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院区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

2022-12-15 01:59柳龚堡张晓波王传清沈国妹陆国平张明智王中林葛艳玲李志华夏爱梅翟晓文周文浩桂永浩黄国英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气泡气泡核酸

柳龚堡 顾 莺 张晓波 王传清 曾 玫 沈国妹 陆国平 曹 云 张明智 王中林 马 健 葛艳玲 张 澜 李志华 夏爱梅 翟晓文 周文浩 桂永浩 徐 虹 黄国英1

新型冠状(新冠)病毒肺炎自2019年12月首次报告至今,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已感染5亿2千万人,导致近630万人死亡[1]。2021年11月南非首次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2-4],流行期间儿童感染率激增,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心脏骤停[5]。现有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重复感染和免疫逃逸能力较以往变异株增加数倍,且传染力极强[6],病毒感染者作为主要传染源,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院内环境中还可经由气溶胶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造成感染[7]。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医院是看病就医的重要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内部人群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医辅和行政人员,外部人群包括患者、陪诊家属、陪护家属、快递和物流工作人员等,人员背景复杂纷呈,行动轨迹多变,一旦出现阳性病例,追溯困难,封控范围广,势必造成医疗服务长时间暂停,影响救治。

2022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冬奥会组委会)将冬奥会场馆三个集中区域封闭形成 “闭环系统”(大泡),大泡中一系列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和官方接待酒店等为中、小“闭环系统”(中、小泡),人进入气泡后均受到相同标准的闭环管理。在这种气泡式管理模式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举行期间所有气泡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所有报告的阳性病例均为闭环潜伏期内的感染病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院区基于2022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气泡式管理策略,以院内医务人员不发生职业暴露和新冠病毒院内感染为目标,设计和实施了大、中、小3级气泡管理规则、气泡破裂预案。本文为本次疫情中我院院区气泡式管理实践和效果的分析。

1 方法

1.1 定义

1.1.1 健康码红码[8]患儿本人或同住家人符合以下任意1项,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阳性;②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③被CDC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密接)5 d集中隔离观察期间;④入境人员(不包括澳门入境人员);⑤国内高风险等级地区来沪返沪人员14 d隔离观察期间。

1.1.2 健康码黄码[8]患儿本人或同住家人符合以下任意1项,①解除隔离观察后处于5 d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的密接;②密接的密接人员处于7 d隔离观察期间;③国内中风险等级地区的来沪人员14 d隔离观察期间;④核酸筛查应检未检等其他人员。

1.1.3 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和解除隔离标准[7]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连续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 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可解除隔离。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抗原检测)采用乳胶法,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

1.1.4 蓝色预警机制[9]医疗机构建立的院内快速响应团队和沟通机制,为在医疗机构区域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临床情况的患者提供及时抢救,以有效降低患者院内非预期死亡率。

1.1.5 防护级别 根据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2号文件,一级防护包括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和帽子;一级防护(+4)包括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护目镜/面罩、医用隔离衣和手套;二级防护包括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护目镜/面罩、医用防护服、鞋套和手套。

1.1.6 工作人员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发生率 一段时间内工作人员被确诊为新冠病毒医院感染例次/同时期工作人员总数×100%。

1.1.7 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一段时期内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例次/同时期工作人员总数×100%。

1.2 气泡式管理方案 基于我院院内工作人员不发生职业暴露和不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的目标,将本次疫情(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院内接诊-门诊-急诊-住院-出院设计为一个大气泡,大气泡中6个疫情防控医疗关键部门设计为中气泡,中气泡的9个要隘部门设计为小气泡。拟定入出气泡规则、气泡破裂预案。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考核、督查。

1.2.1 大气泡 我院院区为大气泡,患儿进入大气泡后进行整体分流分类管理(图1)。患儿来源于隔离点或方舱医院或其他医院发热门诊等均通过120救护车闭环转运,转入新冠门急诊;患儿来源于社区,根据其所在社区管控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分流;如果是新生儿,引入新生儿预检区域。除新生儿外,均需遵循医院入口管理制度,查验健康码并测体温,红码直接转入新冠门急诊;绿码/黄码伴发热转入发热门急诊;绿码/黄码不伴发热,进行预检分诊,按病情急危重程度分流至急诊或普通门诊。

