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贲雯
近十年来,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城市更新,出现了大量的公寓及酒店式住宅。对于这些商住两用的场所,开发商考虑的往往是可售面积最大化、销售利润最大化。基本采用的都是相对格式化的平面布局,除了必要建筑规范要求的交通、防火等面积及设备,所有的空间尽可能的都算在建筑套内,这样势必会压缩公共空间,降低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公共设施的附加值,减少交流空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在于建筑活动空间的减少、公共设施的减少,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1]。面对城市进化过快的地区,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文章选取城市中青年人群与青年公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青年人群的交往需求,寻找城市化过程中建筑设计的缺失,以社区营造的方式,结合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打造具有幸福感与归属感的家。
在市场与政策的影响下,房屋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呈出多元化趋势。公寓是由多个居住单元组合而成,由机构亦或是个人整合管理,并通过租赁或买卖的形式提供给个人或家庭,可以是在城市停留中的过渡性居住场所。其中,青年公寓属于服务式公寓的一种,主要的对象是介于18—35 岁之间的青年人群[2]。青年人群的社交需求除工作以外,需要更多的交流场所与媒介。
青年公寓多为小面积的建筑,使用者多数为初入职场的青年。公寓除了基本的生存设施外,鲜少有过多可以活动的空间,甚至连晾衣服的空间都无法独立出来。而这些青年人基本早出晚归,或者是在公寓里居家办公,公寓房间基本就属于办公与睡觉的场所,很难展开对外的交流,缺乏邻里间的交往与社区活动,回到公寓基本处于个人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青年公寓居住条件难以匹配他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导致交往空间单一,从而使青年们的内心产生孤独感,以及对社区与城市的无归属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弥补青年公寓设计的部分缺失,但还是无法解决青年对交往空间的需求。
《中国青年报》指出,国内20 岁至39 岁独居人群接近2000万。而在这类型人群中,57.9%的居住者感到生活缺乏情感寄托,48.1%的居住者感觉自己的社交圈过小,41.9%的居住者感到孤独缺少关爱[3]。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对城市归属感的缺失让他们对交往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大部分青年群体刚刚踏入社会,有外来务工的,有大学毕业留在当地城市的,更有为了转换环境来到不同的城市。大多数青年群体面对高昂的房价与陌生的城市,容易产生不安的感觉。对于部分换城市的青年群体来说,更难形成对城市的归属感与社会认同。面对两点一线的工作与生活模式,让大批青年很难除工作之外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社区营造下的青年公寓交往空间设计可以弥补建筑设计上的缺失,更贴合青年人群的需求,更好地缓解青年人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在满足青年人群日常生活多样性的同时,让青年人群找到对社区、城市的归属感,减少城市青年人才的流失。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减少了建筑内部的空间,造成生活无法向多样性发展。其中青年公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针对的人群为青年群体。为了了解青年群体的日常行为模式与活动范围、特点、需求与在社交过程中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此次选取了广东茂名东汇城青年公寓进行调研。主要通过表1 对选取定点观察法、情景化访谈法、设计师原型体验法与焦点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调研。目的是探究青年公寓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的缺失、矛盾与困难,以共情的设计手法尝试提出设计的思路与方案,并组织焦点小组的讨论方法进行论证。
表1 调研步骤、方式与目的
通过对20 名住在茂名东汇城的青年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这些青年大多数忙于工作与学习,基本同一层楼的都几乎无接触,一天忙碌下来,有8 位在附近的小饭馆吃完饭回家,8 位回家叫了外卖,4 位自己随便弄了点吃的。下班后生活的行为模式比较单一。
青年一族的生活基本都是在外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处于一个人的状态。公寓的设施配套都是一厨、一卫、一张床,且几乎都是用电的形式,做饭很慢,一个人吃做饭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叫外卖,大部分也不愿清洁,所以厨房的使用率很低。公寓楼下有超市、小饭馆、饮品店等,下班后想着可以休息,缓解身体的疲倦和工作学习的压力。但是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们还是希望有个共享空间可以交流,如共享小影院、共享咖啡书吧、设施齐全的健身房,或者围绕着公寓户外的公园、运动空间与公共设施,可以认识不同的朋友。如果建筑空间有限就会造成情感缺失,可以通过建筑内外的公共设施建设与户外生活圈的形成,弥补青年公寓的缺失。
研究者作为体验者进入茂名东汇城青年公寓居住,为期一个月。通过漫步住宅区15 分钟的生活圈进行记录:东汇城交通便利,小区楼下配备基本能解决温饱问题,也有电影院、购物中心、餐饮店等。通过定点记录会发现:人们基本在吃饭的时候不会随意搭讪,但是在运动、看电影、休闲咖啡的时候,处于放松的模式,会更容易聊天、交朋友与找到共同点。
结合以上调研步骤,再聚集青年人群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现在住宅空间缺乏,可以交流与运动的空间及设施相对缺少,只能各自待在自己的空间。再者工作一天,会有长期久坐无法伸展的感觉,面对工作一天的压力,适量的健身和放松模式才能满足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此外,在楼下的小酒吧与不同的群体再次进行交流,他们选取东汇城的原因为:公寓附近已形成较为便利的生活圈。公寓附近的交通便利,楼下有餐饮与24 小时便利店,可以快速度地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同时会发现,商住一体的青年公寓没有社区空间,也没有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楼下只有用停车场隔出来的一个篮球场,单体建筑无法满足多功能的需求。
