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设计

2022-12-13 06:46高雅婕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海绵雨水

高雅婕

(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太原 030002)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对城市原有的水体地貌带来影响,原有水体面积逐渐缩减,影响水文条件,进而引发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机制的一种,可提升城市环境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低碳属性,即可优化园林设计效果、缓解热岛效应,还极大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效果,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存空间。

1 海绵城市理论的概念

2014年我国首次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海绵城市进行定义:海绵城市即将城市比喻为海绵,在应对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时能够发挥出弹性效果,比如,在雨水较大时能够起到渗水、蓄水的效果,在需要水源时能够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如图1所示。将城市园林设计与雨水管网相结合,园林中湿地、植被和河流等将雨水蓄积起来,在大自然的循环调节下,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1]。

图1 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理念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保障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生态需求,从而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2]。

2.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海绵城市有着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且建设难度大等特点,其在园林设计中需综合景观要素,从宏观上把控功能分区,有计划地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优化,提升设计效果,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

2.3 生态性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实用性和开放性共存,基于生态性原则,将园林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避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3]。

3 海绵城市理念下太原市某公园园林景观设计

3.1 工程概况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为平原地势,地理位置111°30′~113°09′E,37°27′~38°25′N。案例公园位于太原市东南部,其占地面积为5.03万m2,其中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分别为2.7万m2和1.8万m2。在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采用“城市雨水生态化综合利用模式”,最大程度避免开发建设影响园内自然水文环,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高效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2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

通过综合分析现场调研数据,公园园林设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目标见表1。

表1 太原市园林设计目标

3.3 园林设计的依据

该次设计严格遵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公园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太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太原市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资料文献[5]。

3.4 园区功能分区的设计

该次设计中将该公园划分为4大功能区,分别为活力运动区、城市体验区、休闲娱乐区以及湿地展示区。如图2为园区功能分区简图,其中活力运动区包括雨水花园、游船码头等设施;城市体验区包括生态草坪、生态停车场和雨水花园等;休闲娱乐区包括民俗观景区、儿童游乐区和透水观鱼台等设施;湿地展示区则包括湿地植物科普、园林花艺展示区等。

图2 园区功能分区简图

3.5 园区交通规划的设计

图3为园区交通规划图,规划设计时不允许游客车辆进入,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分为3.50 m宽的一级道路和1.50~2.00 m宽的二级道路,前者能够满足消防需求,并作为跑步道、人行道将园区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后者则包括亲水木平台及透水铺装园路等。在设计规划时,除入口和出口外,园内所有道路均为透水铺装,为雨水下渗提供便利,如图4所示,同时在路边增设雨水花园景观,起到净化、收集雨水的作用。

图3 园区交通规划图

图4 园区道路透水铺装

3.6 园区竖向的设计

如图5所示,该园区在地势上呈现出东侧高、西侧低,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水平高差在3.50 m左右。综合分析看来有着较高的坡度,为收集雨水径流提供便利。设计过程为合理控制雨水径流速度,在最低点东侧增加水系面积,高出最低点1.50 m,并与最低点相连贯,形成园区内跌水区景观,这样一方面使水源的蓄存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丰富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6]。

图5 跌水区设计效果图

3.7 园区植物配置的设计

案例园林设计中,植物是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一方面其能够塑造有型的空间,净化园内的水体,发挥植物本身的观赏性与生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雨水径流的过滤净化及滞留吸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植物类型划分,园区内植物被分为水生植物区域、广场绿植区域、密林区域、疏林区域以及花卉区域等。丰富的植物配置营造出多种景观效果,比如,在密林区域主要以本土植物中的乔木、灌木等为主,设计在城市与公园的边界处,营造园内良好的植物景观。图6为园区一角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构造完整的植物群落,这样不仅提升观赏性,还能够保障植物健康生长,降低后期养护的成本[7]。

图6 园内植物配置的设计

公园内植物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空间规划及色彩搭配,在不同季节凸出观花型和观叶型植物的景观特点[8]。通过乔木、灌木和藤本类植物等相互搭配,丰富景观色彩及层次感。表2为公园内主要植物类型及品种。

表2 公园内主要植物类型及品种

园内湿地场地设计根据不同水深分为水岸区、水面区、浅水区和深水区。在湿地植物搭配中表现出水岸植物、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清晰的层次感[9]。其中水岸植物是与水体相结合的一种植物配置模式,首选亲水性较好的乡土植物,通过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等,将水体和水岸绵柔的连接起来,从而提升景观观赏效果。表3为园内水生植物类型及品种。

表3 公园内主要水生植物类型及品种

3.8 游憩体验的设计

该次园林设计遵循海棉城市理念,注重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相结合,在满足园内环境优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注重为人们营造生活、娱乐所需的运动空间。

3.8.1 泛舟游岛体验

在水域区域规划有游船码头,同时配备木质手划船和水上自行车等游乐项目,使游客在泛舟游岛的同时能够欣赏到园内植物配置、湿地景观的美,为游客带来不同于陆地观赏的心理满足感。

3.8.2 湿地植物科普教育

湿地景区在公园内西侧并设计为跌水区强化空间层次感,游客行走位置设计木栈道,并将主要水生植物的种类及特性等内容制作为提示板,布置于栈道的两侧。使游客在观赏到水生植物所构筑的景观的同时,能够对水生植物及生态水循环系统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营造出集休闲游憩、科普宣教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景观体验。

3.8.3 推进海绵城市设施科普工作

该文案例公园设计为强化海绵城市理念,运用透水铺设、下沉式绿地和湿塘等基础设施,起到渗透、收集和传输径流雨水的作用,减少地表径流流失。游客在欣赏园内景色时能够认识海绵城市,了解海绵城市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而实现在社会群众中宣传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的目的[10]。

3.8.4 儿童休憩区的设计

如图7所示,儿童休憩区结合覆土建筑的草坡地形和雨水花园浅水溪流进行设计,与外界形成一个围护结构,不仅保证公园内的景观性,同时也对儿童玩耍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场地以色彩丰富的几何图案,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

图7 儿童休憩区的设计

3.9 园区构筑物的设计

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构筑物是集装饰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为一体的建筑小品。在设计中协调景观环境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利用石材、木材等景观材料构建出独具公园文化定位的景观艺术品。比如,在该次设计中,充分运用太原市作为九朝古都的历史背景,在构筑物设计及表达上,尊重并弘扬当地民族文化,彰显园内生态雨水环境的文化底蕴。

4 太原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效果

在案例园林设计中,遵循海绵城市理念取得了不错成效。一方面实现了园区及周边径流雨水的收集与渗透,将水资源循环应用于绿化灌溉等工作中。另一方面,合理搭配园内绿植及水生植物,强化景观效果的同时调节园内生态功能,以传统的构筑物设计,彰显太原市民俗文化,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充分遵循景观要素及规划设计原则,在提升城市公园景观效果的同时,基于低影响开发,实现雨水径流的高效管理,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上发挥出了积极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海绵是植物吗?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