图1 患儿整体分流流程图

1.2.2 中气泡 门急诊分为3个中气泡:新冠门急诊,发热门急诊,急诊;病房分为3个中气泡:新冠病房,新生儿隔离病房,过渡病房。

1.2.2.1 新冠门急诊中气泡 接诊对象:患儿本人或同住家人核酸检测阳性、抗原检测阳性、密接、既往新冠病毒感染且解除隔离≤8 d、健康码为红码。包括5个小气泡: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阳性小气泡)、既往新冠病毒感染(既往感染小气泡)、新冠密接(密接小气泡)、新冠抢救室(抢救室小气泡)、新冠放射检查室(放射检查室小气泡)。接诊流程和人员配置:护士按五级分诊标准预检,Ⅰ和Ⅱ级导入抢救室小气泡,其内按1个抢救单元配置设备,保证有1名持有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证书的医生和2名护士24 h在岗;Ⅲ~Ⅴ级导入阳性小气泡、既往感染小气泡、密接小气泡,每个小气泡至少配置 1名医生和1名护士,小气泡内设施设备配置完善,患儿在诊室内即可完成诊疗过程。放射检查室小气泡内接诊新冠门急诊、抢救室和新冠病房内需行X线/CT检查的患儿,配置1名具有CT上岗证的影像技师和1名护士(兼职,有急救工作经验)。接诊处置如下,①抢救室小气泡:即刻实施急救复苏等抢救措施,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和病情评估情况,收入新冠ICU、普通ICU过渡病房;②其他小气泡:医生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和病情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新冠肺炎普通型收入新冠病房,新冠肺炎轻型可酌情收入新冠病房或闭环转入方舱医院。核酸检测阴性,病情允许可直接出院,如有基础疾病,转入普通专科门诊,或收入过渡病房继续治疗(图2)。

图2 新冠门急诊中气泡患儿分流流程图

1.2.2.2 发热门急诊中气泡 接诊对象:绿码/黄码伴发热的患儿。共有11个小气泡(10间诊室,1间抢救室),配备12名医生和30名护士。接诊流程:入口处设抗原检测点,阳性转入新冠门急诊,阴性引入发热门急诊。严格执行“六不出门”(挂号、就诊、检验、检查、治疗和/或取药、留观)原则,患儿需取得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才能离开。接诊处置:根据核酸检测和病情评估情况,直接离院、转入普通门诊、或收入过渡病房(图3)。

图3 发热门诊中气泡患儿分流流程图

1.2.2.3 急诊中气泡 接诊对象:绿码/黄码不伴发热的患儿。划分急诊区和缓冲区,配备第二急诊区(当急诊区出现抗原/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时,急诊区封闭消杀时启用)。共有9个小气泡,为急诊区7个房间(6间诊室,1间抢救室)和缓冲区2个房间(1间诊室,1间抢救室),配备9名医生和24名护士。接诊流程:护士按五级分诊标准预检,①Ⅰ和Ⅱ级:有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患儿,入急诊区抢救室急救,同时行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引入新冠门急诊,阴性分流至普通ICU的过渡病室;无48 h内核酸检测结果的患儿,在缓冲区抢救室急救,同时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流。②Ⅲ~Ⅴ级:有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患儿,至急诊区就诊;无48 h内核酸检测结果的患儿,行诊前抗原检测,结果阳性引入新冠门急诊,阴性分流至急诊区小气泡。根据病情评估情况可直接离院,或收入过渡病房。接诊处置:挂号、就诊、检验、检查、治疗和/或取药、留观在急诊中气泡内完成,畅通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根据病情评估情况及时分流患儿(图4)。

1.2.2.4 新冠病房中气泡 接收对象:新冠门急诊需要收治住院的患儿。分为新冠普通病房和新冠ICU 2个小气泡。收治流程:根据病情评估,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收入新冠ICU,由危重症救治小组实施24 h专职临床诊疗和救护,配备5名医生、6名护士和1名呼吸治疗师,根据需要随时进驻;轻型/普通型收入新冠普通病房,配备7名医生和21名护士,病情加重时转入新冠ICU。解除隔离标准:间隔24 h 2次核酸Ct值均≥35,经病房主任审核后予以解除隔离,出院;如因基础疾病需继续治疗的患儿,转入过渡病房(图5)。

1.2.2.5 过渡病房中气泡 接收对象:除危重症和新生儿外的新入院患儿。过渡病房共13间病室,每间病室为其中的小气泡,配备6名医生和12名护士。收治流程:患儿及其家属连续3 d进行核酸检测,每间病房不超过4组家庭入住。无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或仅有1次核酸快速检测阴性报告者,单人单间收治。转出标准: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直接转入新冠病房;连续3 d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根据病情评估情况,直接出院、转入普通病房或普通ICU(图6)。