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是以完善的内部设施加强社区群体间的交往,也是集住宅、商店、酒店、幼儿园、学校、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巨大建筑[5]。是可以自给自足的社区生活,可以加强个人、家庭与社区群体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以完善的内部设施,空间分配的绝对公平呈现于世(图1)。其设计理念无疑是超前的,给予后人莫大的启发与借鉴。下面将从三方面阐述马赛公寓是如何进行交往空间设计的。
图1 选自柯布西耶马赛公寓
柯布西耶给马赛公寓打造的是立体化社区的理念,既有宜居的公共空间又有个人的私密空间。柯布西耶关注建筑本身以外的人文关怀,以建筑及内部完善的设施打造高效的生活与交往模式。此外,还关注低收入人群,运用其模数化系统设计,打造满足用户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的空间。马赛公寓注重个人隐私的同时又给予人们足够的交流空间,在降低占地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入住率。
“以人为本”的户型设计理论让建筑成为一个可以经营各种活动与社交的载体。马赛公寓里有足够的社交空间,如图书馆、俱乐部、书店、游泳池、公共长椅等等[4]。与此同时,柯布西耶的建筑五项原理也是现代公寓的重要参考指标:(1)注重社区型集合住宅的功能性、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其具有社区的性质;(2)“以人为本”的户型设计理论,利用模数制,结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等理论依据;(3)建筑外观设计注重现代化和个性化[5]。马赛公寓的配套公共设施随着业主需求的不同,建筑配备的设施也在不断升级与更新,柯布西耶在建筑设计上留有足够的空间与其他的设计相融合。
“虚空间”手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地方文化的特色,美化生活空间,提升文化、产业、经济,促使社区的活力再现。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不禁让人联想到“公社”一词,用建筑改变人的生活,但是在现代寸土寸金的一二线城市是很难做到的,可以把空间扩至墙以外的“虚空间”,也就是社区营造。根据不同学科与学者给出的定义是地区、共同枢纽与社会互动三个要素,并将社区定义为: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识的社会群体[6-8]。所以,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让设计师们从社区营造视角去思考青年公寓交往空间的设计,也为设计师们打开新的设计视角。
通过一系列调研与马赛公寓的设计启发,提出社区营造下青年公寓交流空间的营造方式(表2),尝试以青年公寓外的公共空间营造社区生活,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缺失。通过这些空间与公共设施才能完善建筑的整体性,保持日常生活的多样化。
表2 社区营造下青年公寓交流空间的营造方式
从日本提出的共享居住方式到韩国提出的共享社区与社区共同体[9],都是为了在降低社会成本、减轻用地的同时增强社区乃至城市的关联性,弥补建筑让人缺失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同时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共享,可以促进邻里关系的融洽与居民间的交流,联合周边的商家,以公寓外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为载体,定期举办社区共享活动。让青年群体对城市与住宅更有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以达到社会的稳定。
同时可以结合互动媒体的形式,通过(表2)中的“社区健康”主题,在公寓的公共空间中打造“过渡性”运动设施,如小度智能运动镜子、互动模式游戏室等。还可以在公寓内外设置共享厨房的形式,以“社区思想”为主题,组建以“日常做饭”为主题的社区活动,搭建日常生活的交流平台,从而通过食物给青年公寓里有相同口味的人组建交往空间,增加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增加青年公寓的附属价值。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组对此类公共空间进行持续的关注,更好地维护交往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根据人群的变化增加交流空间,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社区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缩小住宅面积,使住房的利用价值更高。
以交通、生活的便利与可达性测试可以得知公寓的15 分钟生活圈的便利程度,以当下“一刻钟生活圈”惠民“直通车”政策,通过便利店与客户建立信任链接,联合社区的商家设施解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解决建筑的不完整性。以社区营造便利性弥补城市化的建筑缺失,提升经济效益与品牌效应[10]。
建筑中交往空间的缺失是城市化进程下的必然结果。青年人群长期处于缺乏社交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大部分青年群体会有内心的焦虑,并且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公寓由于用地的减少,造成建筑的单一性无法满足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多样化。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场景模拟,找出建筑的缺失点,并以社区营造为切入点,打造社区健康、社区思想、社区便利为营造主题,以青年公寓外共享咖啡书吧、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为载体,达到社区资源整合与共享,从而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缓解青年的压力并丰富他们日常的生活。同时,使居住的人群具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