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盛杰 张欧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在新时代进行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不仅宏观地把握了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也为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广西百色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400万人,南部与越南交界,是延边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87%;同时百色是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曾在这里领导和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推进百色等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事关本地区的国家安全统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和谐和社会稳定,还事关本地区各民族的凝心聚力,积极主动地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構建。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看清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可以赓续指引我们“开创未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关系比较复杂的右江地区中,根据党的民族工作精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民族政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各族人民权利,提倡并践行各民族平等团结,改变历来右江地区少数民族受到歧视和压迫的现状,团结起根据地各族群众争先恐后闹革命,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建立起当时全国革命根据地中唯一一块境内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根据地。百色起义孕育出的“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红色基因,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产生的民族结晶。而这种孕育民族团结奋斗的红色基因,正是今天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党员群众穿越时空、携手奋进,构筑精神新高地,实现复兴梦想汇聚团结奋进的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形式多样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将工作重心放在平时、重在行动、沉在基层,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凝聚起全市数百万人的共识,催生“五个认同”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进而“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明确“意识”本身,还要意识到“铸牢”一词的实践意义。应当看到意识对于实践的能动作用,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更重要的铸牢这一意识的实践过程,把“五个认同”转换为百色各民族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的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家园,需要按照二十大精神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内涵。百色作为典型的边疆地区多民族聚居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一”与“多”、“同”与“异”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讲中华民族的这个“一”,还要讲各民族精彩纷呈的“多”。我们不仅充分认识到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互鉴和情感交流等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还要在尊重和发扬地区优势和各民族优秀特质上,扩大并深化对多民族的理解,感悟多元一体的一家亲情感,实现多元文化融合,推动百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满足地方各族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像百色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能否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和健康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业成功的关键。反过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动力。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他们之间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认为,“没有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就谈不到中国的现代化,在振兴中华的共同事业中,各民族都将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复兴中,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国家发展与自身发展是紧密联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得更美好,他们从内心里会对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认同感,会更深刻理解个人、家庭、民族、地区与整个国家、中华民族的骨肉亲情,这种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铸牢。
(本文为百色干部学院2022年度科研课题“百色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编号:2022XSXM010)成果)
(作者单位:1百色干部学院 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 严盛杰 张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