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婷熊方徐建李晓芳董万鹏何选泽
(1.贵州省植物园,贵州 贵阳 550001;2.贵阳市防灾减灾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
生长年龄为100a以上的树木被定义为古树,而根据古树年龄的大小,又被细分为一级古树(树龄≥500a)、二级古树(300a≤树龄≤499a)和三级古树(100a≤树龄≤299a)。古树是经历长时间的自然磨砺而保存下来的珍贵植物资源,历经了几百上千年的自然选择和风云变幻,依旧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向人们展示着其经历的春去秋来、严寒酷暑和沧海桑田。古树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历史及文化信息,是一定区域自然与人文长期交融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基因库,对于物种保护和植被演变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类型多样,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古老的植物系统起源为古树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贵州一些地方和少数民族存在“树崇拜”的文化传统,把古树视为“神树”“风水树”,也为古树生长和保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21世纪初,贵州省出版了《贵州古树名木》,针对省内各市州的800多株古树名木进行了翔实的调查与记录和描述[2]。自那以后,又有学者对黔南州[3]、平坝[4]、麻江[5]、石阡[6]、普定[7]、务川[8]、道真[9]等地的古树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修文县古树是该县宝贵的林木种质资源财富,摸清全县古树资源现状是一项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为了掌握修文县现存古树资源情况,本文结合修文县2016年古树历史调查数据,在县域范围内通过实地踏查和走访当地居民的方式进行古树资源调查和记录,掌握古树每木生长状况,分析古树资源特征和分布,以便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修文县是贵阳市所辖县,位于贵阳市北部,包含5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地处N26°45′~27°12′,E106°21′~106°53′,东西长51.8km,南北宽48.5km,全县总面积1075.70km2。东面与乌当区、开阳县接壤,南面与白云区毗邻,以猫跳河与清镇市为界,西面与黔西、金沙两县隔六广河相望,北面与息烽县交界[10]。县境地势从东渐向西北倾斜,海拔范围666~1610m,平均海拔1250m,属于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温暖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250mm[11]。境内有猫跳河、修文河、六广河等31条河流,大小水库30余座,森林覆盖率达46%,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参照《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12]《古树名木鉴定与评估标准》[13]规定,对修文县域内的古树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2021年8—11月,通过实地调查结合走访当地居民的方式,利用Garmin621sc定位仪、胸径尺、测高器、皮尺等测量工具记录每株古树的经度、纬度、海拔、树种、胸径、树高、冠幅、生长状况、树龄、生境特征和保护现状等基本信息。其中,树种鉴定主要以《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贵州植物志》为依据;树龄以修文县2016年古树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推算。利用Excel 2019、SPSS 26整理分析数据,利用Sigmaplot 14软件画图。
在修文县对现存的古树资源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实地调查,共调查到137株存活的古树,其中裸子植物28株,被子植物109株,见表1。修文县古树资源隶属于21个科28个属32个种,其中,21个科中榆科古树资源最多,有43株,占全县古树数量的31.39%;28个属中朴属的古树资源最多,有34株,占全县古树数量的24.82%;32个种中朴树最多,有30株,占全县古树数量的21.90%;科内仅记录到1个属1个种的现象较多。
表1 修文县古树资源物种组成概况
续表 修文县古树资源物种组成概况
修文县古树资源胸径范围为31.83~170.61cm,其中最小的古树是1株胸径为31.83cm的柏木,最大的古树是1株胸径为170.61cm的黄心夜合,胸径在80~100cm的古树最多,有30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21.90%,见图1a;古树树高范围为5.2~35m,树高为15~20m的古树最多,有57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41.61%,见图1b;古树平均冠幅范围为3.5~29m,平均冠幅在5~10m的古树最多,有46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33.58%,见图1c。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修文县古树个体的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平均冠幅、树高与平均冠幅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681、0.625,见表2。这表明随着古树胸径的增大,树高和平均冠幅也会随之增大。
