广播节目。再次,县级广播工作者要提升“脑力”。活到老学到老,县级广播工作者要对“脑力”进行迭代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为提升“脑力”,可以通过多种媒介、阅读书籍以积累知识,同时也要与不同行业的人员多交流,以此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同层次的观点,提升广播节目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节目品质。另外,“脑力”提升应当建立在对过去工作的不断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每一次报道过后,新闻记者都应对信息收集、事件分析等过程做系统总结,反思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正[3]。最后,县级广播工作者要不断提升“笔力”。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一张纸和一支笔就是广播工作者的“工具”,借由这简单的纸笔,一个个经典的广播节目应运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各种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广播工作者制作节目的“左膀右臂”,越来越多的信息在提供更多素材和方向的同时,也对广播工作者的“笔力”提出了挑战。而一个广播节目是否有传播价值,能否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播工作者的“笔力”。因此,县级广播工作者要不断提升“笔力”,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创新表达方式,创作更多反映群众真实生活、贴近百姓心声的广播节目。

笔者认为,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县级广播工作者只有认真提升“四力”素养,真正走进群众,深入挖掘人民群众的潜在需求,肩负起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创作出有传播价值的优秀广播节目,发挥好传统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优势。

3 新形势下县级广播工作与时俱进的有效策略

3.1 县级广播工作者要树立新思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手机仍是上网的最主要设备。从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且不少主流媒体纷纷入驻资讯信息、社交娱乐类平台,如哔哩哔哩、抖音、微博、微信等,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传播效果也不断提高。鉴于此,首先,县级广播要联合更多平台、整合更多资源,加强与其他媒体的交流和合作,挖掘受众的深度需求。与此同时,县级广播工作者要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和定位,树立新的全媒体工作思维,对受众的收视习惯、关注的领域等进行整体分析,以此更加精确地掌握受众群体的需求,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对节目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节目的长远发展[4]。其次,在媒体终端形式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受众收听广播已经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并且有了更多的选择权。笔者认为,县级广播应把专业的目光投向新兴媒体,把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广播节目的制作中,让节目的定位和内容更加贴合时下的传播需求。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的客户端“云听”于2020年正式上线,“听广播”是云听的六大业务板块之一,通过技术手段已经实现与传统广播频率的即时互动和全天候直播,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精准推送有声内容。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云听车载端覆盖已超过4700万。再次,县级广播应尝试加大与新媒体的联合力度,提高受众黏性。目前,广播受众不仅仅是节目的收听者,同时兼为广播节目的“制作者”。在抖音平台,不少传统媒体都开设了官方账号,并且鼓励受众加入账号的粉丝群,分享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同时公布官方的合作投稿联系方式。笔者认为,受众的需求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广播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度不断提升,因此,县级广播可以通过互联网把握受众的群体特征和深度需求,以此提升节目质量。互联网时代的广播不再是单向的传播媒体,广播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时俱进、力求创新是县级广播未来树立新工作思维的基础,而平台和受众的“双向奔赴”则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让县级广播节目在媒体市场中触达更多受众。

3.2 县级广播要立足自身,讲好本土故事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

在此背景下,县级广播如何利用好智能化平台,保持广播自身的媒体优势,提高广播的传播力度,扩大对外的传播范围,同时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等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县级广播的优势在于地方资源,县级广播需尝试深度挖掘本地的资源,把握好自身话语权优势,联合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借助有利的外部力量,找准受众的兴趣点,深度耕耘本土资源,讲好本土故事,拓展自身的影响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浸润着一方文化。与众不同的本土环境资源、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贴近生活的群众故事等等都是值得深挖的角度和内容,也是县级广播讲好本土故事的本土素材库。讲好本土故事是县级广播的使命和任务。县级广播的视野要放眼全国,前提是要深耕本地资源,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和素材,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多个角度讲好本土故事,占据本地的文化“大本营”,让地方文化走得更好更远,并延展对外传播内容。例如,2019年,宁波市鄞州区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系列报道《鄞州:改革开放微型口述史》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该作品以鄞州在40年间的变化为主要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蝶变成为全国对外贸易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故事;2021年,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专题作品《安吉有个“矛盾终点站”》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该作品选取了两个关于基层矛盾调解的故事,展现了安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有效做法。纵观这些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作品,都是广播制作团队深耕本土资源积累节目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用多视角的表现形式采编制作节目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县级广播应深入挖掘事件的社会价值,讲述“带着泥土芬芳”的本土好故事。

4 结语

新形势下,县级广播依然在不断奋斗,争做引领时代、记录历史风云的媒体,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媒体,并积极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基于此,县级广播工作者要在时代浪潮中高举旗帜,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坚持创新精神,采编制作有传播价值的广播节目来回报社会。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工作者广播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3:08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7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