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源( 北京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一生漫游各地,到处吟诗饮酒,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相传李白曾在唐代天宝或至德年间,为寻访江南名士许宣平,来过歙县游历。
据说李白东游越中,沿途在长安、洛阳、同州、华州等驿站上看见许宣平的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李白吟咏嗟叹之余,不由赞叹道“此仙诗也”!便来到歙县寻访许宣平。
太白楼
在紫阳山下练江边,江上有一只破船,船头有一老翁,神姿飘洒,容态超逸。李白渡到对岸,对老翁道:“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老翁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点头前往。走了一程,忽然想起,“门前一竿竹”的船老大不就是许宣平吗?于是立即回头,然而老翁已无影无踪。李白不远万里,特来寻仙,当面错过,失之交臂,真是懊丧,便怅然在眼前茅屋庵壁上题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仗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后来,许宣平知道来访者竟是诗仙李白,也十分惋惜。
尽管李白没有见到许宣平,但歙县秀丽宜人的山川景色,却使他留连忘返,竟在西干山下游览十寺。
在兴唐寺门前,李白见到一老者卖歙砚,质地石色如碧云,纹理清晰妍丽,摸上去光洁、细腻、滋润,犹如婴儿肌肤。李白买了歙砚捧在手中,慨然赞叹:“宝砚也,宝砚也!”即挥毫写下“砚国明珠”四个大字送给老者。晚间在练江浅滩下,他放舟饮酒,诗兴大发,挥毫展纸,洒墨磨砚成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楠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秀丽的山川,在大诗人的笔下更加增辉生色。李白砚乡之游,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如“太白楼”“李白问津”“望仙桥”“碎月滩”等,为歙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色彩。
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他不但擅长诗文、音乐、书画,而且喜欢收藏名砚,视歙砚为“天下之冠”。
李煜像
李后主所藏奇品珍砚甚多,其中就有歙砚三十六峰砚和七十二峰砚。据《砚史》记载:“七十二峰砚,奇峰竞拔,洞壑奇绝,天欲雨则水出,欲霁则先燥。”这方砚是李后主心爱之物,朝夕相伴相乐,至暮年而不衰。他死后,此砚流落民间,后北宋书法家米芾重金购得,如痴如醉,跪拜砚石称“兄”,这是后话。
李煜书迹
传说中李煜还有一方非常奇特的歙砚。色如青绿,细润如玉,砚池中还有一个黄色的石弹丸,一年四季聚水不涸。池中一只青蛙头露出水面,每当夜深人静时,蛙声如鼓,伴李后主奏琴、作画。李煜爱不释手,每日自娱。宋太祖开宝八年(975)攻打金陵(南京),李煜出降被俘到汴京(开封),他不持他物,仅带此砚,并写下了多首艺术性很高的诗词。如名词《虞美人》,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了他亡国之痛,在后世广为流传。宋太宗从这首词中看出李煜不忘旧国、眷恋故土的感情,使用牵机药将他害死。再如《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此词也是他归宋后的作品,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在唐末五代词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和成就。
入国知教帖节选 书法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