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杰 李明慧 徐杨青
1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2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3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又名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病。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邪、气血凝滞不畅引起。《素问·痹论》曰:“诸痛生于经络者,皆属于骨;诸痛休于筋。”中医学把它归属“肩痹”,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临床上以肩部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多由急性或亚急性外伤所致。其为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受限,有证据显示其与内分泌疾病、风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1-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注射疗法[3],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笔者发现在临床上应用脐针联合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时,对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上往往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二科门诊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51.83±4.89)岁;起病时间4~13周,平均病程(8.37±2.19)周。观察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51.30±5.24)岁;起病时间4~12周,平均病程(7.70±2.32)周。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本病的基本条件。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均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瓣膜病变等。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1)慢性发病,病前明显受寒冷、疲劳等诱发因素影响,夜重,疲劳和天气改变时明显;(2)患侧肩关节外展功能明显受限,表现出明显“扛肩”;(3)肩部及其周围肌肉萎缩,肩前、肩后、肩外均有触痛,常摸到肌肉条索、结节;(4)影像学检查结果多为阴性;(5)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见到骨质疏松。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达到上述诊断标准,单侧发病的患者;(2)40~60岁的患者;(3)能进行针灸治疗且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保证该方案治疗过程中不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者。排除标准 (1)肩周或脐部皮肤有严重破损、感染;(2)患有易对本研究造成干扰的疾病,如肩关节扭挫伤、骨折、脱位和肿瘤等;(3)因患者自身原因而中途要求退出研究;(4)受试过程中,不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或无法联系进行随访;(5)合并严重心脑、肺、肾等相关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选穴时参考《针灸治疗学》“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漏肩风》中病穴选取内容[5]。主穴选“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等(上述均为患侧)。操作如下:患者取侧卧位,完全显露患侧肩部,选用0.30mm×40mm华佗牌无菌不锈钢毫针,以75%医用酒精充分消毒穴区皮肤后直刺进针,其中局部选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穴)做毫针泻法操作,远端选穴(阳陵泉、条口、承山)做平补平泻操作,留针时间30min。
1.4.2 观察组:在传统针刺基础上结合脐针治疗。脐针选穴参照齐永《脐针入门》[6],采用脐洛书全息定位中“二四为肩”,患侧在左肩则针刺脐部“二”方位,在右肩则刺脐部“四”方位,配以脐外八卦定位法中艮位。脐针治疗操作方法:先取“二”或“四”位,再取艮位,选用0.30mm×25mm华佗牌无菌不锈钢毫针,在脐部皮肤经医用酒精全面消毒后,向相应方位的脐壁上1/3处(优选该处压痛点、褶皱点、结节点)斜刺捻转进针,进针方向以对准疼痛中心点为宜,针刺深度0.1~1寸,不需手法得气,男留针30min,女留针25min。以上两组患者均每日针刺1次,7d为1个疗程, 共2个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1d,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肩部活动,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和随访。
1.5 观察指标
1.5.1 肩关节疼痛的评定:应用VAS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显著。
1.5.2 肩关节功能活动评估: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CMS)[7]对患者肩关节的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包括日常生活水平(ADL)、肩关节活动度(ROM)两个子量表作为评价标准,总分60分,分数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1.5.3 综合疗效评价:参照相关标准制定[4]。(1)治愈:肩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全面恢复,VAS减分率≥100%;(2)显效:肩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66%≤VAS减分率<100%;(3)好转:肩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活动度部分增加,33%≤VAS减分率<66%;(4)无效:肩痛未见改善,活动度未见提高,VAS减分率<33%。