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生遇上唐诗

2022-12-14 09:57:15朱人杰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唐诗诗句李白

朱人杰

唐诗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璀璨耀眼的瑰宝,我们从小就接受唐诗的熏陶,朗朗上口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这些随手就可采撷的诗句似乎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曾给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回忆,给我们多少有益的教导。而当我们迈入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时,唐诗鉴赏的课程让我们再次相遇,它們的浩瀚与隽永使我们的精神世界豁然开朗。

首先,唐诗充满了美,这是最容易吸引我们年轻人的地方。无论生活多么枯燥乏味,当我们面对唐诗,打开这百花纷呈的世界时,我们就像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下就深陷进去。

美,是因为诗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我们跟随白居易来一次《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逐渐展开,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湖水秀丽,青山绿染,草长莺飞,燕子啄泥,鲜花飘香,杨柳依依,在白居易的笔下,如此美妙的景色让人沉醉不已。孟浩然的《春晓》,我们都熟知的,也写出了春鸟叽叽喳喳在唱歌,春眠、春风、春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出了对春天的无尽喜爱。杜牧的《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秋天的露水把枝头洗得很洁净,花儿美丽却不在春天与百花相争,桃李花朵早就谢了,只有紫薇花依然盛开,从夏天一直开到了秋天。虽是写花,却以花明志,表明自己不趋炎附势,保持自己节操的政治操守。唐诗中美丽的花草俯拾皆是,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江畔独步寻花》中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看到黄四娘家“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如唱歌一样节奏明快,“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多可爱啊,开花还要互相商量好慢慢开。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初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元稹写《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观赏菊花不舍离去,忘记了时间,对花痴迷到如此地步,说明诗人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志向。岑参的西域雪景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多么别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草一花皆有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仿佛看到眼前桃花艳丽,白鹭翻飞,鱼儿在河里跳跃,充满生机的自然美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美景又怎么离得开美酒!当然,还有其他,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广阔的天地美丽的画卷,我们似乎都能寻常遇见,却没有感受到这份开阔通达的意境美,读后我们心中的烦闷也烟消云散。唐诗里的世界实在太美了,充满了大自然的生机和趣味,春夏秋冬,山山水水,天地间万千事物似乎都与我们心灵相通。

唐诗中也充满了人情美,诗人对亲情和友情都特别珍视。很多诗带着暖意,治愈心灵。曾有人说,诗就是人心灵深处的苏醒,是离我们内心最近的,是让我们从庸常、寂寞、孤独、失意、浮躁中醒悟过来,回到自己的初心。读唐诗是与高尚心灵的碰撞。胡晓明教授曾说过,小时候在外地,看到“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两句诗就感觉特别的温暖,似乎风雪中的那个屋子就是自己内心的港湾,风雪中的夜归人似乎就是自己的亲人。唐诗中有温度的诗句很多。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朴实的几句白描,让我们看到母亲的无私付出,体会到母爱的深情和伟大。我们习惯于生活琐事都依赖父母,似乎什么都是他们应该做的,我们缺少感恩,而读诗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无知和自私,并感到羞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诗这种朴素无华又充满仁心的诗句,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大学生必须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是人基本的道德觉悟。

唐诗中有很多诗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深情款款。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牧的“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外乡人的思乡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希望早日和亲人相聚,在蜡烛的光焰下说说话;“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与入京的使者相逢却各自匆匆而别,没有纸笔只能捎个口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报个平安,多少深情,又有多少无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真挚的情谊全在一杯酒里,一饮而尽。诗词的力量是强大的,读这些诗句,虽然跨越千年,但我们仍感受到无穷的暖意和无限深情,对家乡的爱,对亲人、友人的爱,是我们人人向往的幸福感。

唐朝社会党争激烈,诗人们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们不但没有互相倾轧、互相拆台,反而惺惺相惜,留下很多友情的佳话,如李白对孟浩然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而杜甫对李白尤其敬仰,曾写《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些竭尽赞美之词,体现了他们互相敬重关心,引以为知己。元稹和白居易也是好朋友,常被人合称为“元白”。当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他立刻担心起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自己都在生大病,却还在为朋友悲伤,这就是真正的朋友!

