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配视角下宁波数字慈善优化路径研究

2022-12-13 04:23张春燕谢平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12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宁波慈善

■张春燕 谢平

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破局关键点是什么?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答案是“数字化”。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每年通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筹集到的善款已经从25.9亿元上升到了100亿元,占社会总捐赠额的比重不断上升。数字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表征。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同样重要。传统模式的公益慈善因现实场景受制于时空等因素,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丰富的网络空间资源和规模巨大的参与主体有助于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今天的公益慈善事业要想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是必然的路径。作为“人人慈善标杆区”省级试点城市,宁波将慈善的数字化转型在体制机制重塑、慈善主体培育、慈善网络搭建、慈善文化传承、数字慈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集成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旧面临数字障碍、信任困境、数据孤岛等发展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值得探讨。

我国数字慈善发展历程

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能够赋予慈善事业新的发展形态。数字慈善赋予第三次分配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应用逻辑,从主体层面来看,能够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宽度和深度;从资源层面来看,可以提升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能力;从结构层面来看,数字慈善可以助推第三次分配多元主体有效协作。

我国数字慈善经历三个发展阶段: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国首个网络募捐通道开启,此后一直到2015年,都停留在以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为背景,这是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慈善传播和网络募捐的数字慈善自发推进阶段;2016年到2020年,随着慈善法通过并实施,互联网募捐平台逐步发展,创新性的慈善项目也纷繁出现。这是数字慈善的依法推动阶段;2021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发展爆发期,数字慈善也成为公益慈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要求,开始内生性发展这是数字慈善的全面发展阶段。

图1:我国数字慈善发展历程

宁波数字慈善发展现状及特点

作为“人人慈善标杆区”省级试点城市,宁波市将慈善事业作为助力“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体制机制重塑、慈善主体培育、慈善网络搭建、慈善文化传承、数字慈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集成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1年,宁波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965亿元,全市两级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10.507亿元,较2020年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创新慈善募捐管理应用场景、慈善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应用场景, “浙里有善·宁波”慈善服务综合平台将通过数字赋能加强全市慈善资金精准管理,完善慈善需求发布、慈善资源供给的集成和对接,打造集慈善组织监管、人人行善一体化、可视化、便捷化的平台。

在数字化助力下,宁波公益慈善取得一系列成效,慈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无数宁波人参与、支持慈善事业,特别是以‘顺其自然’为代表的隐名慈善群体,已成为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的一大标志。从大趋势上看,公益慈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不少的障碍和鸿沟,数字化慈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宁波数字慈善发展瓶颈

1、数字障碍。数字慈善是互联网等金融科技发展的一项创新,但是这项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给慈善群体更多的慈善途径选择的同时,也将一部分慈善着挡在慈善的大门之外。从而会降低参与动机。宁波市慈善总公会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单笔捐款金额10000元以上的捐款共72笔,捐款金额2506849.85元,但是以个人名义的捐赠仅7笔,金额230600元,不足百分之十。笔者曾就数字慈善的推广做过一项调查,100位受访者中有33位受访者表示对于数字化赋能的慈善不太会操作,因此放弃慈善的举动。这其中尤以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居多。

2、信任困境。慈善组织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主体,提升公益组织的数字化能力可以形成有效合力,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和第三次分配的有效运行。但是随着近日一些诈捐事件的层出不穷,都显示出处于数字化场域中的捐赠者和受托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双方所构建的慈善救助关系呈现出模糊性,容易诱发信任滥用或慈善公信力危机。今年7月15日以来,宁波市慈善总会账户陆续收到2400多笔金额为1元、2元的捐赠。通过后台查询,工作人员发现,这些捐赠人的账户分散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捐款在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汇入。借慈善公益之名,行诈骗之实”的事情确有发生。

3、数据孤岛。宁波市慈善事业发展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仍存在数据分散,组织分割以及碎片化的倾向,数据的治理价值有待提升。此外,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数据孤岛问题,仍存在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资源并未配置到有真实需要的受助者手中。

4、边界困境。笔者曾对宁波市参与慈善事业一线的10名工作人员做过一项调查,其中7人认为慈善运作中存在慈善资源分散、救助力量薄弱、不必要的重复救助等弊端,究其原因,部门壁垒、区域限制以及门户之争等“传统边界是根本障碍,因此无法实现精准救助以及慈善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宁波数字慈善优化机制

数字慈善的发展对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意义重大,针对宁波市数字慈善面临的瓶颈障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机制优化:构建主体协同机制,加强监督保障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1、开辟“傻瓜化”数字慈善应用机制。中老年群体是慈善捐赠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慈善活动中面临的“数字障碍”不容忽视。不难发现,老龄化与数字经济拥有共同的底层逻辑——智慧。要把智慧“傻瓜化”,降低老年人进入数字平台的门槛。是解决“数字障碍”的关键。例如能不能推出类似天猫这样的全国性平台,做到统一入口,减少老年人在使用时的困惑。要消弭数字鸿沟,不让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成为甬城慈善的“局外人”。

2、加强“法制化”数字慈善监督机制。在技术上,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链上慈善”,实现慈善领域全程追踪、智能分析、智慧监管等,加强数字慈善的信息披露力度;在法律规范上,对数字慈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系统规范数字慈善的定义边界、募捐办法和法律责任,严惩数字慈善中的各类腐败、网络欺诈等问题,做好数字慈善行为的法律监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构建数字慈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做好数字慈善第三方监督管理。

3、建立“统一化”数字慈善数据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慈善信息平台,通过统一平台,运用大数据让慈善信息呈现在同一个平台上,发挥数字慈善的流量效应,让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实时捐赠信息。同时,运用统一数据库或数据统一接口,让数据多跑路,实现各职能部门数据共享,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慈善项目的精准匹配,实现精准慈善帮扶。宁波慈善总工会在数字政务、数字抗疫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做到“全民共享”。

4、完善“场景化”数字慈善公众参与机制。无论是数字慈善还是第三次分配, “人”都是最核心的要素,数字化只是作用手段,第三次分配是作用场域,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公众的需求为着力。因此,发掘公众的慈善需求,营建参与感的慈善场景,营造“以人为本”的场景化公益慈善氛围,可有效破解当前慈善事业面临“边界困境”难题。同时,加强慈善场景与政府部分部门及入驻慈善组织的数据共享,并与救助申报等系统相互融合,可有效汇聚本地各类慈善组织力量做到慈善供需精准对接,实现捐与助“闭环、溯源、存证”。

数字慈善是数字时代的产物,是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等利用信息技术践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总称。宁波社会各界应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共担公益新使命,打造数字公益创新空间,构建合作共赢、健康发展的数字公益新生态。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宁波慈善
一图读懂宁波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慈善义卖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