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峰,盖彦华,兰晓明,王悦燃,刘剑平,唐丽颖,张 扬,盖颜欣,王艳芝
(1.乌兰察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内蒙古 集宁 012000;2.承德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河北 承德 067000;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机监理站,河北 围场 068451;4.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河北 围场 068451;5.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国对粮食需求逐年增加,保证粮食的供给,是农业科研面临的重要挑战。据专家预测,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我国玉米年平均增长的速度必须维持在75 kg/hm2的水平。改良品种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占各项技术措施增产总量的33%~45%。提高单产水平将是进一步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1-2]。依靠科技进步,需要持续发展玉米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拓展种质基础[3],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和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加大种子技术创新;面向区域需求,加强植保技术、生产管理和机械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提升玉米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4]。因此,通过科技进步,推进优良品种的研发和升级换代,同时减少对化学品投入的过度依赖,控制农业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提升我国玉米科技创新水平[5]。纵观玉米种植历史,玉米种子每更新一次,产量就上一个新台阶。玉米生产的发展取决于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位于北纬41°35′~42°40′,东经116°32′~118°14′,海拔高度750~2 067 m,年平均气温为-1.4~4.7℃,年平均降雨量468.7 mm。玉米是全县第一主栽作物,玉米种植区域从极早熟到中熟涵盖了9个熟期类型。玉米生育期100~124 d,品种活动积温2 000~2 620℃。由于位于冀北接坝地区,农业气候类型复杂,是玉米种植的边缘地带,只能种植早熟或极早熟玉米品种。
早熟玉米生产上[6-8]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早熟玉米对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冻害、病害、倒伏、干旱严重等表现综合抗逆性差,单一品种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急需更新换代品种。(2)围场现有2 000℃左右积温的新品种很少,产量较低,外引品种不稳定,突破性品种少,高产不稳产,难以大范围种植。(3)早熟玉米种植区域的主推品种出现退化,抗病性下降,产量降低制约了玉米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围场县共有耕地面积8.49万hm2,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为主。机收春播品种亟待上台阶,持续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早熟玉米的选育和推广对早熟区玉米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9]。
CH 86是从俄罗斯引入的早熟杂交种ELS-2与自选系WW-03为基础育种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遗传性状稳定、高产、抗病自交系。1999年春从扎兰屯引入极早熟杂交种ELS-2,当年种植在资源圃里,抽雄时该品种抗病性强,抗寒抗旱,籽粒容重高,2000—2001年选择植株矮、抗病性强、雄穗分枝少的优株进行自交和提纯。2002年将ELS-2和WW-03进行杂交,抗病性有显著提高。CH 86出苗至成熟118 d左右,需≥10℃有效积温2 250℃左右。幼苗绿色,叶鞘绿色,中后期叶鞘逐渐加深为紫色,株高208㎝,穗位70㎝,全株17片叶,雄穗分枝4~6个,株型半紧凑,植株健壮,花丝粉色,花粉量适中,护颖绿色,花药黄色,长筒穗型,穗长14.8㎝,穗粗3.6㎝,穗行数14行,行粒数26粒,千粒重336.2 g,出籽率78%,单穗粒重98.6 g,籽粒黄色、半马齿型,轴红色。
父本WW-05是从北711-3材料中选出优株,选系经连续自交6代达到稳定选育而成。生育期106 d,需≥10℃有效积温2 100℃。幼苗深绿色,叶鞘紫色,叶片有波纹,全株叶片16片,株型半紧凑。株高140~150㎝,穗位50~65㎝,雄穗分枝4~5个,护颖绿色,花药绿色,花丝粉红色。穗长12㎝,穗粗3.4㎝,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280.1 g,白轴,半马齿粒。抗丝黑穗病,抗大小斑病。父本主要特点:茎秆粗、韧强,抗倒、米质好、抗病性好。
承禾586杂交种是2015年以CH 86为母本,以WW-05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2016年在围场县下伙房乡进行鉴定试验;2017—2018年参加承德市多点品比试验;2019年参加河北省“张承地区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河北省“张承地区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同年参加河北省“张承地区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21年该品种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210031。
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型半紧凑,株高270 cm,穗位97 cm。生育期124 d,与吉单27相同。雄穗分枝6~8个,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轴粉红色,穗长18.1 cm,穗行数16行左右,秃尖0.7 cm。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千粒重429.2 g,出籽率83.3%。在河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10 ℃有效积温2 400℃左右地区均可种植。该品种粒深,容重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色泽和米质好。
抗病性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接种鉴定。2019年鉴定结果为中抗穗腐病,抗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感灰斑病;2020年鉴定结果为中抗穗腐病、丝黑穗病,抗大斑病、灰斑病,感茎腐病。
2020年由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进行品质检测分析。容重779 g/L,粗淀粉(干基)71.39%,粗蛋白(干基)11.0%,粗脂肪(干基)3.54%。
2017年在河北省围场县下伙房乡品比试验,产量水平9 850.5 kg/hm2,比对照龙单13产量水平8 338.5 kg/hm2增产18.1%;该品种较其他品种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和稳产性。
2018年在河北省围场县下伙房乡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2 300.0 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11 025.0 kg/hm2增产11.6%。
2019年参加河北省“张承地区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产量12 415.5 kg/hm2,比对照吉单27产量11 262.0 kg/hm2增产10.2%。
2020年参加河北省“张承地区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产量12 943.5 kg/hm2,比对照吉单27产量11 862.0 kg/hm2增产9.1%;同年参加河北省“张承地区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产量9 979.5 kg/hm2,比对照吉单27产量9 085.5 kg/hm2增产9.8%。
承禾586春播全生育期124 d,与吉单27相同。适宜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山西省等春播区≥10℃有效积温2 400℃以上地区种植。
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太严格,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排灌方便的中性土壤为佳。该杂交种属中早熟品种,产量高,应选择肥力水平中等或中等以上地块种植。
根据各地不同年份最佳节令适当调节播种期。当5~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春播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播种。采用平作、大小垄或地膜覆盖均可,播种深浅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播深4~5 cm,覆土2~3 cm,如果墒情不足,应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播种时注意提高播种质量,以确保播种后苗全、苗齐、苗壮。
根据生产条件、土壤肥力、种植试验等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密植,以发挥群体优势。种植密度60 000~67 500株/hm2为宜,覆膜栽培可适当增加密度。
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如有缺苗视缺苗多少及时补苗。补苗的方式主要是补种(催芽后进行播种)、移栽(将幼苗带土移栽到缺苗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尽量在3叶期前完成。
一般在5~6片可见叶时进行。按照留苗密度,定苗时要掌握留强去弱的原则,去除小苗、弱苗、病苗及与本品种有明显差异的杂苗,选择植株均匀一致的壮苗。
播种时施用二铵300 kg/hm2或玉米缓释肥600 kg/hm2作种肥,种子与种肥最好间隔3~5 cm的距离。拔节期重施氮素化肥1次。注意早施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50~600 kg/hm2。
播种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提高中耕质量,从而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分化,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根茎的抗倒伏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避免因虫害造成玉米减产和质量下降。一般在3~5叶期用菊酯类杀虫剂防治玉米旋心虫和蓟马;大喇叭口期前用3.2%甲维盐与4.5%氯氰菊酯混合使用防治玉米螟。
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是判断其生理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此时为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延迟收获时间,一般按玉米生育期延长10 d左右收获为宜,以保证籽粒充分灌浆和成熟,提高容重,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
该品种植株健壮,生长势强,应合理密植,密度不宜过大。春播地温过低时,不能过早播种,防止低温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