1.2.2.6 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气泡 接收对象:医疗机构通过120救护车转运到我院院区的新生儿。包括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和非负压病室)和过渡病房(单间和普通病室)小气泡。收治流程:按流行病史分为4种类型:①产妇或同住人抗原/核酸检测阳性;②产妇或同住人为既往新冠病毒感染者,且解除隔离≤8 d;③产妇或同住人为密接;④产妇或同住人为非密接。第①~③类为高危流行病学史,收入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病室(至少配备2名医生和6名护士),连续3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均阴性则转至新生儿隔离病房非负压病室(至少配备8名医生和24名护士),继续连续4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阴性根据病情评估情况,或直接出院,或转入新生儿普通病房或NICU。第④类为低危流行病学史,收入新生儿过渡病房,连续3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阴性根据病情评估情况,或直接出院,或转入新生儿普通病房或NICU(图7)。

1.3 气泡管理

1.3.1 气泡流动管理 ①根据气泡内收治患儿来源,将气泡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其中高风险包括:新冠门急诊阳性诊室、既往感染诊室、密接诊室、抢救室、放射检查室、新冠普通病房、新冠ICU;中风险包括:过渡病房、新生儿负压病室、急诊缓冲区;其余均为低风险。②原则上不同风险等级的气泡间人员、物品不流动。③工作人员确须从低风险进入高风险、中风险进入高风险、或低风险进入中风险气泡,上报医务科,按进入气泡等级防护要求防护得当后进入。④当高级别风险等级内患儿排除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因治疗需要转入低级别风险等级气泡内时(中/高风险转入低风险),由转入气泡的医护人员(按转出气泡防护级别)携带清洁转运床在泡外(不进入气泡)做好医护交接,并按规定路线将患儿转运至相应气泡内继续就诊或住院治疗。⑤在高风险气泡内工作过的工作人员,均需按相关防控文件要求隔离观察后,才可回到高风险气泡外。⑥高风险气泡内物品出泡应装入清洁的密闭转运箱,由固定人员防护得当后运送。

图4 急诊中气泡患儿分流流程图

图5 新冠住院中气泡患儿分流流程图

图6 过渡病房小气泡入科转科流程

图7 新生儿预检和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气泡住院分流流程图

1.3.2 气泡破裂预案

1.3.2.1 气泡内在岗工作人员抗原/核酸阳性 一经发现,立即防护得当后转至院内隔离点,感染控制科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判断密接、次密接、高风险筛查人员及高风险场所,对高风险场所进行环境消杀前后采样,对阳性区域进行强化消杀。相应人员按级别隔离管控。

1.3.2.2 不同风险气泡内发生人员流动 ①中/高风险气泡内人员进入低风险气泡:气泡内所有人员原地静止,原抗原/核酸阴性人群立即完成核酸检测,同时通知感染控制科开展流调,余流程同1.3.2.1。②低风险气泡内人员进入高风险气泡内:进入人员原地禁止,防护得当后统一转运至隔离点,即刻完成核酸检测,按密接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1.4 感染控制措施

1.4.1 感染控制目标 我院院内医护、医辅人员不发生新冠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

1.4.2 医院感染培训及考核 (1)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规范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表1)。①全院所有岗位工作人员完成规范培训,内容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南解读、医院院级防控相关制度和流程、医院不同岗位个人防护要求;培训后7 d内通过问卷星在线理论考核,≥80分为合格,不合格人员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②高风险气泡内医护人员:分别在岗前、首次进入污染区前和工作期间完成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内容包括隔离病区感染防控制度、预检分诊、患儿安置、人员闭环管理要求、手卫生、个人防护要求、个人防护用品(PPE)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工作人员健康异常应急处置流程、诊疗操作时感染防控注意事项;培训后即刻完成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通过问卷星完成,操作考核由感染控制科组织线下面对面考试,100分为合格,不合格人员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③医辅人员:完成①和②培训后,还需完成医辅人员专项培训,包括消毒液的配置、消毒方法和顺序、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培训;感染控制科负责监考,100分为合格,不合格人员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多模态培训方式,包括线上培训和观看视频、线下授课、实际操作和实地演练培训。(2)所有收入新冠病房的患儿及陪护家长在入院后由床位护士通过手机APP推送及线下示教的方式完成新冠防控宣教,内容包括:执行正确的手卫生、保持良好的咳嗽礼仪、戴口罩、正确使用卫生间设施和及时消毒。护士日常工作中实时督查,发现不合格行为,及时纠正并再次进行针对性宣教。

