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周祺 李晓锋 陈颖阳
近年来,由于在蔬菜种植与保鲜过程中,化学肥料与农药的超标使用[1],导致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上演。此外,随着人们对于食物储备意识的逐渐提高,食品保鲜与储存也成为了热门话题。其中,蔬菜不同于其它肉、蛋、奶、五谷等食物的存储方式,传统的冷鲜保存无法长时间对新鲜蔬菜进行存储。鱼菜共生农业模式具有零排放的天然优势,在种植与养殖过程中无法添加农药等化学药剂,生产的蔬菜不受土壤中重金属与农药的污染。水培模式下的蔬菜根系由于不受土壤阻力的干扰,根系发达茂盛,吸收能力更强,有效缩短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就目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来看,家庭种植产品的出现能够贴合当前城市居民的食物储备问题。鱼菜共生系统中的产品能够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将两者结合,既可以在家吃到新鲜采摘的放心蔬菜,又能够满足用户贴近自然的精神需求。因此,家庭种植产品具有十分可观的发展空间。但国内外鱼菜共生的发展多以规模化农场为载体,运营模式多样,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鱼菜共生种植机的研究甚少,与其需求程度不匹配。通过对同类型产品的调研发现,家庭种植产品存在操作烦琐、产量与需求不匹配、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产品使用黏性不足,用户体验不佳。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满意度,结合产品构成,以用户需求作为触点,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家庭种植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东京理工大学学者狩野纪昭受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于1984 年提出KANO 模型的概念,用以描述产品各项性能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2]。在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设计研究中,KANO 模型是一种典型的挖掘用户需求、合理划分用户需求属性的方法,能够反映产品功能与用户满意度的相关性[3-4]。KANO 模型将用户需求分为五个类别:基本型需求(Must-be quality)、期望型需求(One-dimensional quality)、魅力型需求(Attractive quality)、无差异需求(Indifferent quality)、反向需求(Reverse quality)[5]。
在鱼菜共生家庭种植机的设计语言中,基本型需求(M)表示在设计中必须具备种菜、养鱼和用户所需的实用性功能;期望型需求(O)表示用户满意度与功能、方式或相关服务的实现呈现线性关系;魅力型需求(A)表示用户并不十分期望的功能或服务,对这些需求项目设计的前提是不影响产品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无差异需求(I)表示该功能或服务是否具备都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反向需求(R)表示该功能或服务的出现会对用户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在设计中需要避免。
鱼菜共生技术在家庭种植机中应用的循环原理为:系统从鱼缸开始工作,将鱼缸中的污物与水一同抽入沉淀池,并进行初步过滤,主要过滤水中的鱼粪、飞虫、鱼饵残渣等固体污物,接下来进入硝化池将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作用,分解成可供植物生长吸收的硝酸盐,再进行紫外线杀菌后即可进入种植系统供植物生长,经过植物根系吸收加之物理过滤后的水中会含有部分杂质,还需要过滤,过滤后的净水即可进入鱼缸,完成循环。这种养殖系统、过滤系统、种植系统三者之间形成的闭路循环模式,即闭锁循环模式。具体工作原理演示,如图1 所示。
传统土壤培育模式与现代水培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培育基质不同。水培是通过特定设施营造相对封闭、能储存营养液的环境,并使根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等条件保持相对稳定,将全部或部分根系“浸泡”在营养液中。和传统农业相比,水培农业为植物创造了相对优越的生长条件,规避了一些气象灾害和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竞争、生物对抗因子等威胁。因此,农作物、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更为良好。然而某些病害、昆虫的危害依然存在。土壤是一个类生物体,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众多生物种群繁衍、复杂生化演替、矿物质化学演变等过程。虽然土壤通过人们的改良已经成为作物生长的理想介质,但复杂的“生物群体”,如各种真菌、细菌、放线菌,各种土居昆虫、软体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等,依然对作物生长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植物还可能面对营养亏缺、养分不平衡、物种之间的竞争、病虫侵蚀等危害,土培与水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2.1 生产效率更高
在种植效率和蔬菜的产出效率方面,水培植物都优于传统土培。水培模式下的植物根系不会受到土壤的阻碍,生长速度更快,根系更加发达,分布多为直线型,能够更高密度栽培。土培模式下的植物受限于土壤肥沃程度、地形、光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栽培密度较低,根系生长速度较慢,种植产出效率不高。水培模式单位面积产量比土培高二到三倍。传统土培模式单位面积产量不稳定,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2.2.2 过程管理便捷
