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宇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交通网络逐渐向山区发展,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不得不采用修建山路的方式进行道路贯通,这就使在交通建设中绕山路较多。
由于地形的限制,绕山路修建常常要进行边坡开挖,如果坡度大于安全坡度则需要对边坡进行支护,常用的边坡支护方式主要为重力式挡土墙,锚杆/锚索框架梁、扶壁式挡土墙及悬臂式挡土墙等[1-3],但鉴于大规模开挖在绕山路修建中并不适用,因此在绕山路修建中常采用复合式支挡结构来进行边坡支挡[4]。
桩板墙支挡结构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能对边坡产生良好的支护,但随着边坡高度的增加,桩板墙支挡结构受到的弯矩越大,边坡对桩板墙支挡结构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如果增加桩的直径和配筋,会使工程造价急剧上升,因此采用复合式支挡结构,以桩板墙支护为主体,以锚索支护作为辅助,进行绕山路边坡支护。该文以某地绕山路桩板墙施工为背景,系统研究绕山路桩板墙的施工技术,以期为桩板墙在山区修建提供技术指导。
建设地点场地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74 m。局部地段存在自然陡坡、陡坎,丘间沟谷多为林地
由上至下各层岩土特征如下:杂填土(0.38 m-4.5 m),素填土(1.0 m-4.2 m),粉质黏土(4.1 m-8.0 m),强风化砂质泥岩(0.9 m-3.0 m),中等风化砂岩(≤22.5 m),强风化砂岩(0.5 m-2.9 m),中风化砂岩(≤2.0 m)。
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因桩基位置处于边坡边缘,为满足旋挖机施工要求,先对桩板墙范围内边坡进行开挖平整,待桩基施工完成后,挡土板施工时再进行墙后回填,开挖场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场坪示意图
图2 边坡水平位移随坡度变化图
边坡分层开挖,在每层边坡开挖后自稳24 h后进行下一层开挖,根据相邻工点前期对边坡水平位移随坡度变化的现场检测结果可知,在边坡坡度陡于1∶0.5时,边坡开挖后的水平位移相较于缓坡度的工况,其边坡水平位移显著增大,虽然在开挖结束后的24 h能保持稳定,但是很难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边坡不发生滑塌,当边坡坡度小于1∶0.5时,随着坡度越来越缓,边坡水平位移也越来越小,主要是由于边坡越缓,土体得到的支撑越多,因此边坡越缓,水平位移越小,此外,边坡坡度为1∶0.5似乎是一个临界值,边坡陡于1∶0.5,则边坡水平位移过大,当边坡缓于1∶0.5,虽然边坡水平位移减少,但相应的边坡开挖以及回填的工作量增大,因此本次桩基施工边坡开挖的坡度定为1∶0.5,即能减少工程量,又能使边坡开挖后水平位移较小。
在桩基施工的清孔过程中,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即停止钻进,严禁采用增加钻进深度的方式来代替钻孔清底的流程,钻孔清底对桩基的承载力有重要影响,清底不干净会影响桩底部混凝土的凝结,有时甚至有岩块等异物入侵桩身,造成桩体缺陷,影响桩的承载力,因此钻孔后要及时进行清底作业,待测量孔底土渣厚度满足要求后,清孔工作随即停止。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紧密关注孔内混凝土的液面高度,及时调整混凝土泵送的速度及用量,混凝土灌注速度≤120 m3/h,泵送速度过快会导致浆液对模具的冲击力过大,有可能出现胀模现象,导致桩身周围出现混凝土胀块,使原本只承受轴向压力的混凝土桩基不得不承受剪力,降低桩基的承载力。
由于施工所用混凝土粉煤灰掺量较大,粉煤灰密度较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可能上浮至桩顶位置,粉煤灰的承载力显著小于混凝土的承载力,使承载力下降,为避免上述现象,在浇筑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后继续加灌混凝土50cm以上,以便出现粉煤灰上浮现象后将瑕疵段清除,从而保证桩承载力符合要求。
为了确定本次施工所用抗滑桩的桩身长度,采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桩身长度对稳定系数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抗滑桩稳定性随着桩身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存在一个临界桩身长度,当抗滑桩身长度小于临界长度时,抗滑桩稳定系数随着桩身长度减少而降低,当桩身长度大于临界桩身长度时,抗滑桩稳定系数随着桩身长度的增加缓慢增加,桩长超过27 m后稳定系数随桩长的增加速率减缓,说明桩长超过27 m后再增加桩长对边坡支护效果的增加并不明显,因此本次桩板墙抗滑桩长度定为28 m。
图3 桩身长度对稳定系数的影响
