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良
每个岗位都是一颗螺丝钉,每份责任都牵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乌金滚滚的煤海深处,一代代矿工用坚韧的毅力默默奋斗,用铮铮铁骨撑起矿山脊梁,为了企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在华阳集团一矿,有这样一名矿工,他25 年来坚持奋战在井下一线,从普通技工成长为“矿山华佗”和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领跑者,并光荣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就是华阳集团一矿机电工区综采管理组工人李杰。
李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矿二代”,他的父亲一直从事煤矿工作。虽然深知矿工工作辛苦,但受父亲的影响,李杰17 岁从阳煤技校毕业后就毅然选择了扎根煤海,加入到华阳一矿这个大家庭中。
“虽然在学校已经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在工作中见到真实设备,却不知如何下手。”李杰说。他首次跟随师傅下井处理电气设备故障时,看到各式各样的综采电气设备,竟然觉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这让他深深知道自己若想胜任工作,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自此,在矿工中总能看到身背“百宝袋”的李杰。而在他的“百宝袋”里,不仅有记录经验的笔记本,还有各类工具和图纸。工作中,对遇到的故障问题,他不仅向工友们虚心请教,还积极查阅相关书籍,将故障发生原因、解决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录整理。同时,他还利用闲暇时间,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做到吃透标准、掌握实质、打牢理论基础。
唯有实践出真理。自参加工作以后,李杰发现,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他紧跟师傅穿梭于井上、井下各处,见识各类形形色色的电气设备,特别是在师傅们处理故障时,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错漏一丝一毫的机会。
为了能尽快胜任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他把每位工友都作为自己的老师。他坚持深入井下一线,事无巨细,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常常加班连点,有时候甚至在设备故障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真正把设备“弄懂吃透”才肯下班。
就这样,李杰一头扎进综采一线的机电维修工作中。只要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自告奋勇,冲在前、干在先。通过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总结,他逐步掌握了大部分电气设备的检修技能,从一名小徒弟迅速成长为“大电工”。
25 年来,李杰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不放过任何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机会。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工作,专一事、精一技。经过不懈努力,李杰终于变身为“大师”。他经历了煤矿由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可以说是矿山变化的见证者,也是矿山建设的参与者。
按照“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从普通技工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对于李杰来说,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他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万个小时。也正是通过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他才逐渐由稚嫩的学徒蜕变为一名技术大拿。
能治会修,并不是李杰的“终点”。为了能让井下采煤工作更高效、更安全,多年来,李杰带头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项目,提出“端头架电缆固定装置的改造”“生产溜机头电缆固定装置的改造”等合理化建议上百项,研制的综采工作面保护集中控制装置、变频拔轮器等,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一次处理设备故障时,完成工作已是晚上十点多,李杰刚刚上井,就又接到了调度室的通知。“当时,艾克夫采煤机出现了故障。我心想,采煤机出现故障将影响生产,所以在接到调度电话后,就立刻返回井下……”李杰回想到。更换部件、临时改线,待采煤机正常运转,已经到了凌晨三点多。
通过此次故障处理,李杰深深感悟到,煤矿的发展仅靠一两个技术人员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随后,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李杰命名的大师工作室成立。他依托工作室这一平台,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综采维修电工知识和多年累积的经验分享给工友们,先后组织培训367 人。其中,24 人成为技术骨干,75 人取得高级工职称,6 人获得技师职称,3 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其中好几人还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同煤杯”第七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李杰的徒弟一举摘得桂冠;在“河南能源杯”第八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两名徒弟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在“陕煤杯”第九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又有两名徒弟分获特等奖、一等奖,而李杰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员……多年来,他将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自己成长的同时,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人才支撑。
如今,智能化矿山建设成为李杰的新“战场”。站在潮头浪尖,他不忘初心,靠着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积累的PLC 编程知识,用勤学苦练的韧劲,重整行装再出发,从零开始学习煤矿智能化相关知识。
“智能化和过去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以前人们说‘电’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来测量,现在我们需要的逻辑思维和之前就不一样了。咱们还来看减速器有异响的情况,它的油温、轴温超了多少、什么时候超的,数据直接传上来,用电脑就可以调试了……”讲起近年来的变化,李杰滔滔不绝,而他的“搭档”也从“万用表”换成了“笔记本”。
“现在这个物探装置,安装在煤仓口,利用雷达波就可以反射回来煤炭到煤仓口的距离,不用人工隔段时间就去看煤仓高低,减少了人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一矿机电工区皮带二队职工王海源在“课堂”上正与李杰交流探讨。
随着智能化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李杰不断学习,也带领工作室的“后浪”们努力把所学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在一些智能化设备回来后,我们和厂家召开视频会议,通过远程辅导来安装调试使用。我们会把视频录下来,让大家反复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实操水平,为采掘一线做好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从这个“教室”走出的高技能人才已扎根到矿山智能化建设各个岗位。
如今,智能化矿山建设为煤矿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企业的技术能手,李杰主动请缨,扛起重任,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投入全部热情,充分发挥技术特长,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设备、新工艺,熟练掌握了“太空舱”式地面分控中心的运用,参与了安装和调试“两采七掘”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工作中,李杰围绕智能化矿山建设建言献策,提出的46条合理化建议均被采纳,成为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领跑者”。由他参与安装和调试的81405 高抽巷、81406 高抽巷,全部被评为省级智能化高级掘进工作面。
李杰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从小就经常给他讲述革命故事,在他的心中深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从小我就喜欢看战争片,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感染着我。”每当聊起入党,李杰总是非常兴奋。2007 年,李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更是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内组织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等诸多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路走来,收获满满。一摞摞的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时刻激励着他在奋斗路上永不停歇。
“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为企业和国家做贡献,一直是我的人生目标,而且要以己之力带动他人也行动起来。”李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党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杰说。二十大代表这个全新身份,让他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作为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来自煤矿一线的基层二十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牢记政治使命,认真履职尽责,时刻关注行业前沿发展,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为智能化矿山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对党忠诚,脚踏实地,李杰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