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悦,吴海龙,徐为民,吴喜娟,陈欢欢,车 彦,汪 晶,张淑君
1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2 武汉光明生态示范奶牛场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3 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初乳是母牛分娩后24 h内产生的乳汁,对犊牛的哺育具有重要意义[1]。初乳的颜色呈微泛红的淡黄色[2],分娩前3 d的初乳pH值在6.10~6.30之间,呈弱酸性[3];刚分泌的新鲜初乳黏度为360 mm·s-1。初乳最大的作用是为新生犊牛提供被动免疫,调节肠道的微生物菌群,改善机体的消化功能[4],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抗氧能力,延缓衰老[5]。此外,初乳在治疗过敏反应、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神经行为性障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6]。
初乳中的营养物质分为营养素和非营养素两个部分:营养素包括脂肪、乳糖、蛋白质、矿物质等;非营养素主要是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生物因子以及各类酶等。
牛奶中蛋白质主要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陈永华等[7]研究发现,初乳的乳蛋白率在分娩后1 h内为4.95%,到第7 d时稳定在3.11%,而常乳的乳蛋白率为3.01%。Sob-zuk-Szul等[8]指出,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在初乳中所占的百分比随着产犊时间延长而升高,β-酪蛋白的比例无显著变化。BenHeng等[9]的试验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母牛分娩后3~72 h内,初乳中乳清蛋白的比例从8.5%下降至1.6%,而常乳中乳清蛋白仅占比0.47%。由此来看,初乳中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体,酪蛋白占比小;常乳与之相反。新生犊牛出生2 h内灌服初乳可有效提高犊牛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β-乳球蛋白(β-LG)属于乳清蛋白,占总量的50%。β-LG生理功能广泛;具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抗氧化、增强被动免疫力和作为转运蛋白等功能[9]。α-LA同属乳清蛋白类,其中色氨酸、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占比很高,对调节神经活动、平稳情绪大有益处;α-LA还可以调节乳糖的合成、控制乳汁分泌、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元、与Ca2+、Zn2+、Mg2+等金属离子结合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10]。分娩0~12 h的β-LG和 α-LA含量分别为1.60 mg/L和0.35 mg/L,12~24 h含量大幅度下降,两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到第16~30 d时,β-LG的浓度仅为初始浓度的1/6(0.32 mg/L),第16~30 d时,α-LA的浓度为初始浓度的1/3(0.19 mg/L),降幅小于β-LG[12]。变化趋势与Sobczuk-Szul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乳脂率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脂肪氧化分解有助于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和体温平衡。产犊后2 h内采集的初乳脂肪率为6.8%,72 h后降至3.72%,与常乳(3.5%)相差不大[9]。陆东林等[13]研究显示,新疆褐牛产后2~72 h的乳脂率从6.5%降至3.82%,常乳为3.69%。Laakso等[14]报道,相较于常乳,初乳中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含量更高,且在产后7 d内的含量逐步减少,而C4-C10酸(硬脂酸和油酸为主)的比例则增加。