水培模式在管理方面,只需将幼苗定植到设备内,就可以通过设备将水自动输送完成循环。由于没有土壤,植物根系不易受到细菌腐蚀溃烂,且不会出现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管理过程省时省力。土培模式在管理方面,需要注意土壤肥力是否充足,土质是否疏松透气等,但土壤中可能会夹杂一些杂草籽、虫害等问题,都需要人为地进行施肥、翻土、除草、除虫等工作。如果在室内种植,操作过程中极易弄脏地板,整个流程十分烦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2.2.3 空间利用率高
水培模式下能够立体化种植。目前无论是规模化的水培农场,还是园艺化的家用设备,都充分利用了室内纵向空间,同一单位面积下,水培模式的空间利用效率要远远高出传统土培,缓解了种植面积限制的问题。传统土培无论是在自家菜园还是塑料大棚,大多都在地面单层种植,空间利用效率低下。
2.2.4 节水率高
水培模式中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均由人工干预得以保持平衡。水被循环利用,相比土培节水率为50%—70%,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且能够保证养分不会损失。土培模式下的养分损失率约为50%,农村地区施肥技术不高,肥料利用率仅为30%—40%,土壤中肥料流失较多且各种元素损失不同,各元素间难以维持平衡。
鱼菜共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所具备的天然属性。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中含有大量氨氮,由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再被植物作为营养物吸收,最后将植物吸收过后的水返还给水产养殖系统。由于系统生态循环的特性,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添加任何的化学肥料与农药,否则会导致系统失衡。因此,将养鱼与蔬菜有机结合,可以形成可持续的闭环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居民中约有五成人口尝试过在家培养蔬菜,但大多因为种植经验缺乏、没有时间管理、场地限制等因素,导致长期培养蔬菜自食的人并不多。因此,在人口密集的中、大型城市中的居民是此次设计任务的目标用户。城市居民中白领、教师、公职人员等人群一般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关注健康问题,愿意为生活投资。根据年龄划分,30—50 岁的中青年人群既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又注重健康与养生问题。综上原因,最终确定年龄在30 至50 岁之间的白领、教师、公职人员等城市居民为家庭种植产品的目标用户。
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分析目标用户对家庭种植机的需求,需通过KANO 模型分析产品的功能属性。从用户对家庭种植产品的外观需求、功能需求、和其他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涵盖了外形、功能、模式、控制、反馈与配套服务等方面,在种植机与鱼菜共生系统中细化出17 个重点需求,共同构成了结构化、层次化的家庭种植机需求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种植机需求模型
利用KANO 模型,针对某产品的某个功能或某种服务,使用问卷调研方法,收集用户使用某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根据用户对于有或无该项需求时的态度,给出1—5 分的评价。其中1 分表示很不喜欢,2 分表示勉强接受,3 分表示无所谓,4 分表示应该如此,5 分表示非常喜欢。然后根据问卷结果对需求项进行KANO 类别的归类,从而划分用户需求的先后等级和重要度。用户意见获取的过程采用问卷调研法,用户根据问题选择分值,表达对应的态度。将问卷进行无差别发放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26 份。在有效问卷中筛选出同时符合城市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年收入稳定等自然属性条件的作为目标用户,共有260 份。
公式中的A、O、M、I、R分别代表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必要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和反向型需求[6]。将问卷中的数据分别采用SPSSAU 计算,并计算该功能需求的满意度系数和不满意度系数[7],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该需求项得到满足时:
当该需求项没有得到满足时:
根据有效问卷数据,对各需求项进行计算划分,然后分别计算Better-Worse系数后,汇总如表1 所示。
表1 KANO 问卷数据汇总
EI表示各需求项的影响力系数。SI值表示满足该需求时用户的满意程度,SI值越大说明该需求功能的实现对用户的满意程度影响越大,DSI值表示满足该需求时用户的满意程度,其中DSI值越小说明该功能未实现对用户的满意度影响程度越大。计算各功能的影响力系数EI,公式如下:
按照EI值的大小可得到各个功能实现的顺序优先级,如表3所示。
通过影响力系数,可以按照“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无差异型”的顺序进行产品功能的优先级排序。其中基本性需求、魅力型需求和期望型需求是设计的主要方向。无差异型属性中的产品材质、单种模式、水流速度,对用户的满意度不产生影响,所以在此次设计中进行舍弃。根据表3 中各个功能的影响力进行排序,对比同一属性内,需求项目的优先级排序如下:(1)基本型需求:节省空间>养鱼>种菜>混种>尺寸;(2)期望型需求:颜色>造型>环境信息>光照时长>控温>水质信息;(3)魅力型需求:交流>配送>订购。
表2 需求项影响力系数表
