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破解路径
——以湖南省为例

2022-12-18 03:55时小侬
西部财会 2022年2期
关键词:普惠湖南省金融

时小侬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普惠金融是立足机会均等向社会各群体所提供的一种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助力脱贫攻坚、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在服务“上云”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的标准化、批量化与普惠性发展,已然成为金融行业变革的新势能。湖南省自2017年颁布《湖南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以来,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但在市场拓展、技术应用、配套建设与行业监管领域上仍然面临诸多限制,极大地影响了区域金融行业的发展。针对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关部门亟需弥补发展短板,打破发展桎梏,才能有效发挥金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增效。

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成效

湖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能够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提供资本保障,关系到整个湘鄂赣“中三角”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普惠金融发展规模上,2020年,湖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 792.10亿元,惠及2.1万户小微企业和7.7万个市场主体。具体而言,湖南省通过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多方成效,具体如下:

(一)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省作为中国传统农业大省,近年来在融入数字乡村建设格局上持续发力,基于适应农业生产精准化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农业普惠金融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在政府与行业的引导参与下,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人口、资源、产业等基础数据信息,构建府与行业的引导参与下,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人口、资源、产业等基础数据信息,构建以农业数据、金融数据、征信数据与产业数据为主的行内大数据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经济大转型。以农业银行为例,在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上线了“福祥e贷”产品,实现了“三农”小额贷款的精准授信、线上放款、智能风控。2021年上半年,涉农贷款净增191亿元,全省752个建档团队完成建档农户7.1万户,“惠农e贷”净增49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

(二)推进产业转型

湖南省全面创新“招商引资、金融让利、产业链水平提升”等政策措施,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与“普惠性”特点,突显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精准”和“直达”属性,提升区域产业获得普惠金融的公平性,以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下,2020年,湖南省实现金融让利165亿元,在首批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项目所涉及的15亿元贷款本金中,有6亿元零利率激励资金,支持了2.5万户小微市场主体。以建行湖南省分行为例,在全省范围内拥有企业主与工商户普惠客户群体8.4万余户,通过“云义贷”“科技云贷”等手段,2020年发放普惠资金784亿元,有效保障了创新型市场组织的资金需求。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下,2020年,湖南省净增“四上”企业3 700家,新获批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产业转型势头强劲。

(三)创新金融产品

湖南数字普惠金融从围绕“场景化”市场架构与“创新化”产品需求出发,大力创新“云上”普惠金融服务,构建普惠金融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机连接金融端与客户端,强化普惠金融的数据收集、存储、应用与分析能力,实现了相关普惠金融数据的云端共建与共享。“十三五”期间,由湖南省政府主导运行的“信易贷”和“融智通”平台,以及开发的“e钱庄”和“湖南农信”等APP,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性产品,完善了区域内支付、征信、担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构建长株潭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利用数据技术整合挖掘,累计搭建了300多个开放平台,接入税务、工商、电力等36类1 000余项外部数据,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普惠金融发展需求。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仍然面临覆盖不全面、投放不精准、信息不对称、风控不严等短板。一是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由于部分受众的金融认知有限,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度与接受度不高,尤其是湖南广大农村地区,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常识宣传方面条件的制约,相关主体并不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与意义,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城乡两极化发展现象,覆盖不全面。二是,受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配套建设、业态模式的影响。当前,湖南省还未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扶持对象数据库,尤其是在村镇数字金融建设整体滞后的背景下,还存在少数主体“应扶未扶、应助未助”的现象,降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投放精准性。三是数字普惠金融的运行主要以信用为桥梁连接银行端与客户端,由于当前并未搭建起完整的社会征信体系,数字普惠金融虽然初步构建起了政府部门、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连接方式,但是在多维度的客户数据掌握上并不全面,形成了银行端与客户端的“数字鸿沟”与信息不对称。四是在整个风控层面还存在疏漏,集中表现在普惠金融的监管制度与风险体系不健全,尤其是过度依赖政府增信与贷款担保,使得金融机制放松了对惠普金融服务对象的有效审核。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受众素养制约,接受度偏弱

数字普惠金融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于一体,类型多样,品种丰富,涉及到的申请条件、操作流程、应用要求、还款期限等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数字普惠金融的接触者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常识。从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受到受众素养的制约。湖南省广大非金融行业受众对普惠金融的了解却相对有限,降低了市场接受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信息接受途径较少,受众对普惠金融的信息政策了解程度较低,加之农村地区受众的金融常识匮乏,且相关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申请要求、审批流程、支用规范、信用还贷等体系化运作方式的引导不足,降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接受度。

