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芳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其以家庭日志的形式来讲述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将当时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的现状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作为外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妇人》对我国文学创作也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小妇人》的写作背景与主题
(一)写作背景
1.经济发展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使其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在经济稳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更新思想、发展文化提供了优良的外部条件,此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小妇人》正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思潮的产生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二次工业革命后,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文化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女权意识的觉醒,使得许多女性开始走向社会,如男性一样去工作,她们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社会的尊敬和认同,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教育与就业机会。女权主义的兴起是《小婦人》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主题分析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小妇人》创作中,关于女权主义主题的表达主要体现在独立自主、善良仁爱、自由平等这三个方面。
首先,独立自主。根据上文所述写作背景可以了解到,美国当时正值思想启蒙的初期,社会中的诸多女性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后,渐渐地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有了走出家门看世界的想法,渴望通过劳动以及工作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从而达到物质独立与精神独立。所以,透过作者笔下的女性人物,读者均可或多或少能看到当时女权主义的特点。
其次,善良仁爱。真、善、美一直是印刻在作者精神世界的思想,由于作者从小便受到父亲的家庭教育,后来又受到梭罗和爱默生的思想引导,所以作者所提倡的善良仁爱的女权主义思想,非常充分透彻地体现在《小妇人》中。因此,在阅读这本小说时,读者能够被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情感所打动,与作者间接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
最后,自由平等。《小妇人》中一共四位女性主人公,追求独立自主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希望像男性那样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敬,所以四姐妹从不认为自己是男性的附属品,一直在努力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更自由、更独立,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小说中的主人公梅格,在与丈夫一同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在社会中努力工作,所以她在最后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独立。
二、《小妇人》的写作特征解析
(一)以解放女性为写作目的
《小妇人》诞生时正值夫权统治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推崇“真正女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还很低,社会对女性,尤其是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定义就是要为家庭奉献一切。然而,这一传统观念却对女性的个性解放带来严重制约,限制了女性的成长空间,这导致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作者也是真切感受到社会对女性的持续压迫,以及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于是作者决心用文学作品的力量让女性得到解放,让她们自由地发挥个性、表现自己、实现价值、获得解放。《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均是为追求独立与理想而奋斗。马奇家女性的性格截然不同,她们即使处于艰难的生活中,依旧为了找寻自己的幸福而持续努力,虽然生活中时常遇到种种困境,但是她们依然信马由缰,为了理想、自由,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勇敢地向传统社会挑战,做新时代的女性。马奇太太在生活中是一位德高望重、活泼而又自律的女性,马奇太太和四姐妹在小说的结尾也终于如愿以偿,获得期望已久的东西。单从文字与情节上看,《小妇人》在讲述平淡的生活,但是细细品味便可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哲理。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在四姐妹身上看到追求自立的品格、追求梦想的勇气,以及对家庭的热爱之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同为女性,与万千女性同处于父权统治之下,更是目睹了诸多女性被禁锢在家中,做贤惠的妻子、做和蔼的母亲,却不能自由地做自己,并且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所以,作者为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解放女性,由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小妇人》,通过塑造一个个美丽而坚韧的女性形象,鼓励女性勇敢地追求幸福,做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二)塑造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小妇人》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坚强、独立。马奇先生离家参军,留下妻子和四个女儿,马奇太太不得不扛起家里的重担,独自照顾四个女儿。尽管家庭条件有限,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但是她面对比自己更困难的家庭仍然坚定不移地给予帮助与扶持。马奇先生的四个女儿是梅格、乔、贝思、艾美,四人也各有个性。梅格不怕困苦,她鼓励自己的丈夫坚持创业,从梅格身上可以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中的自强独立。二女儿乔一生热爱写作,她在创作中既可以获得快乐,又能找到生活与生命的意义。经过一番艰苦奋斗,乔最终开办了一所学校,乔就是事业女性自强的最好典范。在小说中,读者能看到乔的独立、坚强。当母亲离家去照料患病的父亲,三女儿贝思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并对弱势群体无私地给予帮助。贝思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不小心染上猩红热,但是她面对病痛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即将来临的死亡,贝思的表现则体现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强自立。小女儿艾美多年来一直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即使即将结婚步入家庭,她在追梦的路上也从未有过动摇与停止。艾美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她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这一点反映出女性在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中的自强。