注:DBH为古树胸径;H为古树树高;C为古树平均冠幅。
表2 修文县古树资源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修文县137株古树资源中,有119株古树长势正常,保护良好,占全部古树数量的86.86%;有17株古树个体呈现衰弱状态,占全部古树数量的12.41%;有1株古树个体呈现濒危状态,占全部古树数量的0.73%,亟需针对衰弱株和濒危株进行保护和复壮处理。
在修文县古树资源中,三级古树(118株,86.13%)>二级古树(15株,10.95%)>一级古树(4株,2.92%),见表3,其中,有47株古树是胸径为100cm以上的大树,且在中国阳明文化园内有1株古树为王阳明种植的柏木名木。修文县古树资源中有6种古树属于保护树种,共计28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20.44%。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古树有银杏,共11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8.03%;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古树有大叶榉树、香果树,共有9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6.57%;属于省级保护树种的古树有黄心夜合、蓝果树、乌柿,共有8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5.84%。
表3 修文县古树资源等级划分
续表 修文县古树资源等级划分
修文县古树资源分布于县域内的12个乡镇街道中,其中,六屯镇分布的古树资源最多,有43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31.39%,六广镇的古树资源最少,仅有1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0.73%,见表4。古树常分布于乡村房前屋后、寺庙、学校、风景名胜区、墓地周围、田埂、远郊野外等地方,海拔分布范围为729~1353m,约79.56%的古树个体生长于坡度<10°的缓坡地带,喜黄壤。其中,分布于乡村街道的古树资源最多,有117株,占全县古树资源的85.40%,有10.22%的古树(14株)分布于远郊野外,有2.19%的古树(3株)分布于城区,有2.19%的古树(3株)分布于风景名胜区中国阳明文化园内,共计有95.62%的古树资源(131株)分布在农村,4.38%的古树资源(6株)分布在城市范围内。
表4 修文县古树资源分布特征
古树是珍贵的林木种质资源和物种基因库,记录着修文县的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传承者。通过修文县域内的实地调查可知,修文县现存137株古树个体,隶属于21科28属32种,其中一级古树4株,二级古树15株,三级古树118株,古树等级呈现锥形分布,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树数量呈现显著下降,可能是受到树种自然衰老死亡和外界干扰的因素影响。古树结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平均冠幅两两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这与天台县[14]、锦屏县[15]的古树特征研究结果一致。修文县古树海拔分布范围为729~1353m,其中,六屯镇的古树资源分布最多。在调查中发现,有85.40%的古树个体分布在乡村街道附近,这可能是因为当地“树崇拜”文化的影响,人们会将房前屋后的大树视作“风水树”加以保护,使得房前屋后的古树得以保存下来。目前,修文县古树资源保存良好,有13.14%古树个体呈现衰弱或濒危状态,亟需对衰弱株和濒危株进行保护和复壮处理。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病虫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古树个体可能随时会受到破坏,建议相关部门定期且持续关注古树的生长状态,以便及时、有效的保护古树。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修文县多数古树生长良好,悬挂保护铭牌,也对部分古树进行了砌树池、支撑加固等保护措施。但在历史调查数据和铭牌上发现,少量古树的树种鉴定有误,需进行修正。部分古树生长在房前屋后、乡村街道等地,修建道路和房屋时常常将古树地面全部进行水泥硬化处理,极大地破坏了古树的土壤和水分状况。在修文县,古树常被当地居民当作“神树”“风水树”进行祭祀活动,但在焚烧香纸蜡烛时常将古树树干基部烧伤,导致古树伤残和生长不良。在长期的自然生长和人为干扰下,有些古树出现了病虫害、树体干裂、树干中空、开花结果量少、枝条断裂等现象,有走向衰弱的趋势。古树个体较大,在刮风下雨的极端天气下,极易出现树体倒伏、枝条和顶稍断裂等现象。
针对目前修文县古树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修文县古树资源保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加强科普宣传,增大执法力度。通过网络、电视、公众号、新闻、报纸、科普教育等方式宣传古树存在的意义,增强人们对古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根据贵州省已颁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文件,坚持依法保护和管理,严格执法;加强每木管理,科学抢救复壮。对每棵古树进行建档挂牌,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更新和观察古树生长状态,深入复壮技术研究,科学养护衰弱株和濒危株;建议对生长于房前屋后的古树重点监测,部分古树由于树龄较大有倒伏和断枝的风险,随时威胁着人们的房屋和生命安全,应对此类古树进行适当的修剪或支撑加固,保护古树的同时,也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