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救市更匹配银行基本面改善

2022-12-16 23:17文颐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息差股份制商行

文颐

11月15日,银保监会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主要监管指标。三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余额为3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净利润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32%,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66%,较上季度末下降1BP。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2%,但环比增速下降5.9%,预计主要受到农商行三季度亏损的影响。

分银行类别来看,农商行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7.7%,与上半年相比下降65.3个百分点,在所有银行分类中是唯一净利润负增长的。从上市农商行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三季度均未出现亏损,预计部分非上市农商行经营压力较大。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3%、9%、15.6%,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变动幅度分别为0.1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10.2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净利润增速逆势大幅提升,主要是城商行保持了较高的信贷投放强度,且净息差较上半年提升1BP。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4%,环比上半年持平。分银行类别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2%、2.01%、1.74%、2.06%,环比变动幅度分别为-2BP、0BP、1BP、0BP,其中,国有大行息差受影响程度更大。

从公布的贷款利率数据来看,三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较二季度继续下降7BP;企业贷款利率为4%,较二季度继续下降16BP,达到近年来最低水平,主要与存量贷款重定价及贷款需求疲弱有关,导致净息差存在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三季度监管引导行业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且同业负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净息差有一定的支撑。

国有大行由于承担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资产端定价存在相对更大的压力,导致净息差环比下行2BP。而对于部分城商行而言,由于地处优质区域,信贷需求相对旺盛,资产端定价有一定的支撑,同时由于同业负债占比相对较高,在市场利率较低时对净息差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因此,城商行净息差逆势提升1BP。

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6%,环比下降1BP,经过近几年加大不良认定和处置力度,银行不良包袱有所减轻,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分机构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34%、1.89%、3.29%,环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BP、-1BP、0BP、-1BP,延续向好的态势。

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54%,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6.62%、213.13%、194.71%、139.6%,环比分别上升1.36个百分点、0.45个百分点、3.52个百分点、2.03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均有所上升。

根据申港证券的预计,未来商业银行不良可控,资产质量继续呈现改善趋势。一方面,因为过去几年不良处置较为充分,银行资产质量与历史比相对处于比较干净的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地产调控政策及防疫政策边际放松加之货币边际宽松,大规模风险出现的概率降低。

从商业银行三季度监管数据表现来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主要受到农商行拖累,不过,上市农商行业绩表现仍较为优秀,即上市农商行与非上市农商行分化较为明显;部分城商行地处优质区域受到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相对较小;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总体来看,当前银行板块PB处于历史底部,具有较强的安全边际。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半年大幅下降5.8个百分点。从业绩贡献因子看,“量增价稳”支撑净利息收入增长,商业银行三季度扩表继续提速,截至三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10.9%,較上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净息差为1.94%,与上半年持平;非息收入占比较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至20.5%。结合上市银行财报来看,主要受到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居民收入增长承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因素的影响。结合“量”“价”表现及非息收入占比变化,预计营收增速略有放缓,但净利润增速大幅收窄近6个百分点,主要受到了农商行拖累,预计与风险暴露、拨备计提等因素有关。

分银行类别看,城商行盈利增速较上半年显著改善,大型银行稳中有进,股份制银行增速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但农商行大幅下降超过65个百分点。盈利增速整体放缓,城商行逆势显著改善。

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3%、9%,较上半年分别变动0.1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盈利增速大体稳健;城商行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提升10.2个百分点至15.6%,结合其他披露项看,城商行保持较高信贷投放强度,净息差较上半年逆势走阔1BP,这与2021年同期较低基数有关。结合上市银行数据看,12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突破20%,包括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等6家城商行。

农商行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大幅下降65.3个百分点至-57.7%;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602亿元(2021年同期净利润为538亿元),利润大幅削减。结合其他披露项看,信贷增速较上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至11.4%,净息差与上季度持平于2.06%,整体量价表现尚可,并未对营收形成明显拖累。初步判断是由于部分尾部机构风险加速暴露,拨备计提及资产处置消耗了较多资源。