(二)技术应用制约,覆盖面不广

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投放不精准问题主要在于技术应用的制约。一方面,湖南省在大力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云技术、大数据与区块链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仅局限于产业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应用极为狭窄,进而形成了区域覆盖面的遗漏。尤其是数字化服务手段的泛化,提高了以农民为代表的群体的服务门槛,导致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覆盖领域仍集中在城市中心。另一方面,从湖南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服务的主要群体仍是企业主或工商户,对农民个体的金融服务相对有限,由此形成了群体覆盖面的单一。此外,过度应用与推广数字手段,割裂了农民个体与数字金融的联系,使得金融机构主要将业务重心放在企业主体上,形成对农业“惠而不普”、对企业“普而不惠”的情况,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覆盖面不足。

(三)征信体系制约,信用度较低

在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孤岛化”与“碎片化”现象依然存在,受这一因素的制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明显。普惠金融不仅涉及到银行、保险等市场主体,还纳入了财政、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在搭建数字化沟通途径中,目的是依靠服务对象的信用为脐带,辅以政府增信与贷款担保,来成功促成银行端与客户端的资本运作。而在实际运作中,金融机构所需的信用数据分散在工商、税务、司法、海关、社保等政府部门和机构,数据标准化不够,且未能有效整合和共享,部分个体的收入、支出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更有许多农民没有接入银行征信系统,存在客户信用信息采集难、共享难的问题。因此,部分没有信用信息或者信用度低的客户主体,无法通过有效信用信息来接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一定程度偏离了普惠性初衷。

(四)风险监管制约,有效性不足

普惠金融发展不仅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其监管部门,而且还涉及到财政、税务、发改委、经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其风险监管的工作量与繁杂度相对较高,成为湖南省普惠金融风险监管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是数字技术的不成熟与未能可靠应用,导致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息泄露问题时常发生,加上部分金融机构对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这些问题亟需规范的制度加以控制。二是基于专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监管体系并未全面建立。当前,湖南省只是在政策上对普惠金融加以支持引导,在风险防控机制与监管政策制定上依然有所不足。尤其是当前普惠金融服务链条不断延长,与其它金融产品呈现出交叉延伸的衍变趋势,而与之相关的风险防控机制却未完善,监管机制跟不上行业发展,从而制约了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成长。例如,《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这一针对普惠金融管理的政策文件仍处于意见征求阶段,还未能得到细化和实施,造成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体系化监督与有效性管理的不足。

四、新时期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数字普惠宣传,提升市场接受度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针对湖南省受众素养制约市场接受度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切实推进金融服务的普及与实惠。一是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宣传。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服务特点、扶持对象、信用门槛、申请要求等信息的宣传,让市场受众在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信息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二是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宣传与知识讲解。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网络,通过金融机构的自有渠道,如公众号、网站等,以及其它公众渠道,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宣传与知识普及。三是加强与基层政府的合作,促进普惠金融的下沉力度。利用湖南省的金融网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银行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知识宣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情,推广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全面提升受众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接受度。例如,针对农村粮油产业,按照“一县一特”和“一行一策”的发展思路,以农行湖南省分行的“惠农e贷”为工具,创新推出普惠金融特色贷款,提高市场接受度。

(二)加速技术研发应用,实现全域化覆盖

当前的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处于初级水平,因此,需要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加速技术研发应用,重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潜能,从而实现全域化覆盖。一是湖南省要注重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的均衡应用发展,促进城乡地区全域化覆盖。以“云平台”打造为基础,以数字化应用为方向,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借此扩大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下沉市场。二是在服务群体上,持续构建以农业数据、金融数据、征信数据与产业数据为主的行内大数据体系,根据客观实际,开拓服务群体。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向农民个体的倾斜,依靠数字化手段优化金融服务的方式与路径,为农民群体的普惠金融需求“量体裁衣”。三是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的人文化发展。建立沟通平台,在技术应用上重点落脚于乡村振兴的农民群体上,通过线下活动,展示金融技术应用与普惠产品推介,保证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民群体中的推广,缓解农业普惠金融“惠而不普”的问题,提升投放精准度。

(三)加快全民征信建设,提升诚信意识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湖南省金融市场主体的征信体系,构建国家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与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征信市场格局。通过征信机制的完善,打破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信息“孤岛化”与“碎片化”阻碍,强化金融服务信息的对称性。其次,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遵循监管机构的引导,构建以“信用”为脐带,政府增信与贷款担保为辅助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根据普惠金融产品需要,接入工商、税务、司法、海关、社保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信用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共享,进而倒逼服务对象提升诚信意识。最后,对于部分没有接入银行征信系统的个体用户,则需要综合考量其经济状况、消费情况与业务水平,通过替代性数据来弥补信用数据的缺失。

(四)加大风险监管力度,提高监管能力

针对当前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监管制约问题,则需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稳步发展。首先,加强数字技术的开发应用,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特点,处理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与监管关系,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公平化监管框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其次,健全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监管体系,从立法层面、实施层面以及政策制定上给予全方位保障。根据普惠金融服务链条延长与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及时构建与之相关的风险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解决市场上存在的金融问题,强化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体系化监督与有效性管理。此外,还需要夯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将“负责任金融”理念贯穿经营始终,健全金融行业内部的业务操作及内控机制,降低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普惠湖南省金融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