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豪杰
(嘉兴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浙江 嘉兴31400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躺平”,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语。从网上查询来看,有这么几种理解:第一种是引申解读,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也不会有任何反应,更不用说反抗,一概表示顺从的心理状态。第二种是简化解读,指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第三种是特定解读,指在部分语境中还表示一个人生活与工作累忙得瘫倒在地,从此不再鸡血沸腾,也不再渴求什么成功。
“躺平”现象并非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憧憬着“乌托邦”,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乌托邦”式的国家和社会,哪个国家和社会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问题。
世界上,甚至在欧美发达国家年轻人当中,也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啃老、佛系等社会现象和问题。例如,美国曾出现过年轻人回到父母身边啃老的“归巢族”(BoomerangKids)及曾经的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又如,英国曾出现过受过高等教育,但不就业也不升学,天天无所事事的“尼特族”(NEET)。还如,日本有“昭和养鬼,平成养豚”的说法,也有颓废堕落而混吃等死的“平成废宅”的形容,还有用“食草男”“食草女”“食草族”和“蛰居族”等来称呼一些年轻人。学者亚历山大·克里格研究发现,“家里蹲”的韩国年轻人已占其总人口的2%[1]。
“躺平”问题并非所有年轻人都会存在的问题。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各行各业并非所有年轻人都放弃了奋斗,选择了“躺平”。例如,全国各地参加抗疫防疫的人中,就有很多年轻人。这些中国青年并没有因为疫情而退缩,也没有因为生活与工作而“躺平”。
“躺平”并非年轻人独有的现象和问题。从社会观察来看,一些过了不惑之年或者知天命年龄的中老年人,因年龄、健康、家庭、晋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放弃了职场梦想追求。他们当中,有的埋怨命运不公,有的抱怨领导偏心,有的指责制度有毛病,有的觉得管理不合理,感觉再多努力和奋斗也只够养家糊口,改变命运希望渺茫,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动力和干劲都不足,久而久之,“躺平风”自然而然地蔓延开来。
从中国知网查询来看,篇名含有“躺平”的媒体报道及评论文章已达20篇,《经济日报》《环球时报》等15家报纸都曾报道或者评论。全国究竟有多少人选择了“躺平”,目前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估计也无法精确统计。但是,我们不管从感触与观察来看,还是从官方媒体报道来看,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年轻人逃避竞争而放弃奋斗,不思进取而过着低欲望生活,不想工作而宅家啃老的现象。可见,“躺平”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炒作,也并非臆造出来的。
“躺平”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躺平”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不喊已躺,有的既喊又躺,有的喊而不躺,有的想躺但又不敢躺,有的想躺但又不能躺,有的确实是真想真喊也真躺。人们对于“躺平”现象的心态也是复杂的,有的嚷嚷着“躺平”即正义”,有的说“我累了,坚决‘躺平’”,有的斗志昂然地选择了“冲!绝不能躺”。可见,对待“躺平”现象,心理状态是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的。
“躺平”是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非主流思潮。这种思潮,不仅其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复杂,而且其个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也复杂。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原因,有单位因素也有社会原因,有心理因素也有经济原因,不管是外在影响还是个体原因,没一个简简单单,它们综合起来发生作用之后,问题会变得复杂化。
“躺平”行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非积极行为。选择“躺平”的人,有的是因家境优越,有的是因为压力过大,有的因为人性弱点所致,等等。有的是认为“躺平”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观,一种无欲无求的处世哲学,一种因就业、职场考核与晋升、住房与医疗、生育与教育等系列压力而产生的无奈选择,一种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于社会而言,“躺平”的人数一旦多了之后,不仅对个人有影响,对家庭也有影响,对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影响个人消费内容和方式,也会影响社会生产与发展,还会影响民族复兴和文化繁荣,这些影响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
“躺平”现象,是一种时代问题的折射,也是一种社会矛盾的反映,其背后有复杂的必然性影响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躺平”现象与工业化背景有关系,跟内卷化影响有关联,和社会阶层固化副作用也有联系。从人类社会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要求愈来愈高,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是愈来愈大,一些行业和领域的竞争让人备感压力,一些工作岗位和任务加剧了人的机器化及异化问题。如果将“躺平”现象与问题认定为现代社会竞争的产物、现代工业化的副作用以及社会阶层固化过程中的问题,那么要想杜绝和消除“躺平”现象,就得去工业化,就得消除阶层固化。然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化的基础,并且当今工业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一个社会的阶层固化想短期内消除比较困难。因而,“躺平”现象将是工业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将是与现代社会竞争及阶层固化过程长期伴随的一种现象与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各大电商数据显示,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如果出现一个较大数量群体的“躺平族”,长期低消费,那么由于社会消费后劲不足,社会生产也自然将会受到影响。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社会生产也好,经济发展也罢,都需要年轻人积极参与,都需要年轻人贡献力量。如果整个社会的年轻人都弥散在一种消极状态之中,“躺平”不作为,那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
学界认为,我国社会早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状态,面临着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例如,截至2018年底,“中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2]。又如,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及其他研究数据来看,我国残疾人已多达8500万。“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平均每15~20秒钟就将新产生一名残疾人。”[3]
其实,我国人口问题,除了老龄化严重和残疾人多之外,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口与社会问题,比如单身人数不断增多、离异率居高不下等。
可见,如果年纪轻轻的健康青年人,形成一个数量较多、规模庞大的“啃老族”“佛系族”“躺平族”,那么我们社会如何进步,如何良性发展,都将成为难题。