8月26日,据银保监会网站披露,辽阳农商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获准进入破产程序,相关银行网点、人员及存款已由沈阳农商行承接。辽阳农商行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是辽宁省金融风险综合化解工作的一部分,这两家银行或主要涉及股东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信用风险。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区域分化加剧,叠加银行自身经营不善等因素,弱资质地区尾部金融机构风险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小银行改革发展、公司治理及风险处置持续推进,央行2021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评级报告显示,高风险机构连续六个季度下降,主要分布于农村金融机构及城商行。现阶段,存量高风险机构呈现区域集中特点,内在问题是金融生态分化进一步加深带来的负向循环压力,同时伴随着金融机构自身公司治理不善、经济增速放缓与疫情影响共振、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预计监管未来仍将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化险举措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化并购重组、拓宽风险处置资金来源、发行专项债补充资本金、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等。

从资产端来看,商业银行扩表提速,净息差环比持平于1.94%,大型银行环比提升最明显。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为10.9%,较上季度末进一步提升0.5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型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2.7%、7.2%、10.2%和10.0%。其中,大型银行、城商行较上季度分别提升1.5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较上季度分别下降0.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

大型银行发挥信贷“头雁”作用,江浙地区优质城商行、农商行维持较高信贷景气度。大型银行信贷投放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提升0.6pct至13.1%,三季度新增贷款2.63万 亿元,是三季度信贷同比多增的主要驱动力量(单季增量占比78.6%)。“8·22”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召开、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等政策驱动下,以基建为代表的政府和准政府投资成为中长期对公贷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大型银行信贷扩张形成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三季度宏观经济仍处于承压运行态势,市场化私营部门资本开支意愿相对不足,居民端收入及预期偏弱,中小银行整体信贷扩张节奏相对不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三季度信贷增速分别为7.8%、12%、11.4%,较上季分别变动-0.1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中小银行间分化较为明显,上市银行财报显示,部分区域银行信贷投放呈现较高景气度,如南京银行增速为18.6%,季环比增长1个百分点,长沙银行增速为19.8%,季环比增长3.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光大证券研究所,单位:%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息差为1.94%,季环比持平。分机构类别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2%、2.01%、1.74%和2.06%;其中,大型银行较上半年下降2BP,股份制银行、农商行与上半年持平,城商行则逆势较上半年小幅提升1BP。

政策驱动下的信用扩张引致大行NIM相对承压,部分中小银行NIM企稳或受客群下沉等因素提振。在宏观经济持续承压背景下,政策对于“宽信用”、“稳增长”诉求有所增强。在市场化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政策驱动下的信用扩张往往更集中于基建等利率水平较低、项目贷款期限较长的重点领域。

对于大型银行,因更多承担“稳信贷”任务、发挥让利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或相对更大;同时,负债端由于核心存款占比較高,存款定期化趋势对负债成本的拖累相对更为明显。在资负两端共同挤压之下,三季度净息差收窄压力相对更大。

结合上市银行财报看,对于部分优质区域中小银行来说,经济活力较强地区有效信贷需求相对更好,也可以结合差异化的客群定位做适度客户下沉,提振资产端收益率;同时,由于市场类负债占比相对高于国有大行,在三季度资金市场利率中枢较低的环境下,也可以借助有利的市场环境做好负债成本管控,息差韧性更足。