表1 工作人员不同岗位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

1.4.3 医院感染督查 通过各部门感染控制人员自查和感染控制科语音视频监控系统、现场督查的方式,对高风险气泡实施每日督查,内容包括个人防护、PPE穿脱、手卫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和医废处置等情况。一旦发现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并追踪改进情况。

2 结果

2.1 收治新冠检测阳性患儿一般情况 本次疫情我院累计收治新冠阳性患儿432例(另有核酸检测阳性陪护家属320人),其中轻型341例(78.9%),普通型88例(20.4%),危重型3例(0.7%),无重型病例。3例危重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无死亡病例。年龄分布为0~3岁218例(50.5%),~6岁120例(27.8%),≥7岁94例(21.7%)。伴基础疾病29例。

2.2 配备医护、医辅人员一般情况 陆续有109名医务人员进入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工作,其中医生46人、护士49人、医技人员9人、医辅人员5人。未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

2.3 接诊情况 ①门急诊接诊253 571人次,在医院入口筛查,拦截红码189人次,红码患儿均顺利导入新冠门急诊,未进入普通门急诊区域。②急诊接诊12 114人次,经核酸检测筛查出6例阳性,其中3例进入急诊缓冲区小气泡,3例进入急诊区小气泡(2例新冠抗原阴性,1例48 h内新冠核酸阴性),引起急诊中气泡3次封闭消杀,启用第二急诊。③发热门急诊接诊8 328人次,核酸检测阳性50例,转入新冠门急诊;其余经发热门急诊核酸检测阴性而转入普通门诊或过渡病房,就诊期间核酸检测均为阴性。④新冠门急诊接诊763人次,五级分诊Ⅰ和Ⅱ级共4例。3例为新冠肺炎危重型,120救护车送至新冠门急诊后,立即行心肺复苏,复苏成功后收入新冠ICU;1例新冠肺炎轻型患儿,家属(新冠感染阳性)陪诊过程中出现急性喉炎伴Ⅲ度喉梗阻表现,经过急救复苏后病情缓解。

2.4 新生儿入出院情况 收治690例新生儿,其中低危流行病史516例,核酸检测持续为阴性。高危流行病史174例,包括新冠感染孕妇所生的密接新生儿167例,出生于新冠定点医院产房的1例,父母为密接的2例,接诊产科医生为密接的1例,同住人为健康码异常的隔离人员3例,均先收入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室小气泡。其中2例核酸检测转为阳性,均为新冠感染孕妇所生,生后分别母婴同室2 d和5 d;余172例核酸检测均持续阴性,解除隔离。

2.5 过渡病房入出院情况 收治693例,其中急诊入院223例,择期入院470例。新冠感染阳性1例,因急性阑尾炎急诊就诊,进行快速和常规核酸检测,取得快速核酸阴性报告后即收入过渡病房,入院后2 h,常规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立即转入新冠病房。3例因病情加重转入普通ICU。

2.6 感染控制培训、考核和督查 所有进入隔离病区工作医务人员均参加基础理论培训,考核合格率98.2%,2位医辅人员不合格,经再次培训后通过考核。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29次,培训291人次,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均考核合格。视频监控和现场督查304人次,督查到PPE穿脱错误8次,分别为未按要求脱防护面屏1次(医辅人员1次)、防护服脱卸不规范2次(医技1次、医生1次)、未按要求脱医用防护口罩2次(医辅人员1次、医技1次)、未根据要求进行手卫生3次(医辅人员1次、护士1次、医生1次)。

3 讨论

本文是基于上海市本次疫情情境下,以在我院院区内医护和医辅人员不发生新冠感染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为疫情防控目标。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隐匿性非常强的特点,面临儿科感染者人数激增,我院作为上海市儿童新冠感染定点专科收治医院,在坚持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不动摇的前提下,满足所有患儿就诊需求,让院内人员既能够进行必须的有序安全流动,又能够实时识别和追踪新冠感染病例的发生、阻断医院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对于管理挑战极大,将气泡管理引入到我院院区疫情防控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本文期望通过对气泡管理的总结,为将来如果发生的、或其他地区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疫情防控情境提供借鉴。

气泡管理应用于新冠疫情区域性的管理实践经验不多。北京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是成功的气泡管理范式;东京奥运会气泡设计的漏洞导致气泡管理未达到预期效果;低风险国家之间的旅行互通(旅行气泡)也有成功个例;西方国家媒体和政府将以家庭为单位的自我隔离个体[8]也称为气泡。气泡可大可小,重要的是形成不同闭环系统,不与泡外发生沟通,气泡内减少人员流动和互动。

