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67岁了。
今年有半年的时间,他都在制作一本纪念册。
这本纪念册有6万多字,是他们初中毕业50周年的珍贵资料。
古舊的学校,因南水北调工程,早已被拆除,现在连一点模样都不复存在了,甚至一张照片都没有。父亲凭借回忆,用铅笔一笔笔勾勒出学校的旧模样,旧时的屋檐和房顶被他勾画得惟妙惟肖。
我非常惊讶:“爸,您还学过绘画?”
父亲笑了,他答:“没学过,只是很想在纪念册里呈现这些内容,于是就靠着回忆,一笔一笔把脑海里的学校画出来了。”
他经常熬夜到很晚,他说夜晚的时候自己足够清醒,白天写不出来的东西,夜里就可以写出来了。
他写了一首押韵长诗,诗里呈现了班上几十名同学的姓名和一些事迹。
他写学校回忆录,写当时存在于学校里的戏楼:罗公庙戏楼并非简单的舞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寄托。它用清脆的鼓点、婉转的旋律、朴实的唱词,滋养着我们,造就了敦厚善良的民风民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不太会用电脑,就先把文字写到纸上,再用手机把这些文字敲下来放到记事本里。
他怕给我添麻烦,所以从不找我帮忙,他用很久的时间才把一页纸上的文字整理到手机里。
那段时间,我也的确很忙,根本不了解他在做什么、是否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他就是这样把几万字整理完,还整理了许许多多的图片。
看他一直摆弄手机,我说,教你用电脑吧,电脑学会了,这些事情做起来会快很多。
但是,我却只是说说而已,父亲在我家待了三个月,我竟然都没有抽出时间打开电脑,教他使用WORD。
他总说自己拼音忘得差不多了,就算学会了电脑,打起字来也不会很快。
等他回老家后,我才明白他哪里是拼音不好,他只是不愿意给我添麻烦罢了——他怕自己学会电脑,又要一遍一遍地问我一些操作问题,这样会打扰到我。
在做这件事上,最需要我的父亲,却舍不得给我添任何麻烦,我后来想起,竟然有些想哭。
很多话父亲不会说,他怕自己一说出口,就会成为我的麻烦。
我的父亲就是这么普通又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的老人,他曾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不给周围的人添麻烦。
他就是用这股力量,完成了毕业50周年纪念册,印制后送到每位同学的手里。
听说,他那些老同学对这本纪念册评价相当高。
朱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