与乳蛋白和乳脂不同,乳糖在初乳中的含量比常乳低。初乳中乳糖率最低仅有1.2%,平均值在(2.5±0.7)%。从母牛产后第1次到第12次挤奶,乳汁越来越黏稠,乳糖率从2.6%上升至4.4%,而常乳中的乳糖率为4.6%[15]。刚出生的犊牛肠道吸收能力弱,缺少分解乳糖的酶,初乳低乳糖的特点有助于促进犊牛建立被动免疫。一般来说,产后7 d内初乳的乳糖率基本可以达到常乳水平。但Tsioulpas等[16]研究表明,乳糖水平在产后第60 d才恢复到常乳水平,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作者在30~60 d之间没有采样,无法确定乳糖回升的具体时间点。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前者有维生素A、D和E等,后者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维生素A 有多种分子形式,例如视黄醇、视黄酸和β-胡萝卜素等。初乳中视黄醇含量为1.4~19.3 μg/g,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0.1~3.4 μg/g[2]。常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10~35 μg RE/100 g(μgRE:微克视黄醇当量),可见常乳中的维生素A水平远远低于初乳[17]。维生素D3和维生素E在第1 d的含量分别为73.17 μg/100 g和2701.00 μg/100 g,但下降速度极快,到第8 d才逐渐回升到常乳水平[18]。常乳中维生素E含量极其微小,仅0.0038~0.1520 mg α-TE/100 g(mgα-TE:总α-生育酚当量)[17]。初乳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是常乳的4~10倍,此后逐步降低,在分娩第7 d,与常乳含量趋平[19]。
B类维生素包括硫胺(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生物素等。据Kehoe等[2]报道,硫胺、核黄素、吡哆醛(维B6)和维B12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3~2.1 μg/mL、2.4~9.2 μg/mL、0.1~0.3 μg/mL和0.2~1.1 μg/mL。经测定,常乳中核黄素含量处于81.8~169.0 μg/100g,且受季节影响较小[17]。维生素C常乳中含量最高仅有1.73 mg/100g,最低时甚至无法测出来。Kon等[20]报道了初乳中维生素C的水平含量为2.01 mg/100 mL,并指出初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仅略高于常乳,两者差异不大。
牛奶中常量元素一般指钙、磷、钾、钠和镁等,微量元素则是铁、铜、锰、锌、钴和铬等。初乳中钙和磷的含量分别在1775.1~8593.5 mg/kg和1792.4~8593.5 mg/kg,比常乳高出4~5 倍[2]。但并非所有的初乳都具有优于常乳的钙磷含量。研究显示,母牛产后3~60 h内初乳的钙磷含量攀升,且在第60h时升至极大值,超过常乳的含量,第72h时又落回常乳范围内[9]。初乳中钠和镁的浓度的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钾比较特殊,初始浓度很低,此后逐渐增加[2,9,16]。
此外,初乳中铁、铜、锌和锰的平均浓度分别是常乳的10.7 倍、1.7 倍、10.9 倍和3.3倍[1];锌的含量在分娩后第12 h显著减少,铁和铜无显著变化(P<0.05)[21]。
免疫球蛋白(Ig)是初乳及常乳中最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侵入的细菌或病毒,杀死癌变细胞,中和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22]。Ig亚类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IgA、IgG和IgM[23]。奶牛初乳中含有50~150 mg/mL的Ig,其中,IgG的占比为80%~90%[1]。
根据Costa等[24]报道,初乳中IgG、IgA和IgM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68~216.70 mg/mL、0.13~22.14 mg/mL和0.18~14.01 mg/mL。在初乳的研究中,常用IgG浓度代替总Ig进行分析。Kehoe等[25]收集产后2~6 h的初乳,测定得到IgG的平均浓度为96.10 mg/mL;Quigley等[26]试验显示,泽西牛初乳中的IgG、IgA和IgM的平均含量分别是65.80 mg/mL、1.70 mg/mL和2.48 mg/mL。将产后6 d与30 d的奶样对比,三种Ig的含量都出现显著的差异(表1)[27]。
表1 牛产后不同天数初乳及常乳免疫球蛋白含量对比 单位:mg/mL
IgG的含量在产后2~12 h内会出现急剧地下降,48 h后含量减半,72 h后与常乳无显著差异[28,29,30]。
乳铁蛋白(LF)是结合铁的非血红素蛋白质,具有强抗菌活性,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少量存在于其他上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的分泌物[31]。