为了探究桩长28 m的抗滑桩对边坡的支护效果,对桩身水平位移进行了研究,如图4所示,在嵌固段范围内,桩身既有挤压边坡的位移,也有背离边坡的位移,且随着桩身长度的增加,水平位移快速的由挤压边坡转为背离边坡,在嵌固段以外,桩身水平位移随着桩身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对桩长28 m的抗滑桩,其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不超过1.5 cm,有效地控制了边坡的变形,对边坡起到了很好的支护作用。
图4 长28 m抗滑桩水平位移变化图
山区降雨丰富,墙后填土由于雨水浸泡而饱和,为了能使墙后土体的水及时排出,将泄水管从地面20 cm以上每隔2 m设置一列,坡度为4%。泄水管后采用沙袋作为反滤层,避免排水过程中土颗粒由于水流的搬运而流失[5]。
在进行墙后回填时,桩板墙内侧50 cm内,采用卵石、砾石等透水性材料进行分层填筑,每层回填厚度≤30 cm,每隔4 m高度,设置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可以起到很好的限制位移的作用,当土工格栅内的卵石、砾石发生位移时,对土工格栅产生张拉作用,限制了卵石、砾石的位移,增强了回填材料的整体性和连接性,此外墙厚回填材料宜选用卵石、砾石等渗透性强的材料,避免在日后的使用中由于水不能及时排出而损坏挡土板。
为了确定本次施工锚杆的倾角,采用FLAC对倾角为7°~15°的锚杆进行研究,如图5所示,边坡水平位移随着锚固角度增加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锚杆嵌入角度越大,对边坡的拖拽作用越强,对边坡的支护作用就越明显。当锚固角度为15°时,边坡最大水平位移小于2 cm,对边坡位移的限制作用最强,因此本次锚索施工的嵌固角度为15°。
图5 锚杆倾角对边坡位移的影响
为了确定锚索施工的锚固长度,采用FLAC对锚固角度为15°,锚固长度不同的工况进行研究,如图6所示,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大,边坡水平位移在逐渐减少,边坡水平位移减少,随着锚固长度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存在一个临界锚固长度,当锚固长度小于临界锚固长度时,锚固段与岩壁的摩阻力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拉力对边坡进行支护,因此边坡水平位移随着锚固长度减少迅速增加,当锚固长度大于临界锚固长度时,锚固段与岩壁的摩阻力足以提供支护边坡所需要的拉力,因此边坡最大水平位移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锚固长度超过8 m时,再增加锚固长度不能有效限制边坡位移,因此在锚索安装过程中,锚索的嵌固长度为8 m。
图6 锚固长度对边坡位移的影响
达到钻孔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必须在停止进尺的情况下,稳钻1 min~2 min,由于岩体内部具有较高的原始应力,当钻孔后,孔内壁岩体的支撑消失,由于钻孔周围应力降低,因此岩体沿着垂直于等应力面的方向产生变形,会重新挤压钻孔,使钻孔的直径减少,甚至会使钻孔发生弯曲变形,因此在钻至设计深度后,稳钻1min~2 min,将入侵至钻孔的岩体及时削除,并维持钻孔为圆柱形。
施加预应力对抗滑桩进行牵拉,当预应力过大时,张拉钢筋会快速产生应力松弛,因此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驰的预应力钢绞线[6]。为了研究张拉应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锚固角度为15°,嵌固长度为8 m的预应力锚索采用FLAC进行建模研究,由图7可知,在施加预应力后,边坡的稳定系数都大于1.3,因此采用锚索-抗滑桩可以对边坡进行有效支护,当张拉应力从900 MPa增加至930 MPa时,边坡稳定系数显著增大,当张拉应力大于930 MPa时,边坡稳定系数随张拉应力的增加速率变缓,因此锚索施加的张拉应力确定为930 MPa。
图7 边坡稳定系数随张拉应力的变化
该文以某地绕山路桩板墙施工为背景,从桩基施工、抗滑桩和挡土板施工,锚索施工,系统研究了绕山路桩板墙的施工技术,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采用在抗滑桩顶部安装锚索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弱高陡边坡对抗滑桩的作用力,在不增加抗滑桩截面积或增加钢筋用量的情况下,可以对高陡边坡进行有效支护。2)为避免造成土渣四溅和桩底不平的现象,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小于2 m深,且在抗滑桩浇筑达到设计标高后再继续加灌混凝土50 cm以上,以便出现粉煤灰上浮后将瑕疵段清除。3)在进行墙后回填时,桩板墙内侧50 cm内,采用卵石、砾石等透水性材料进行分层填筑,每层回填厚度不得大于30 cm,每隔4 m高度,设置一层双向土工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