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不蓄艺伎

2022-12-17 07:23齐夫
检察风云 2022年24期
关键词:成风孟昶艺伎

文/齐夫

《舌华录》记,南朝宋武帝刘裕刚登基,东晋新安太守殷仲文就来拍马屁,说陛下这些年东征西讨,衣不卸甲,十分辛苦,如今天下已定,也该享受生活了。劝他多蓄养艺伎,平时可以常欣赏歌舞,愉悦身心,岂不美哉。刘裕推辞说:“我不懂歌舞。”殷仲文说:“只要蓄养了,自然就会懂。”刘裕说:“正因为担心会懂,所以才不蓄艺伎。”

那些声色犬马类的东西,都很诱人,懂了就会喜爱,喜爱就会痴迷,痴迷就会上瘾,上瘾就会耽误正事,玩物丧志,影响治理国家,因此还是不懂为好。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果皇帝迷恋歌舞,大蓄艺伎,下边必然会争相效仿,朝野兴起奢靡之风,国家就危险了。因而,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的刘裕,断然拒绝了大臣的一片“好意”。

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今一切有志之士都明白这个道理,也很警惕这个问题。当年,有人给纣王进了珍贵的象牙筷子,他马上喜滋滋地用上了。大臣箕子劝他不要用,纣王不听,说他煞风景。萁子对此忧心忡忡:“纣王开始用象牙筷子了,下一步肯定要改用犀牛角杯子和美玉饭碗,改吃山珍海味,改穿绫罗绸缎,改住华丽宫殿,这发展下去,奢靡成风,国家前途堪忧啊!”果不其然,短短5年时间,箕子一语成谶,商纣王因骄奢淫逸胡作非为惹得天怒人怨,四面楚歌,最后被周武王打败。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后蜀皇帝孟昶因“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被赵匡胤轻松灭掉,各种各样战利品摆满朝堂。其中一个就是七宝便器,也就是孟昶曾用过的尿盆,镶满玛瑙翡翠宝石,金光灿灿,若放到今天,估计价值连城了。那赵官家头脑还是蛮清醒的,深知奢靡之风足以害国误人的道理,大声斥之曰“汝以七宝饰此,不亡何待!”命令立即毁掉这亡国之物。

“成由勤俭破由奢”,刘裕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因而特别警惕奢靡风气的滋生蔓延。也正是因为他一向崇尚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远离纸醉金迷,才得以聚精会神地管理国家,励精图治。而且由于他带了好头,朝野上下俭朴成风,减轻了百姓负担,加上他实行的轻徭役薄赋税,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为后来宋文帝时期的元嘉之治打下坚实基础,开创了魏晋以来最好的社会局面,刘裕也因此进入有为君王行列。

反之,因奢靡亡国的例子也不少,古今中外都有。罗马帝国时代,宫廷一次宴会,一吃就是三四天,无论宾主,无论男女,不分昼夜,不分饥饱,只要皇帝没有命令退席,大家就得吃之复吃之。宫廷中的吃喝风又影响到民间,比谁吃的时间长,比谁的酒菜档次高,比谁的客人多。结果,全国上下吃喝无度,奢靡成风,无人生产,也无人御敌,“上帝之鞭”一来,立刻就土崩瓦解。

国家如此,个人也如此。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如果痴迷于吃喝玩乐,样样都懂,门门都通,说明心思和精力根本就没放在正事上,即便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也是无所作为尸位素餐,早晚会被淘汰出局。中国历史上最懂歌舞也最会享乐的皇帝有三个:一个是唐玄宗,一个是李后主,一个是宋徽宗,可惜命运都不大好。一个被安史之乱整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个当了赵匡胤的阶下囚,生不如死;一个受尽侮辱,病死他乡。而因不懂歌舞不蓄艺伎的刘裕,却得善终,史留美名,令人称羡。

猜你喜欢
成风孟昶艺伎
我爱神秘的“黑熊园”
疫情下艺伎文化要消失
书香润元 阅然成风——“阅然”开放性图书馆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考证
京都艺伎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应当“愉悦”成风
孟昶:我并非昏庸无能
孟昶:我并非昏庸无能
我与京都艺伎喝花酒
浅析艺伎苦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