Yoshida等[32]在19 头奶牛中测定整个哺乳期的总LF是17.1~129.4 mg/L。母牛产后即刻的初乳LF含量为1.315 mg/mL,1 d后降为0.655 mg/mL,7 d后仅有0.224 mg/mL[30]。分娩后立刻采集的初乳与其他时间点的初乳的LF有极显著差异;同样,测定常乳的LF浓度范围是31.8~485.6 μg/mL。Indyk等[33]测得早期初乳的LF(5000 μg/mL)大约是常乳(50 μg/mL)的100 倍。
牛奶中主要的活性因子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1],这些生长因子对哺乳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初乳中含量最为丰富,分两种亚型IGF-1和IGF-2。IGF-1和IGF-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50~2000 μg/L和200~600 μg/L,但常乳中两种因子的含量均不足10 μg/L[34]。云振宇和张和平[35]对初乳进行IGF-1的检测,结果显示分娩第1 d的含量为25141.28 μm/L,到第2d含量仅为首日的1/10,第14d已经降至77.95 μm/L。通常来说,随着母牛泌乳天数的增加,IGF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转化生长因子(TGF)有α、β和γ三种亚型,可以协调细胞生长和免疫作用,促进骨骼肌肉分化和上皮细胞间质增生。Ginjala和Pakkanen[36]研究得出,产后第1次挤奶的样本TGF-β1为12.4~42.6 ng/mL,到第5次挤奶时变成0.80~3.49 ng/mL;TGF-β2的含量则是从150~1150 ng/mL降至第5次挤奶的12~71 ng/mL[37]。在分娩后11~21 h内,TGF-β2浓度下降50%,21~30 h下降了14%,到31~80 h保持稳定,而常乳中总TGF-β的含量约为4.3 μg/L,小于初乳的浓度[38]。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从小鼠和人体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可以调节表皮、乳腺和肠道的发育,并作为血管生成因子发挥作用。关于初乳中EGF的研究比较少。Yagi等[39]报道,使用人胎盘质膜制剂作为EGF受体来源,测出EGF在初乳和常乳中的浓度分别为324.5 ng/mL和155 ng/mL,但Iacopetta等[40]认为,在放射受体测定中使用胎盘质膜检测牛乳的结果是错误的,改用人表皮样癌细胞来作为EGE供体,发现牛初乳中EGF的浓度在4~8 ng/mL,常乳中不足2 ng/mL。
目前,牛奶中已发现70 多种酶,它们主要来自四个部分:血浆、分泌细胞的胞浆、乳脂球膜和体细胞。
牛的乳过氧化物酶(LP)是一种碱性蛋白质,LP分子催化中心是血红素基团——原卟啉IX[41]。LP与SCN-和H2O2共同组成乳过氧化物酶体系(LPS),能有效杀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其他有害的革兰氏阴性菌,防止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用于乳制品及化妆品的储藏,可与一些溶菌酶协同添加在牙膏和眼药中起杀菌的作用[42]。
牛初乳中LP为13~30 mg/L,常乳中为11~45 mg/L[43]。第一次挤奶的LP含量较低,在产后3~5 d逐步上升,随后下降,大约14 d后含量趋于平稳[42]。另外有研究指出,奶牛常乳中LP的含量仅次于黄嘌呤氧化酶,占总乳清蛋白的0.5%[44]。
溶菌酶(LYZ)通过降解细菌细胞壁中粘多糖的β键来分解细菌,耐热性好,牛奶中的LYZ在75 ℃高温下加热15 min依旧能保持活性。LYZ的氨基酸序列和含量具有种属差异性,人乳和马乳中的LYZ含量分别是牛乳的3000 倍和6000 倍,即便是种属相近的奶牛和水牛也有较大区别,牛奶中的LYZ主要存在于乳清中。Tripathi和Vashishthad[45]报道了在初乳和常乳中,LYZ的浓度分别为0.14~0.7 mg/mL和0.07~0.6 mg/mL。
初乳相比常乳,含有更高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以及更低的乳糖。初乳中高量的免疫物质为新生动物提供被动免疫,有助于幼仔后续的生长发育。目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市场在扩大,不仅是液态奶,奶酪、黄油以及干酪等品类的进口量也大幅提高。明确初乳和常乳在性质和组分的差异之处,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类型的奶牛生鲜乳资源,生产乳制品,能极大提升初乳或常乳的利用价值。生产优质的牛初乳,用于哺育犊牛并培养良好的成牛,提高牛场的经济收益,有效地把控乳制品品质,输出更多优质、安全的乳制品。并且,未来初乳制品会以粉剂、胶囊和浓缩液等多种形式投入疾病预防和治疗,各种初乳添加的食品也会进入市场,对儿童和老人的效果保健效果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