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末下降1BP至1.66%,为近年来低位;关注贷款率较上季末下降4BP至2.23%。2022年以来,银行体系维持了较强的不良资产处置与核销力度,前三季度处置不良资产2.14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900多亿元。分银行类型看,除城商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持平于1.89%,其余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季下降2BP、1BP、1BP至1.32%、1.34%、3.29%,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随着资产质量逐季改善,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稳步增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5%,较上季提升1.8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别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6.6%、213.1%、194.7%、139.6%,较上季末分别提升1.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4%、12.21%、15.09%,季环比分别提升12BP、13BP、22BP。分红季节性因素消退叠加风险资产扩张速度保持稳定,各级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三季报行业整体不良率改善,优质城商行仍旧保持高速增长。银行三季报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第一,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净利息收入单季增速回落,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普遍放缓。从均值看,国有大行受到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双重拖累,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为-1.8%,回落最为明显;股份制银行净利息收入平稳(1.3%),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拖累明显(-3.2%);城商行(9.8%)增速稳健,单季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提高(6.5%),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小幅下降(11.4%);农商行(5.8%)营收主要受到净利息收入增速拖累(4.1%)。整体而言,三季度营收增速回落,但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盈利增速环比提高。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光大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网站,光大证券研究所

第二,票据增速普遍较高,国有大行、城商行、农商行对公贷款增速高于零售贷款,但股份制银行零售贷款增速高于对公贷款。贷款稳步增长,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贷款余额同比平均增速为11.98%、8.60%、16.67%、15.11%。从贷款结构来看,票据贴现2022年以来季度同比高增趋势明显,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单季同比平均增速为129.1%、46.28%、83.42%、37.19%。對公增速稳健,三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对公贷款同比平均增速为16.49%、4.06%、18.7%、15%,零售贷款同比平均增速为7.74%、5.17%、8.79%、10.44%。除股份制银行外,其他银行对公贷款单季平均增速高于零售贷款。

第三,存款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对公、个人定期存款同比普增趋势明显,三季度城商行、农商行对公活期存款平均增速为9.12%、9.22%,个人定期存款平均增速为29.74%、20.73%。在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定存受到偏爱。

第四,净息差收窄。息差缩窄主要系受LPR下调影响,资产端利率出现小幅下降,负债端利息基本稳定。其中股份制银行三季度息差下降幅度最大,三季度股份制银行平均息差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未来负债端压力缓解源于:1.存款利率下调。2022年4月份以来,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制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银行参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水平调整存款利率。随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均出现存款利率下调,城商行和农商行也在积极引导存款期限调整。2.10月份以来,金融专项债券审批流程简化,苏州银行(2.54%)、平安银行(2.45%)、江阴银行(2.65%)、上海银行(2.5%)分别发行了专项贷款金融债券,利率均在2.5%左右,可作为缓解负债压力的资金来源之一。

第五,不良率略降。重庆银行季度降幅最大,达0.06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瑞丰银行亦实现不良率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第六,资本充足率环比改善,资本性债券持续发行。三季度以来,银行发债数量主体数量增加、种类增多,上市银行资本性债券共计发行3434亿元。

第七,AUM规模持续扩大。主要体现在优质区域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沪农商行AUM三季度较年初增长17.95%、12.85%、10.89%。此外,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同样表现不俗,AUM三季度较年初增长11.16%、10.99%。

基于此,浙商证券认为,优质银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较大级别行情。从估值角度看,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2年11月29日收盘,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优质银行的2023年PB估值仅为0.62倍、0.5倍,即便修复50%,动态PB估值仅 为0.92倍、0.75倍,仍未突破1倍PB,行情修复空间有望超预期。

本轮银行股上涨的核心逻辑是不确定性下降,银行机会遵循三重奏。第一重奏:疫情防控优化;第二重奏:地产风险出清;第三重奏:经济景气复苏,机会主要集中在前两重奏的共振,行情已经徐徐拉开序幕。受益于风险压力改善、息差基数消退,2023年基本面改善有望贯穿整年,驱动股价上涨。

一般而言,银行股机会容易发生在年底和年初,尤其前期股价持续承压、年底突然启动的行情值得引起高度重视,2012年12月和2014年10月是经典案例。从微观结构角度看,有两点值得重视:

一是容易引发保胜利果实和孤注逆袭的共振。临近年底,收益较优的基金存在保收益的诉求,往往采用跟随策略;与此同时,收益靠后的基金不再愿意追高前期踏空的板块,反而倾向于寻找一些三低(低估值、低涨幅、低预期)品种寻求逆袭,资金容纳量较大的银行股往往成为最佳选择,两者共振有望共同催生银行股年底估值切换行情。二是看多者逐渐买,看空者没筹码卖。类似疫情下的出行链行情,当前看好疫情防控动态优化、地产风险出清的投资者逐渐买入银行股,悲观者虽然不看好,却没有筹码可卖。本轮对地产政策托底趋势已经明朗,保交楼政策全面发力,银行地产股有望复制出行链行情。

对银行股而言,当前市场存在两大担忧:一是担忧金融让利,二是担忧银行“买单”。

首先,市场担忧的是经济下行要金融让利,所以不看好银行。不过金融让利已经从 2020年之前的单边让利切换到如今的正和让利,央行引导降低负债成本、下调存款利率等,都是多方让利的举措。银行业ROE已经临近9%的内生平衡线,让利空间已经接近尾声。

其次,金融救地产=银行“买单”,所以不看好银行。实际上,当下讨论的已经不是银行买不买单的问题,而是买大单还是买小单的问题。前期银行股价已经按照买大单下跌,救地产本质也是银行自救,未来股价上涨的驱动力源自从原来买大单到未来买小单的预期改善。由于本轮地产救市聚焦于“保交楼”,意味着是保稳定,而非促发展,是风险出清,而非重启繁荣,反而跟银行基本面改善更匹配。

银行指数自11月以来明显回升,促成银行股近期市场表现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房地产市场融资支持政策加码,楼市“金融十六条”等具体措施出台,在“保交楼”项目融资之外,进一步支持房企通过债券发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融资,减轻市场对银行房地产资产质量的担忧;二是美国通胀 落,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使得境内外权益市场整体情绪有所恢复;三是银行三季报反映了优质上市银行的业绩稳健性,有利于市场恢复对银行股的信心。

對银行股而言,当前市场存在两大担忧: 一是担忧金融让利, 二是担忧银行“买单”。

展望未来,房地产相关资产质量将在楼市融资政策支持下逐渐企稳,预计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楼市“金融十六条”等政策落地共同推动信贷增长。银行息差仍然面临重定价压力,但未来资产端利率下调或与负债端降成本措施并行,有助于息差降幅收敛。随着市场逐步消化悲观预期,银行股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当前银行息差压力仍存,新发放贷款利率尚未停止下行趋势,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较年初下降0.57个百分点,较6月下降0.16个百分点,环比降幅略收窄。从实际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看,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3%,较年初下降133个基点,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银行信贷扩张需要足够的利润用于补充资本,如果要促进银行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应同时从成本端舒缓银行息差压力,可以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提供更多的优惠利率再贷款等,如2022年4月存款利率自律机制改革和9月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均反映了为银行降成本的诉求。

在当前环境下,银行面临经营两难,一方面是稳信贷和让利实体的政策要求未减;另一方面是各项约束下的风险偏好降低,二者背道而驰,但出于稳定资产质量的需求,商业银行有动力落实楼市政策要求,向部分质优企业 提供新增贷款额度,缓释存量资产风险。楼市“金融十六条”措施出台后,国有大型银行纷纷快速响应,与多家大型房企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例如,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各向万科提供了1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从政策部署落实的紧密节奏来看,房企融资环境正在逐渐改善,提振了市场对房地产资产风险缓释的信心,有利于银行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近期实体融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房地产相关资产质量将在楼市融资政策支持下逐渐企稳,预计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楼市“金融十六条”等政策落地将共同推动信贷增长。银行息差仍然面临重定价压力,但未来资产端利率下调或与负债端降成本措施并行,有助于息差降幅收敛。随着市场逐步消化悲观预期,银行股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猜你喜欢
息差股份制商行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介休农商行全力推进整企授信
闽侯县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初探
科技创新,诚信为本——中山市丰威印花材料商行
高等职业教育股份制办学可持续模式探索
江阳农商银行:“农商行”杯全健排舞大赛拔头筹
股份制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河北省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信贷收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