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 琴,郭晓君,封云涛,杜恩强,刘 新,张润祥,郝 赤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为鳞翅目麦蛾科,源于南美洲,为当地茄科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冼晓青等,2019)。自21世纪初开始快速扩散传播,现已分布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对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造成严重危害(冼晓青等,2019;Biondietal.,2018;Tropeaetal.,2012)。国际马铃薯中心认为南美番茄潜叶蛾是威胁全球番茄生产的最严重害虫之一,可导致番茄经济损失达50%~100%(张润志,2019)。从2017年起,南美番茄潜叶蛾在我国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地相继被发现(陆永跃,2021;尹艳琼等,2021;张桂芬等,2018),呈快速扩大趋势。2021年6月,首次在山西省太原市温室番茄上发现南美番茄潜叶蛾危害,部分温室中80%以上番茄叶片白化干枯,90%以上果实蛀果腐烂。
南美番茄潜叶蛾为钻蛀性害虫,卵较小,初孵幼虫孵化后快速蛀入叶肉中,易与斑潜蝇Liriomyzachinensis(Kato)危害混淆,隐蔽性极强,防治困难 (张桂芬,2020;张润志,2019)。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控技术,但杀虫剂使用不当,易使南美番茄潜叶蛾产生抗性。在非洲、巴西、美国等地,南美番茄潜叶蛾对菊酯类、二酰胺类等杀虫剂已有较高抗性(Khalidetal.,2012;Obitakisetal.,2015;Silvaetal.,2016);连续2年使用酰胺类和菊酯类杀虫剂后,尼日利亚番茄园中的南美番茄潜叶蛾对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分别增至4.09~16.97、2.66~7.88和3.23~6.24倍(Okeetal.,2020);美国和巴西地区在使用杀虫剂6年后,氯虫苯甲酰胺的LC50从0.0044 mg·L-1升至1263 mg·L-1,溴氰虫酰胺和氟虫酰胺的LC50分别从0.015和0.038 mg·L-1升至281和3018 mg·L-1(Silvaetal.,2016)。国内研究也发现,连续使用杀虫剂2年后,云南地区的南美番茄潜叶蛾对多杀菌素、氯虫腈、茚虫威、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均降低(马琳等,2019)。因此,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高效杀虫剂、减缓害虫抗性增加速度是化学防治的迫切要求。本研究选择了作用机制不同的6 种杀虫剂,比较了这些杀虫剂对不同虫态南美番茄潜叶蛾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验证效果,以期能为南美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提供更适宜的杀虫剂及防控技术。
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采自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温室番茄中,试验种群为室内条件下饲养的F1代种群。幼虫用番茄植株饲养,成虫用5%蜂蜜水饲喂、在番茄上产卵。饲养条件:温度25~27 ℃,相对湿度RH 50%~60%,光周期L∶D=15 h∶9 h。
杀虫剂原药:95.3%阿维菌素原药(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90.1%四唑虫酰胺原药[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90.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81.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5.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美国杜邦公司)、99.1%呋虫胺原药(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杀虫剂制剂:5%阿维菌素乳油(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200 g·L-1四唑虫酰胺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江苏正邦作物保护有限公司)、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南美番茄潜叶蛾诱芯(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1 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不同虫态的毒力测定 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温度25~30 ℃、相对湿度30%~60%。原药用丙酮溶解、再用自来水配制的含质量分数0.02%吐温-80的溶液,稀释成系列浓度梯度药液,药液量200 mL。
浸卵法测定卵毒力。采摘带有40 粒新产卵的番茄叶片1~2 张,将叶片浸泡在药液中10 s,取出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叶片放入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叶柄处裹上湿润棉球。以自来水(含质量分数为0.02%的吐温-80)浸泡的番茄叶片为对照。每处理30 粒卵,用镊子去掉多余卵。第5天调查未孵化卵数量。
浸叶法测定幼虫毒力。选择番茄植株中上部生长发育的正常叶片1~2 张,洗净晾干。将叶片放入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叶柄处裹上湿润棉球,挑选2~3 龄幼虫30 头放到叶片上。1 h后观察,去除死亡或行动不正常的幼虫,再补至30 头。48 h后调查死亡幼虫数量,以幼虫不能正常钻蛀取食为死亡。
试管药膜法测定成虫毒力。选择直径3 cm、高10 cm试管,洗净晾干。将原药用丙酮溶解成系列浓度梯度的药液,吸取2 mg放入试管中,不停转动形成药膜。接入成虫,每处理20 头。分别于处理后24、72 h后调查死亡成虫数量。成虫不能正常爬行或无力振翅飞行,或腹部畸形变大为死亡。同时记录成虫产卵量。
所有试验均重复3 次。试验数据采用SPPS 16.0软件的probit analysis法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斜率和标准误等。
1.3.2 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 根据毒力测定结果,试验选择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4种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在山西省太原市温室番茄上进行,番茄品种为普罗旺斯,植株高度160 cm左右。7月上旬温室中悬挂南美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成虫羽化盛发期,在成虫羽化盛期第4天施药。施药时,番茄1/3~1/2叶片上有幼虫钻蛀,危害严重。试验设置杀虫剂试验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空白对照处理未喷施任何杀虫剂。每处理设3 次重复,每小区30 m2。杀虫剂用量为5%阿维菌素乳油225.0、300.0 mL·hm-2,200 g·L-1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12.5、150.0 mL·hm-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300.0、600.0 mL·hm-2,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0、600.0 mL·hm-2。