唐诗里招待友人心意浓浓。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风雪将来之夜,精心备好小酒,邀请友人前来说说话,小饮片刻。本来天寒地冻,因为好友的到来满屋子弥漫春意。而孟浩然也有诗《过故人庄》,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也是家常小事,朋友邀我去共饮,在青山绿水间谈谈农家事。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并不在乎一定要吃山珍海味,要游风景名胜,而是就这样有空来坐坐,聊聊天儿,这是真正心与心的沟通与坦诚相见。

古今中外,亲情和友情都是人类情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感情。在亲友面前可以无话不说,可以放下心中的戒备,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份坦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显得多么珍贵啊。当今大学生有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从小是被精心呵护的小太阳,心理脆弱,偏狭隘。我们的大学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不同。我们应该友好相处,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对人友善真诚,开朗豁达,也能提升我们的人格素养。

如果你以为唐诗就是小桥流水你就错了,诗人们有的是强烈的事业心,在潇洒的外表下充满认真严谨的精神。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相对都比较浮躁。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很多人埋头玩手机的今天,通俗易懂又简单快乐的东西往往吸引人们的目光,而人们对枯燥、深奥的知识却退避三舍。我们作为大学生,平时学习中碰到的晦涩的知识点很多,需要我们板凳坐得三年冷,去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诗人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诗圣杜甫并没有以自己的才气自傲,而是自谦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更是深有感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了琢磨出一个恰当的字,左思右想沉吟好几天,思索之间把自己的胡须都捻断了好几根。不知道他几首诗写下来,胡须是不是也被扯光了。如此沉迷于诗歌创作的状态不得不让人佩服。而写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奴”贾岛,则因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对“推”“敲”二字的反复思考、取舍,留下了千古佳话。他们沉醉于创作,爱诗如命的精神,你以为他们是愚笨,其实这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最缺乏、最值得学习的。

唐诗中不断涌现的锐意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们的人生阅历各个不同,却都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昂扬的斗志,窦庠的“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那种厚积薄发有朝一日大展身手的豪情正气,都让人深受鼓舞。唐朝国力强大,处于开明盛世,又因为当时制度开明,科举制度让普通家庭的人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就有可能飞黄腾达。在崇尚文化的大环境下,众多知识分子眼里有光,看到美好的未来在向自己招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了诗句,是否感觉到满满的青春朝气?我们正处于大好年华,可以登山而高呼,望海而吟诵,有大把的时光来实现抱负,奔向美丽的前程。“欲上青天揽明月”,当我们为琐事烦恼时,我们大声说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不是又满血复活了?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告诉我们经历了艰险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来看另一篇小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后面两句也是我们常常用来鞭策自己奋发向上的诗句,作者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高僧—黄櫱禅师。我们要摆脱世间的烦心事并不容易啊,需要费劲在事业上大干一场。不经过一番彻骨严寒,哪来梅花如此沁人心脾的清香呢?当我们面对困难又何尝不是耐住寂寞,克服所有的困难,树立坚定的信念,立志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总有一天,大鹏鸟会乘风飞起,直上九霄云外。“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不要随便藐视人,连孔夫子都敬畏年轻人呢!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既然老天让我生下来就一定有我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李白的诗句中有很多比喻自己远大志向的句子,大鹏是传说中的神鸟,既能表达李白自由洒脱的个性,又表达出李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理想。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要相信自己绝不孤独,一定能行!寒门诗人杜荀鹤所写的《小松》:“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通过松树自喻,世人在松树幼小的时候把它当作小小的灌木杂草,根本瞧不起,但当它成为大树时,才仰望不已。

这些坚定有力的诗句,显示出了诗人们的蓬勃朝气和炙热不息的进取热情,也展示了诗人们的抱负,以及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我们作为大学生也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妄自菲薄,而要更加用心钻研学问,以水滴石穿的精神磨砺自己,自然会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时候。

唐诗中的爱国情怀同样让人感动不已。杨炯在国家有难时,主动请缨弃笔从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在边境的荒漠里,战士们身经百战,以至于身上的盔甲都被磨破了,但只要还没有完全肃清边境的敌患,就绝不回乡享乐。而诗人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充满了豪情壮志。王昌龄的另一首《出塞曲》同样气势磅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保家卫国的忠贞让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在这样艰苦荒凉的边境,戍边的战士们义无反顾慷慨出战。他们坚持不懈保卫国家的热忱,不畏艰辛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气魄,正是我们国家生生不息,越来越强盛的原因。这些精神,也同样激励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更加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价值。

唐诗是奇妙的东西,当大学生遇上唐诗,我们可以和李白在月下对饮,跟着白居易去江南一游,豪迈时欲上九天揽月,哀愁时“四顾心茫然”,孤独时自语“海内存知己”,痛苦时想到杜甫的《春望》和“三吏三别”,我们庆幸生活在今之华夏,更加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读唐诗,我们得到爱的教育,亲情和友情對于我们是多么珍贵,而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是我们的快乐源泉,让心灵焕发出无限生机。诗人们仁民爱物,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勤奋认真的职业精神,是那么值得我们敬仰。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主动为国出力,心怀天下的炽热情怀又让我们充满凌云之志。

唐诗灿烂如繁星。当大学生与唐诗相遇,唐诗精神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健全。青年当自强,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多读好诗,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创造出青年价值,显示出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和为国奋斗的力量。

猜你喜欢
唐诗诗句李白
六一来了
唐诗写柳之妙
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讲唐诗记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读诗句,写成语
纸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纸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唐诗赏读
倒下的那一刻
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