产品的基本属性旨在满足用户使用该产品的基本需求,如若此需求缺失,用户的满意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家庭鱼菜共生种植机的设计中,产品尺寸、种菜、养鱼、混合种植模式和节省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基于市场调查,现有家庭种植产品基本可满足该类需求。
期望属性与用户满意度正相关,即需求满足越多,用户满意度越高。根据KANO 问卷结果可知,产品造型、颜色、控温、光照时长、水质信息、环境信息属于期望型需求,其中产品造型与颜色属于审美需求,需要根据用户群体的审美特征进行设计。温度控制与光照控制在水族箱与种植机中都已经分别实现。水质监测与环境信息在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集成系统,需要对其具体内容与所需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整合。
魅力属性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不会对原有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若满足,用户满意度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魅力属性需求也需要作为设计要点进行重点关注。根据需求分类,线上订购、产品配送、分享交流属于魅力属性需求,目前市场上对产品线上订购及线下配套产品(蔬菜、种植袋、观赏鱼、饵料、滤材等)的挑选与配送的服务流程不够完善,需对其运营模式信息进行优化。此外,用户之间的分享交流也是完善产品服务、提升满意系数、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根据需求属性与需求排序,在基本型需求中,各项需求排序为:节省空间>养鱼>种菜>混种>尺寸。种菜与养鱼的实现需要依托鱼菜共生技术,在满足种菜养鱼的基本需求的同时,需要采用垂直化或模块化提高种植数量,减少空间使用。混合种植对于技术条件具有一定要求,需要整合各种蔬菜的生长条件,满足多种蔬菜同时种植。
期望型需求中,各需求项的排序为:颜色>造型>环境信息>光照时长>控温>水质信息。期望型需求满足数量越多,用户满意度越高。因此,该类属性下的需求项目都需要满足,在产品造型与配色方面需符合用户群体的审美特征,以体现品质感的现代设计风格为主。环境信息反馈、光照控制、水温控制、水质信息监测功能在系统运作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需根据鱼类与植物的生长条件、检测仪、传感器等技术设备实现。系统运行条件,如表3 所示。
表3 系统运行参数
魅力型需求的满足能够大幅度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其中交流>配送>订购。在产品服务方面,以APP 的方式提供用户线上交流分享,线下需要满足产品与蔬菜的配送服务,具体策略是在每个城市社区设定服务站点,负责线下日常配送、零售等配套服务措施。
根据各项需求对设计进行定位,由于用户“节省空间”的需求程度最高,整体方案采用空间利用率最高的垂直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占地面积。按照养鱼种菜的需求可将鱼菜种类进行细化,最终以叶菜类与观赏鱼为主要种类,其中叶菜类的种植需满足“混合种植”需求,对此采用在每一层装配单独的传感器与控制器的方法,负责单独监测控制,达到混合种植的目的。由于城市住房面积较小,产品主要应用场景为城市住宅的阳台或客厅,尺寸方面与常规家用电器的体量相近。同时,产品的配色与造型决定了产品外观是否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在产品造型与配色方面需符合用户群体的审美特征,根据当前主流的室内装修风格,产品造型采用以立方体为基本形态,整体以简约质感的现代设计风格为主;色彩方面以大面积中性灰为主,搭配蓝色与原木纹作为配色,凸显产品的风格特征。系统环境信息(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强度)、运行信息(运行状态、水温、水位等)、水质情况(Ph 值、氨氮浓度、溶氧量等)通过传感器集中在交互界面中进行显示与实时反馈,用户也可以通过APP 进行查看并调整。分享交流能够有效激发用户的表现欲,线上平台的设定能够满足用户与其他相同爱好者分享自己的种植、饲养成果,交流种植经验、食谱与使用体验。订购与配送属于同一服务体系,用户能够在平台挑选产品、新鲜蔬菜、种植包、观赏鱼、鱼饵等所需材料,并且享受线下配送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家庭鱼菜共生种植产品的设计以功能实现为导向,重点在于确定产品的构成形式、功能实现方式,以及给排水设计,从而进行发散思维与草图绘制。将种植区引入基质培养模式,并上置于顶端两层,过滤区与水培模式结合处于中间位置,养殖区落地下置,优势在于可以减少管道布置的长度,过滤区方便随时查看,有助于产品维护,如图3 所示。
图3 初步设计方案
对上述方案进行迭代改进,经调研用户对于基质培养的蔬菜期望程度不高,且生长周期是普通叶菜类的3—5 倍,表明鱼菜共生系种植机中不适合基质培养模式,将该模式舍弃全部替换为水培。将过滤系统下置入箱,达到完全隐藏的效果,同时设置污物抽屉便于用户清理。新增补光灯设计,解决室内阳光不充足的问题,最终设计方案,如图4 所示。
图4 方案最终效果
产品最终方案满足用户期望属性与魅力属性的重要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风格符合用户群体的审美需求,相比于市场现有的种植机,产品风格与室内环境更加融合,操作控制与相关反馈更加完整、直观。用户能够在线上分享过程、果实与食谱等成果,并享受产品相关的配套服务,增强产品的使用黏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频率,产品从功能性、审美性、服务性等方面也综合提升了家庭种植机的使用体验。
文章首先通过KANO 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属性划分,并采用Better-Worse分析计算各需求项的相对权重,从而对用户需求进行重要程度排序。并分析了产品所需的技术条件与实现手段,根据其重要度进行设计实践,解决了家庭种植产品设计中定位不明确、使用黏性不高、用户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以此弥补城市居民的自然感缺失,为缓解食品安全问题开拓了思路,也为实用性家庭种植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