试验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工作压力0.20~0.40 MPa,施药量1200 L·hm-2。施药前调查叶片上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基数,每小区随机选择10株番茄,每株番茄按上、中、下3个位置各随机选择一张叶片,调查叶片上幼虫数量。施药后3、10 d调查杀虫剂防治效果,根据防效计算方法计算防治效果。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用SPSS 16.0软件的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计算差异显著性。
虫口率/%=100×活虫数/调查叶片数;虫口减退率/%=100×(药前虫口率-药后虫口率)/药前虫口率;防治效果/%=100×(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对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0.1~50.0 mg·L-1的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和呋虫胺对卵孵化率无影响,无法有效抑制卵孵化(表1)。
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虫LC50较低,为0.026 mg·L-1,其次为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呋虫胺的LC50较高,分别为0.484和2.039 mg·L-1。结果说明,试验选择的6种杀虫剂对幼虫均有一定毒力,其中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毒力较高(表2)。
由表3、4可知,杀虫剂处理后24 h,仅四唑虫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成虫有较高毒力;随着杀虫剂处理时间增加至72 h,6种杀虫剂对成虫毒力大幅增加,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呋虫胺LC50分别从374.310和603.126 mg·L-1降至1.646和5.577 mg·L-1。四唑虫酰胺除直接杀死成虫外,也有效抑制其产卵,试验设置浓度范围内,单雌产卵量在10粒以内,低于其他杀虫剂处理的50~80粒。说明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和呋虫胺对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有较高毒力,前两者速效性好,后两者速效性较差。其中,四唑虫酰胺对成虫产卵有较好抑制作用。
表1 6 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的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T. absoluta eggs
表2 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毒力Table 2 Toxicit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T. absoluta larvae
表3 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的毒力 (24 h)Table 3 Toxicit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T. absoluta adults at 24 h
表4 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的毒力 (72 h)Table 4 Toxicity of six insecticides on T. absoluta adults at 72 h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蛀入叶肉中的幼虫防效较低,施药后3 d,仅较高浓度阿维菌素防效为60.6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23.95%~48.22%。施药后10 d时,4种杀虫剂防效增加,较高浓度处理防效均达80%以上。其中,对幼虫和成虫均有高毒力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杀虫剂;对幼虫毒力高的阿维菌素和对幼虫和成虫较高毒力的四唑虫酰胺防效高于对幼虫和卵毒力较高的乙基多杀菌素,但差异不明显。说明4种杀虫剂对蛀入叶肉中的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防效较差;在成虫产卵初盛期、幼虫未蛀入叶片时施药,对幼虫和成虫有较高毒力(表5)。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毒力较高,氯虫苯甲酰胺和呋虫胺有一定毒力。研究中测出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南美番茄潜叶蛾的LC50均高于Silvaetal.(2016)和马琳等(2019)的研究结果,说明试验中使用的南美番茄潜叶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敏感性可能已下降。因而,在当地应避免频繁使用这2种或与其作用机理相似的杀虫剂。本研究同时测定了太原温室番茄上频繁使用的溴氰菊酯,结果表明,50.00 mg·L-1溴氰菊酯对幼虫已无毒杀作用,远高于马琳等(2019)的研究结果,说明南美番茄潜叶蛾对该杀虫剂已产生较高抗性,不宜作为防治杀虫剂使用。
表5 4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Table 5 Control effect of four insecticides against T. absoluta in greenhouse
除幼虫外,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卵和成虫也是化学防治的薄弱环节。本研究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对卵毒力较高;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对成虫毒力高、速效性好;乙基多杀菌素和呋虫胺对成虫毒力高、速效性较差。因而,可根据南美番茄潜叶蛾实际发生危害情况选择适宜的杀虫剂。
在对南美番茄潜叶蛾进行化学防治时,也应考虑杀虫剂的使用方法。28~30 ℃条件下,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羽化后第2天开始产卵,第3~4天产卵量快速增加,卵期为3~4 d;3~4龄幼虫20~30 min后完成钻蛀位点选择、取食蛀入叶片内部全过程,而1龄幼虫则需30~50 min,接触杀虫剂机会高于3~4 龄幼虫。因而,本研究将施药时间设在成虫羽化盛期后第4天,当成虫数量较多时,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四唑虫酰胺进行防治,可快速压低成虫基数;初孵幼虫孵化盛期、未钻蛀叶片前,选择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唑虫酰胺或乙基多杀菌素杀灭初孵幼虫。
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新生境后,往往要快速适应不良的环境变化,如入侵种群的抗药性,或对农药的耐受性等(樊宗芳等,2021)。本研究中的种群为当地新入侵种群,其对杀虫剂敏感性下降是南美番茄潜叶蛾入侵种群自身的抗药性,还是当地化学防治作用的结果尚不明确,如何根据入侵的南美番茄潜叶蛾种群特点进行有效防控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