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努力方向

2022-12-18 03:37潘毅刚
浙江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兴旺共同富裕公共服务

文 / 潘毅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特色发展是关键,集聚发展是路径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共同富裕把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就必定要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

未来可以给出的一个判断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定不是最终和城市居民一样富、和城市发展成一样。那么与城市居民、与非农人口相比,推动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努力方向,需关注四条:

其一,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居民平均水平相比能否趋于收敛?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判据是,城乡收入比。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收入比一定不会在相同发展水平下,因为城市地区单位产出一定是高于农村地区的,这个收入比的缩小是产业收入、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同时,这个收入比也并不会无限的缩小,城乡的势差存在有其合理性。所以,在一定阶段,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收敛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度量,但收敛于何阈值,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能否实现均等?虽然发展水平和收入不能简单一样化,但作为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却一定是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度量。现在看来,我国农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的,所以缩小名义和实际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应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的考量。

其三,与发达地区的通达连接是否可畅通?早期说的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一些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铁(铁路),以及数字时代扩展到信息化联通水平,都是衡量农民与外部连接、信息获取,关系农民农村资产财富转化的关键指标,这部分的投入具有较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社会的持续投入,需要市场化创新。

其四,发展机会是否趋于平等?不平等更多是体现在公平正义上的,农民能否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在迁徙地能否得到公正待遇,享受基本的服务和福利,有无存在歧视等等,是农民这个主体最关键保障,也是农村这个区域最容易被忽视的权益。

近年来笔者曾调研考察过上百个农村,从调研和现实观察看,中国的农村太复杂了,幸福的村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村问题却大致相同。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千万条“路”中,乡村振兴有没有内驱力,三句话很重要:产业兴旺是基础,特色发展是关键,集聚发展是路径。

这就是说,四化同步背景下农民农村内生发展,加快实现“新三化”是必要条件:

第一,产业化。没有产业兴旺,就没有乡村兴旺。单纯依靠农业和补贴是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既缺大项目、也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小项目。农村共同富裕的产业道路有三大选择:一是依托都市区做城乡反差产业(旅游、民宿)的文章;二是依托城镇工业服务带动做就近就业的文章;三是引进产业项目(一二三产融合),拉长产业链,做农业综合产业的文章。

第二,组织化。历史证明,小农经济不可能富裕,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才能富裕。新时代,老龄化和向外迁徙人口的农村共同富裕至少要有三个人:带头人、年轻人、企业人。农民不是身份,农民是职业;农民不只是种地,还要经营。只有当明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村让城市更加向往,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也就实现了。

第三,集聚化。一些农村的消亡是必然,如果没有集聚,就不会要高效发展、高品质的服务。农村的发展不能各自为战,必须抱团联动才有更大腾挪空间。要改革突围,以人口集中、土地集聚、布局优化、产业兴旺为原则,打破村镇行政区划壁垒,制定全省乡村连片发展规划导则,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加快乡村连片发展。显然,当下乡村的人口集聚水平是低下的,实现的经济循环也不够支撑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兴旺共同富裕公共服务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