(三)人物性别上的不平衡
《小妇人》中的男性人物仅有马奇先生、劳伦斯先生、劳里,寥寥几个,而且在小说中出现的频次也极少,为数不多的几次出现也是由于作者想要突出女性角色而给予他们的关怀。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四姐妹在谈论圣诞节礼物的过程中,用乔说到的“可是父亲没有跟我们在一块儿,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也不会和我们在一块儿”,侧面交代了马奇先生的缺场,从而为整个故事的叙述作出铺垫。后来,马奇先生患病,是经过马奇太太的悉心照料才使他的身体康复。劳伦斯先生因为多年前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孙女,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当中,是贝思的温柔体贴才让他感到宽慰。当劳伦斯先生将一架钢琴作为礼物送给贝思后,贝思大感惊讶并以亲吻的方式道谢,作者在此处写道:“这一充满信任的亲吻大大地感动了他,让他高兴,他冷冰冰的严厉样子瞬间消失殆尽;他把她放在膝头,用皱纹纵横的老脸和她红润的脸蛋贴在一起,觉得他所爱的小孙女又失而复得了。”最后是劳里,尽管他处于上层阶级,但是仍然被马奇太太一家贫苦却充满温暖的氛围深深打动。这便是作者写作风格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因为此原因让其在同时期众多作家中脱颖而出。
《小妇人》中的男性人物,有的因为在战争中受伤,有的人是被感情所伤,或是因为贫穷,基本不能在生活中给予女性亲人足够的帮助,所以这些女性必须要自己扛起生活的重担,肩负起社会中的责任,用自己薄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温暖的港湾。
(四)细节处应用暗示手法
作者在创作《小妇人》时,将马奇家四姐妹的关系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大女儿梅格与小女儿艾美,两人之间亲密无间、言无不尽,而且梅格时常会给艾美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二组为二女儿乔和三女儿贝思,贝思会适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心事告诉乔。作者采取此种分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物性格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乔的性格暴躁易怒、控制不住情绪,而贝思则恰恰相反,是一个文静温和、善解人意的人。乔无法做到如贝思一样温顺,贝思也无法像姐姐一样直率。而也正是因为贝思的这种性格,导致她无法很好地融入他人、适应社会,所以她不得不放弃了学业,转而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家庭当中,换句话说,贝思的性格仅适合生活在童话世界,而不是当时那个时代。
梅格与艾美都是优雅大方、秀外慧中的女性,所以优越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是梅格的追求,但是她厌恶一切虚伪与不诚实,最后梅格不畏贫穷、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尽职尽责做好贤妻良母。艾美因为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变得乐观活泼,但是略带娇弱的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劳里。毋庸置疑,大女儿梅格与小女儿艾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要强得多,而作者采取此种分组方式也是在给予读者一定的暗示。
(五)写作上善于以小见大
在《小妇人》中,作者并没有过多的篇幅去赘述当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而是将写作的侧重点放在家庭这一小单元社会,并将其作为情节描写、人物活动的主体环境,每一个细节都能客观体现出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特征,这也是该作品的成功之处。
首先,作者描述了一群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马奇一家及其友人,由于他们社会地位低,因此种种苦难一直伴随着他们,他们却无力去改变。小说的开头就交代了,四姐妹因为贫困窘迫,在马奇太太的建议下决定放弃期待已久的圣诞礼物。其实,作者是想透过这一现象,将美国当时的贫苦大众最为普遍的苦难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他们忙忙碌碌一年,却连孩子小小的圣诞心愿都无力满足。可以说,这种社会大环境对人的身心成长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是,不去着重描写生活带给主人公的困窘与无奈,而是将重点放在生活在困境中的家人相互安慰的温暖的感人场面,用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快乐去感染人,使经受生活苦难的人能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进而实现主人公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拯救。
其次,作者非常擅长细节描写,通过细节将温馨的家庭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日常的家庭生活总是充滿了喜怒哀乐,生活虽然平淡,但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小说中提及的每一处情节均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踪迹,作者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直观地展示出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同时也充分利用环境细节突出小说的主题。比如,作者描绘了在圣诞节的化装舞会上飘落的雪花,用于象征四姐妹纯洁的灵魂;在小说中间部分,乔知道艾美订婚,对象竟是曾经向自己求婚的劳里的那一刻,作者提到突如其来的阴雨,以此来衬托乔此时此刻的孤单落寞;在小说的最后,作者描写了一望无垠的碧绿庄稼,这也在侧面预示马奇太太马上便可享受到天伦之乐,同时也暗示四姐妹真正成长为独立、自主的有为女性。
(六)突出母性的伟大
小说中虽然父亲缺席,但是对欢乐温馨的家庭氛围没有带来丝毫影响,这全部依靠马奇太太一人的支撑,作者用大篇幅的女性对话来推动女权意识的崛起。作者也在文中表明对男女平等的期盼,认为女性与男性无异,均可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也应该拥有话语权。马奇太太作为家中的支柱,不但在精神层面给予四姐妹关心,而且通过精心教导,也使得四姐妹在同龄人中成为佼佼者。马奇太太因为受到女性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高贵品质,比如马奇太太会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教导心情低落的女儿们,让她们学会自我肯定,需要深刻认识工作才更加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所在,而金钱是次之,工作可赋予女性力量,让女性摆脱束缚慢慢走向独立。她还让女儿们了解男女之间的平等只会存在相对平等,或多或少的性别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待四姐妹结婚恋爱之时,马奇太太教导女儿们,金钱固然重要,但不能将其用于衡量爱情,一生虽然漫长,金钱并不是首要追求。马奇太太并不过分奢求女儿嫁入豪门当贵妇,反而希望女儿们拥有恬静、平淡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也正是马奇太太的思想对女儿们的影响,女儿们在爱情与婚姻中都作出了较为明智的选择。尽管马奇家非常清贫,生活并不富足,但是马奇太太无私的母爱让女儿们获得了精神层面的富足,而且爱还延续到周围的人。作者将马奇太太塑造为散发母性光辉的伟大女性,用爱为亲人撑起一片天。
综上所述,《小妇人》是一部幻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的小说,通过家庭日志的形式来呈现马奇一家女性的生活,以此来唤醒万千女性的意识,鼓励女性敢于冲破思想的禁锢,勇敢追求幸福,做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因为写作背景与主题,该作品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即强调男女平等,力求让社会生态逐渐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