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侧上肢起病的脊髓延髓肌萎缩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12-13 07:04何龙浩程敏刘梦侯心怡邸伟吕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延髓肌萎缩中位

何龙浩,程敏,刘梦,侯心怡,邸伟,吕桦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又称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成年发病的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常伴随球麻痹的症状,如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也可伴有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性功能下降、男性乳腺发育、血脂代谢异常等[1]。此病由KENNEDY等[2]于1968年首次报道。本文收集1例以单侧上肢起病的SBMA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SBMA的临床表现、致病基因、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便及时诊治。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右上肢无力、肌萎缩7个月”于2022-02-25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7个月前逐渐出现右上肢无力,持握重物时力量下降,无法胜任日常工地工作,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且发现右手、右上肢前臂、右上肢、上臂及右胸部、右肩胛部肌肉逐渐萎缩,伴右侧乳房轻度增大,无言语不利、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性功能障碍、肢体发麻。曾就诊于卢氏县人民医院,行颈椎MRI检查,结果显示:颈3~7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颅脑MRI检查结果显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顶叶腔隙性脑梗死和/或点状脱髓鞘。随后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右胸椎旁肌未见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时限部分增宽,双侧胸锁乳突肌、左侧胸椎旁肌未见异常。未进一步检查。给予口服苯海索片、艾地苯醌片对症治疗,无效。

既往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半年。已婚,育有1子,父亲与子均体健,无类似家族病史。

查体:体温36.5 ℃,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侧乳房轻度发育。神经系统查体:双侧软腭运动良好,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伸舌不偏,舌肌萎缩,肌束震颤。右转颈、耸肩时无力,右侧胸锁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肩胛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均萎缩,双侧上肢姿势性震颤,右侧上肢肌力为Ⅴ-级,肌张力无增强或减弱,肌束震颤明显。右侧上肢指鼻试验欠稳准。深浅感觉无异常。右侧桡骨膜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明显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体液免疫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生化检查、常规检查、体液细胞学、一般细菌涂片、特殊细菌涂片、隐球菌荚膜抗原、病毒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血脂指标:TC 6.82 mmol/L(参考范围:<5.20 mmol/L),LDL-C 4.41 mmol/L(参考范围:≤3.12 mmol/L);性激素六项:睾酮867 ng/dl(参考范围:182~811 ng/dl),黄体酮、雌二醇、催乳素受体、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颅脑MRI+MRA检查结果显示正常。颈部MRI平扫检查结果显示:颈部退行性改变,轻度反曲,颈3~7椎间盘中央偏右型突出,见图1。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运动神经:右侧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较对侧降低41%,右侧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较对侧降低26%,右侧肌皮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较对侧降低51%,右侧腋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较对侧降低32%,四肢运动神经传导未见明显异常;(2)感觉神经:双侧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形未引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浅神经的感觉电位波形幅度明显下降;(3)针电极:静止状态可见少量不同幅度的失神经电位,轻收缩后可见不同幅度的MUP时限增宽、波幅增加,大力收缩募集减弱。诊断结果:广泛的神经源性损伤,感觉与运动神经均损伤,见图2。在获得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情况下,于2022-03-0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及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样本2 ml,外送杭州欧蒙未一医学检验实验室,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周围神经病谱,结果均为阴性。另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送检至西安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采用片段分析法检测SBMA AR基因,结果显示:检测到AR基因(NM_000044.4)外显子1的CAG重复次数为43次,属于全突变范围,符合SBMA的基因突变特征,见图3。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

图1 患者颈部MRI平扫检查结果Figure 1 The neck MRI plain scan results of the patient

图2 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Figure 2 The electromyogram results of the patient

图3 患者SBMA AR基因检测结果Figure 3 The AR gene of SBMA results of the patient

2 讨论

SBMA的临床发病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均有病例报道,但缺乏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现有小范围调研,估计SBMA的发病率为1.58/10万~15.00/10万[3-5]。

据报道,SBMA患者首发症状为双下肢近端无力、四肢无力、延髓受累、上肢无力者占比分别为74%、11%、11%、4%;尽管以延髓受累为首发症状者仅占疾病总人数的11%,但延髓受累可以很快累及舌肌,从而产生舌肌萎缩、舌肌纤颤[6]。ATSUTA等[7]研究纳入了223例SBMA患者,是目前样本量最大的SBMA相关研究,其重点研究了SBMA患者首发症状出现的中位年龄,结果显示,出现手颤的中位年龄为33岁,出现肌无力(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的中位年龄为44岁,上楼时需要扶手的中位年龄为49岁,出现构音障碍的中位年龄为50岁,出现吞咽困难的中位年龄为54岁,行走使用拐杖的中位年龄为59岁,使用轮椅的中位年龄为61岁,出现吸入性肺炎的中位年龄为62岁,且CAG重复次数与症状出现年龄呈负相关,但与疾病进展速度无关。

本例患者与既往SBMA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区别:(1)病变主要累及单侧上肢下运动神经元,并伴有感觉神经受累,有明显的肌萎缩、肌束震颤;(2)其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儿子均无此病;(3)无血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4)有单侧轻度乳房发育。既往也有文献报道过以肢体远端肌萎缩、肌肉无力为主要症状的SBMA病例,但其近端并未受累[8],而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单侧上肢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此不典型症状十分少见。

SBMA的临床表现与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有诸多相似之处,容易被误诊[9-11]。SBMA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均对运动神经有影响,且症状相似,但患者预后及转归差距较大,康复目标和结局也完全不同[12]。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以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成年男性患者,即使缺乏延髓麻痹、内分泌功能紊乱、乳腺发育等症状,也要考虑SBMA的可能,特别是家族中有成年男性存在类似情况时,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13]。

LA SPADA等[14]在1991年首次报道了SBMA的致病基因,其位于Xq11-12,是由于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序列重复突变所致。健康人群的CAG重复次数为11~35次,而SBMA患者的CAG重复次数>35次[15],本例患者CAG重复次数为43次,即可确诊。无条件行基因检测者,1234量表可以定量评估其临床状况[16],结合肌电图表现为运动、感觉神经同时受累的广泛神经源性损伤[17-18],可进行初步筛查。

SBMA的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且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9-20]。该病进展缓慢,确诊后多年患者仍可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其10年生存率可达82%[21]。SBMA病程达到20~30年时,患者通常需要依靠轮椅生活[22]。本例患者发病时间不到1年,仅表现为右侧上肢肌无力,目前尚未发现有左侧上肢和双下肢肌无力表现,尚未累及延髓而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仅影响工作,对日常生活并无明显影响。

目前,SBMA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据报道,对于病程<10年的SBMA患者,亮丙瑞林可能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2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有望成为SBMA的潜在治疗靶点及一种新的治疗SBMA的候选药物[24-25],但仍需要以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长期研究来验证,未来的临床前研究可能会使人们更好地了解SBMA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

综上所述,SBMA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罕见神经系统遗传疾病,发病率低,且症状、体征多样,给临床医师诊断带来了挑战,故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本例患者未进行亮丙瑞林等特殊治疗,仅根据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本研究期待未来的多中心合作,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特异性治疗等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贡献:何龙浩进行文章的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程敏、刘梦、侯心怡、邸伟收集及整理资料;吕桦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修改,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延髓肌萎缩中位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两种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表达谱差异性比较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自主呼叫装置的设计和实现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Angptl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