青少年从来就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民族文化复兴毫无疑问在于青少年认可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于青少年信奉什么样的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数字化将世界各民族和群体联结变成地球村,其中,作为文化的四要素,也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都将会相互影响。“啃老”“躺平”等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亚文化,容易长期存在,甚至会融合其他各种丧文化及不良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将更加广泛和深远,毫无疑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不大有利,甚至成为物理学中所讲的“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熵”。
总之,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以亿计的青年的创造性劳动和贡献。“未富先老”就已麻烦多多,倘若再来一大群人“未富先躺”,那么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躺平”现象和“躺平”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也有深层次的经济原因,有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体的原因。总体上看,影响因素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工业化社会不比农耕社会,资本的趋利性让市场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低速增长呈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深度调整,人工智能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加之全球疫情的全面影响,许多行业发展空间相对受限,社会竞争也自然而然随之加剧。长期的激烈社会竞争,容易让人感到能力欠缺,再多努力也无济于事,从而备感无奈。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纵深发展,企业、学校、政府等各种组织之内,过去简简单单的人事考核早已被精细化的指标量化管理所取代。过度的考核,过分的绩效管理,加上官僚主义的强迫及形式主义的凡事留痕,真让人有时喘不过气来,很多员工都深感工作压力大。例如,快递员的辛苦,外卖哥的横冲直撞,都与绩效量化考核有关系。又如,高校年轻教师们在“非升即走”政策下的焦虑,基层公务员在“5+2”“白+黑”模式下的工作压力,一些互联网企业“996”加班工作制,这些对人的生理和精神都有较大伤害。长期处于高标准的量化考核及过度竞争中,一部分员工因压力过大而主动放弃奋斗也自然难免。
现代城市,人口众多而密集,上下班交通拥挤,堵车是常事,来回路上花费少则半个小时,多则数个小时,担心堵车,害怕迟到,无形中会产生紧张和焦虑。
这些年,城市房价不仅较高,而且很多还一直逐年上涨。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地价更是寸土寸金,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据2021年6月份网络媒体报道:“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6063元人民币,环比上涨0.36%,涨幅较上月扩大0.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89%。”[4]进城谋发展的人都需房住宿,年轻的还需要房子结婚,然而很多地方的房价少则几万元一平方米,高则天价,靠微薄的工资买房自然是困难重重,压力超大。
现代都市,孩子教育成本高,而且还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据报道,近几年来我国生育率逐渐下降,越是大城市人们的生育愿望就越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养娃成本过高。据网友根据部分参考指标测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育儿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杭州、南京、武汉、青岛、西安、长春等排名进入前10名,育儿成本都高达100万元之上,北京高达276万,居榜首[5]。
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育儿成本不断攀升,然而,居民收入水平上升缓慢,社会生活压力自然较大,一些人质疑自己奉献出的时间、健康和精力是否值得,怀疑自己努力工作价值与生活意义在哪里,有人选择放弃奋斗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在我国,学界早有人研究指出并警示,社会阶层流动,因受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地域和户籍、语言与信仰等各种因素影响,已经出现同代交流性不断减弱的状态,也呈现出代际遗传性不断加强的趋势,社会不同层次性结构间的流动难度加大,尤其是晋升晋级通道受阻情况比较突出,诸如此类对社会发展都十分不利,容易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官二代”“农二代”“富二代”“贫二代”“蚁族”等,都可以说是阶层固化的一种折射。利益固化,社会阶层固化,都容易让“农二代”“贫二代”“蚁族”群体备感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与其努力还不如“躺平”。
众所周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弱点。加班、晋升、挣钱、买房、养儿育女等,如果压力过大,就容易让人感到努力无望和竞争无奈,人性弱点容易被激发出来。一些人因感到无法改变环境就选择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主动走向边缘化,甚至用消极的方式来消解外在环境对自身的压力。如此一来,不用别人教,他们就有可能产生依赖思想,出现“躺平”心理。
总之,经济形势发展不好,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加快,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阶层固化严重,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孩子教育开支日益增加,老龄化社会养老与医疗费用增大,城市生活成本增多,工作绩效考核压力大,职场勾心斗角,晋升竞争激烈,等等,都很容易让一部分人备感身心疲惫,对职业产生审美疲劳,对工作产生倦怠,感到人生充满无价值感,对前途产生迷茫感,对社会产生困惑感,从而选择妥协和放弃,随之自然“躺平”。
对待“躺平”问题,我们需要多管齐下,比如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社会压力、优化公共服务等。
“躺平”作为一种消极思潮,同前几年媒体所提及的佛系、丧文化、低欲望等大同小异。个别人出现消极思想和行为不足为奇。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社会与社区管理、开展婚姻与家庭辅导心理健教育等多种路径,借助宣泄释放法、倾诉法、旅游法、运动法,以及开展音乐、绘画、文学活动等多种方式与技巧来梳理、泄压和引导,从而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增强自我行为能力,从而改善自我发展。
工业化社会竞争激烈,都市化社会生活压力大,有必要缓解年轻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政府需想方设法改善社会环境,防范生活成本增长过快,扩展成长与成才的路径,依法监督一些行业过分的加班要求,依法监管一些单位极端的考核标准,促进社会与市场的合理竞争,预防社会无序内卷,持续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稳定增长,让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都不断地得到提升。
要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发展,让创业者能享有更加舒适的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环境。不断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畅通公共交通出行,缓解人们上班出行焦虑与压力。适当增加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缓解老百姓因子女教育和课外培训而带来的焦虑。发展高质量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减轻人们因医疗和养老带来的压力。提高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整体水平,提升人民群体生命财产安全感。
总之,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不断改善民生和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十分有利于“躺平”问题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