VAS减分率=(治前VAS评分-治后VAS评分)/治前VAS评分×100%;总有效率=(好转例数+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MS评分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CM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CM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疗效比较 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中较为多样,主诉多为颈肩部疼痛,穿衣、洗脸、取物等日常活动受到影响,常因受风、受寒、外伤、劳损等诱发或加重,晚间疼痛加剧可造成整夜睡眠困难;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疼痛会逐渐加重、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缩小,还会形成局部关节粘连,甚至导致周围肌肉萎缩、肌腱钙化、骨质疏松等周围组织病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往往没有明显异常,病程较长时则可见到骨质疏松或者肩袖钙化的异常图像,早期的介入治疗能大大提高该病的治愈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与药物,西医多以消炎镇痛类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是长期使用易造成耐药性与副作用而不易根治。同时,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和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地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及其家属,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因此,寻找有效方法对本病进行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针灸疗法以其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确切而深受国内外欢迎[8]。而易医脐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打破“脐部禁针”的禁锢,通过特定的手法、方位在脐部施针治疗疾病,能够更快、更好的收获理想的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解剖将脐视为胎儿生后脐带脱落而产生的瘢痕组织,有研究表明,脐部皮肤下无脂肪层,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丛,经过持续刺激可以启动或者促进人体各种调节机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9]。因此,脐与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认为脐部具有滋养气血和温煦脏腑功能,早在汉代就已经认识到脐部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历代医家对它十分重视,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在古代,脐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体表操作,如药物敷贴、灸疗、按摩等,且明确禁止在脐部进行侵入性操作。《针灸甲乙经》记载:“脐中禁不能刺““刺者令人恶疡、遗矢、死而不治”;《针灸大成》载道:“...针之使人脐中恶疡溃,屎出者死”;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亦云:“神阙一腧穴能灸百壮,禁不可针”。直到近代《针灸学》课本,神阙穴还列入禁针穴。但随着近年来对脐的解剖认识加深,发现只要掌握合适的角度、方法,针刺脐部是安全可行的[10]。
从经络理论上看,脐又称为“神阙”,位任脉上,从八脉交会穴及其有关穴位的分布分析得知脐部为八脉经气输注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中枢,亦为五脏六腑之气血生化之源,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灵枢·经脉》篇云:“五脏之精,尽注于胞中”“血气充,则万病不生”,可见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内脏的功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脐的生理作用非常明显,各代医家对脐疗均非常重视,并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明代张介宾提出了脐疗法这一特殊疗法,其主治范围非常广泛。
易医脐针疗法是易学与中医学的完美结合,包含四大理论体系,脐针治疗肩周炎就是以其中的脐洛书全息理论和脐八卦全息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的。《洛书》中记载:“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洛书》的初衷就是通过数字展示出人体的奥秘,而脐洛书全息通过将洛书之数投影脐部与人体,能够更好地展示脐部与人体之间的关联[11]。因此,脐部相应的“二四”方位即对应人体肩关节部位,通过在脐部针刺“二四”方位,针刺脐部可以立即激活先天经气,针尖所指又能引导先天之气直达肩部病灶,先、后天之气在肩部汇合以行气活血、温通经脉、濡养骨节肌肉,从而起到通调经络、舒筋散结、镇痛止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作用[12]。患者在患侧肩部活动时导先天经气至肩,在活动中还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以达加速松解局部粘连之效[13]。
脐八卦全息理论由先天八卦数和后天八卦图两部分组成,脐外八卦对应人体结构。《易·说卦》中阐明八卦对应的人体结构,即以乾为首,以坤为腹,以震为足(脚),以巽为股(大腿),以坎为耳,以离为目(心),以艮为手,以兑为口。其中,艮位对应人体的手,在自然中对应山,象征止、不动,取艮位配合“二四”方位,可以达到迅速止痛之效,肩周炎患者多以疼痛症状就诊,而脐针施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迅速缓解疼痛症状,甚至达到“针入痛止”之效,正体现了易医脐针疗法“先症状、次疾病、再系统”的治疗原则;留针时间为男性30min,女性25min,因“30”为群阴数之和,“25”为群阳数之和,男性为阳,女性为阴,体现“阴阳相交”之意,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临床结果表明,易医脐针与传统针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点,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较好疗效,尤其是对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作用上,脐针联合传统针刺明显优于单纯用针刺疗法。易医脐针具有一穴多治,一穴多效等特点,可有效降低针刺带来的疼痛与恐惧心理,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给临床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诊疗思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