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文 郭 松 冶 倩 张 锐* 虎海防
(1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2新疆林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32;3新疆佳木果树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新疆阿克苏 843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必须把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1]。近年来,和田地区核桃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和田地区核桃种植面积为11.6万hm2,占全疆核桃种植面积30%[2],是新疆核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统种植户历来认为核桃是“懒人树”,不需要精细管理,因而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且在栽培过程中管理方法不当,造成产量下降及品质低下。2010年至今,依托科技特派员项目持续在当地开展核桃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但是人员流动性大、技术落实不到位、实操能力不强,给核桃提质增效造成一定困扰[3]。在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由新型职业农民组建的修剪技术员队伍是承接科技专家与农民的纽带,直接影响核桃提质增效,对推动当地核桃科学管理技术在本地传播落实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和田地区核桃知名度越来越高,相关加工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也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认可,这与核桃原产品品质提升和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密不可分,也得益于在科技人员帮扶下持续开展的队伍建设。加强本地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和技术辐射推广,一方面能够提高核桃果实的质量,提高农户收入;另一方面对南疆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核桃栽培管理工作落实,推进科学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种植户中全面普及,解决和田地区农村缺少专业人员、种植户文化水平滞后等问题,高等院校与当地乡、村政府合作共建一支由贫困户、护林员等构成的本地化专业修剪队伍,采用“学、帮、带”方式,基于建档立卡的方式固定参培人员,做到培训对象固定不变,促进农民职业化。构建多层次人员队伍有利于增加当地就业率、加快科学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以及加快核桃生产信息化、机械化、科技化发展。
和田地区核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员的推动。农民示范户以及技术明白人等职业农民队伍在兵团科技特派员帮扶下,以“科技帮扶行动+示范地+技术明白人”的方式点对点进行帮扶。修剪技术员是快速推广核桃科学栽培管理、林下间作等新模式的关键力量,技术员队伍建设是加快核桃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和田地区核桃修剪技术员队伍建设仍在探索阶段,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
核桃是多年生树种,优良新品种的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在和田地区,农户自发栽种仍以老品种为主,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弱,品种混杂。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新品种嫁接等管理存在缺陷,导致品种杂、产量低、果品质量差。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多采用林下间作模式,但计划密植间作物不合理,核桃树定干高,树体高大,主枝不能行间伸展而上扬,管理不便;没有树盘,间作物直接种植于核桃树周围,影响核桃正常生长发育和管理[4]。当地农户思想意识及自身文化水平限制了核桃栽培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地重栽轻管现象较普遍,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这种发展模式难以适应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培育的技术员是新型职业农民而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农民,他们往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因而职业农民培育须适应现代农业和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课程和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5]。在和田地区,销售渠道单一、商品功能开发能力弱,“一家一卖”的模式普遍,使很多农户即使收获了品质好、质量高的果实,也很难销售出去,或是销售单价低,最终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户收入少,对种植核桃逐渐失去信心。技术人员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剪技术水平等,但缺乏在农业生产环节中与农产品分级、加工、经营、销售等有关的知识,培训班未针对当地不同对象群体的特征及需求进行差异化培训。
在乡村振兴路上,和田地区技术员队伍建设中,关于技术员职业规划问题尚未有明确定义,制定的地方标准推广力度不足,而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不清楚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复杂多样的生产管理没有充足准备。因此,技术员职业规划不清晰使得技术员队伍建设进程缓慢。
目前,和田地区技术明白人队伍建设中,突出矛盾是修剪技术人员队伍处于建立初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缺口大,成为核桃生产快速发展的“短板”。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员多是由当地贫困户、护林员、护草员构成,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对专业技术掌握较为浅显,多凭借传统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知识和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和田地区核桃修剪技术员队伍建设水平,在了解技术明白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技术员队伍建设。
在政府资金助力下结合兵团特技特派员的技术扶持,注重核桃种植技术普及与脱贫致富,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传经送宝”,带动农户积极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切实提高自己的科学管护水平,为推动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了提高核桃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在全面调研南疆深度贫困区精准扶贫成效的基础上,聚焦核心关键问题,围绕“特色产业科技扶贫+百姓教育扶贫+农产品销售扶贫”开展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重点培养农民技术员,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将技术进行辐射推广。
要落实技术明白人队伍建设工作,就必须要加强修剪专业人员的储备,按照科学设岗、配齐配强的原则[6],充实和田地区修剪技术员队伍的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核桃修剪技术员不足的现状。在此情况下,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技术员的专业素养,逐渐提升本地农民“要富口袋,必先富脑袋”的思想认识。首先,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和管理体系应该坚持“以用为本”[7]。建立小组队长负责制,保证在关键时期可以及时进行季节性的工作。选拔具备较强计划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带头人,将人、财、物等资源合理安排到位,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从而带领果农进行更为专业的管理工作,切实构建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技术明白人队伍。
农民职业化是修剪技术员队伍的主要出路。在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应强化需求导向,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类型的农民实际需要,开展精准培育,实现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与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相互对接、供需匹配[5]。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合作、“公司+农户”、订单式等运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优先聘用贫困人员就业,进而辐射带动周边核桃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加农户收入[8]。以核桃修剪队为例,在当地可实施“订单培训”,逐渐形成修剪收费制。掌握关键技术的队员,可自主接收个体户核桃整形修剪等工作订单,完成后收取相应费用,不断激发培育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就是稳定队伍。地方政府应广泛倾听农民意见,定期开展科技需求调查,围绕农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农民生产急需的科技信息,组织实施涉农项目作为重要载体,开展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特色培训,建立一批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9]。制定长期的队伍建设机制,着重技术人才培养,结合当地核桃生产发展现状,制定栽培管理地方标准。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核桃高效管理示范园等方式,辐射引领促进科学管理观念的普及,循序渐进推动完成队伍建设,为技术明白人队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加快核桃提质增效的步伐。
强化科学技术、培养高质量人才,对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和田地区开展技能培训,既能提高农民就业率,又能拓宽他们的择业之路。通过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巩固技术推广体系、提升技术明白人的技术本领,从而推动核桃及其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应予以大力支持,加强核桃园区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科学管护机制,继续以保就业、稳收入为导向,结合实际帮助农户在核桃生产上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