气泡管理得以成功,归因于始终关注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的防控目标。本次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使得社会面控制疫情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医疗部门不仅要承担新冠感染患者的救治,也要控制医院感染,为社会面控制疫情做出贡献。虽然医院作为疫情感染的高风险单位,但保障不发生职业暴露既是对员工健康的负责,同样也是为社会面控制疫情做出贡献。

气泡管理得以成功,归因于针对防控目标做出的气泡管理的缜密设计。将我院院区接诊(转运)-门诊-急诊-住院-出院设计为一个大气泡,在大气泡中根据疫情防控医疗关键部门设计了6个中气泡,在中气泡中再根据疫情防控医疗的要隘部门设计了9个小气泡,借鉴气泡管理的成功案例,使气泡形成闭环除了要拟定出泡和入泡规则、气泡破裂预案外,气泡内工作人员配备、设备的配置要满足气泡功能的要求。以新冠门急诊中气泡为例,明确接诊对象为健康码为红码的患儿,其中要隘部门有新冠阳性、既往新冠感染、新冠病毒密接、新冠抢救室和新冠放射检查室小气泡,通过接诊流程、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保障医疗要隘部门的小气泡不破泡,医疗关键部门中气泡不破泡,真正做到闭环。

气泡管理得以成功,归因于预见性的部署。疫情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就诊患儿人数总是由个别到高峰,再由高峰到个别,准确的预见性的判断是气泡管理团队重要的功课,中小气泡的设置、流程、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也要适应变化的疫情,并保持有足够的弹性空间。例如新冠门急诊、新冠病房陆续有46位医生、49位护士、9位医技人员和5位医辅人员进入,既要保障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储备应对就诊高峰,也要充分考虑医护人员轮流调整,以最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应对疫情防控。

气泡管理得以成功,归因于医院的整体协调。基于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管理目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在我院院区接诊(转运)-门诊-急诊-住院-出院的大气泡中,中小气泡的联动、规则从建立到完善都需要管理协调,任何气泡的破泡如不能被及时补漏,都将导致气泡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在医院入口筛查,拦截红码189人次,红码患儿均顺利导入新冠门急诊,未进入普通门急诊区域;如在急诊核酸检测筛查出6例阳性患儿,虽然其中3例未进入缓冲区,而是直接进入急诊区,但我院立即对急诊中气泡进行封闭消杀,启用第二急诊,没有引起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

气泡管理得以成功,还归因于特别重视新生儿特殊人群。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同时不乏早产儿和危重儿,还与产妇和同住人感染状态密切相关。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我院为有高危流行病学史的新生儿在院区开辟了新的病区,建立了有新生儿特点的收治流程,对有高危流行病学史的新生儿要先入负压病房,再根据核酸检测结果转入非负压病房。新生儿隔离病房与过渡病房有物理的空间距离,尽管新生儿通过120救护车转运来我院院区大气泡,且是通过4个转运团队完成的,新生儿一般情况稳定由各医疗机构闭环转运,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足月儿且情况稳定由其转运团队闭环转运,危重新生儿或早产儿由我院隔离病房转运团队负责闭环转运,社区医院新生儿一般状况稳定的由我院新生儿病房转运团队转运,但进入气泡时都有明确对接病房。

气泡管理得以成功,还归因于感染控制培训、考核、督查和完备破泡应对机制。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护、医辅人员均参加并通过了基础理论培训考核,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29次,培训291人次,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均考核合格。还通过视频监控和现场督查保障培训科目得到执行。造成破泡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泡内在岗工作人员抗原/核酸阳性,二是高风险气泡内人员进入低风险气泡、低风险气泡内人员进入高风险气泡内,我院均为此分别做了充分的预案。

如同“木桶”理论,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的高度。气泡管理的成功在于没有短板,是综合管理的成功。我院尝试将气泡管理用于疫情防控的实践是可行的,达到了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双零的内部防控目标。但并不说明推广到其他医院有效,例如:①是否处于上海市本次疫情的情境下;②医院在追求防控目标时是否还追求其他目标(经济效益等);③实现防控目标是否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和场地空间。尽管如此,我院在医院内疫情防控气泡管理实践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气泡管理增添了又一成功案例。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变种仍在不断出现,感染防控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小气泡气泡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核酸检测
空化多泡中大气泡对小气泡空化效应的影响*
从16℃到100℃
幻光
冰冻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