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7年我国城镇火灾事故特征分析

2022-12-13 08:02:48杨玲陈萌萌范维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经济损失城镇

杨玲 陈萌萌 范维松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工程系 北京 102202

火灾具有快速蔓延和迅速发展特征,对人类生命安全、物质财产甚至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同样有日益严峻的火灾形势。城镇火灾事故的数量、与之关联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类事故中均居于高位,特大城镇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高程度的灾害后果,引发社会关注。从火灾事故数据角度,司戈[1]对全国2007年~2017年较大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火灾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城镇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与GDP、常住人口之间的关系;刘义祥等人[2]分析了北京、上海和重庆2009年~2014年城镇火灾事故数据特点,并与全国城镇火灾事故数据进行了对比;傅智敏[3]通过分析2003年~2012年全国城镇火灾数据,得到了火灾数量、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数据变化规律,并指出电气原因是引发较大等级以上城镇火灾的最主要原因;徐晓楠[4]、李杰 等人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分别对北京市、上海市的火灾事故数据进行了分析。为掌握火灾事故数据的特征,本文以2008年~2017年全国城镇火灾事故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时间、空间、区域、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城镇火灾事故时间分布特征

根据最新《中国消防年鉴》[6]对2008~2017年我国城镇火灾事故数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火灾发生频率与伤亡损失常年居高不下,2008年~2017年间城镇火灾事故数量超过241万起,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313亿元,造成14906人死亡,9501人受伤;统计区间内火灾事故数量始终高于10万起/年,伤亡人数高于1500人/年,直接经济损失高于15亿元/年。

由图1可知,2008年~2012年间城镇火灾事故起数走势平稳,变化不大。2012年之后城镇火灾事故数量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减少。城镇火灾事故数量在2014年内出现峰值,为395052起。对于由城镇火灾事故导致的人员死亡,由2008年的1521人逐渐减少至2012年的1028人,但是在2013年死亡2113人,为这十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自2014年开始城镇火灾事故导致的人员死亡开始降低。因发生城镇火灾事故导致的人员受伤变化趋势与死亡变化趋势一致,2008~2012年先缓慢降低,然后迅速增加,在2013年达到峰值,2013年后持续降低。火灾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8年~2012年间缓慢升高,之后迅速增加再降低。发生火灾的数量、因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在2012年之后变化较大,虽然近几年有所降低,但是数值仍处于较高水平。

2 城镇火灾事故空间分布特征

对2008~2017年全国各省火灾事故数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整理可知: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事故数量较高,分别排在全国的前三位,而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平均每年由火灾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火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最为严重。

采用聚类的思想,将统计的31个省中火灾数据差异较小的省份划分到一类,具体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火灾事故数据分为5类。不同的颜色表示的类别不同,颜色由深到浅代表着数据范围由大到小,表示事故数量或事故后果由高到低,对应的5个等级分别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统计区间内火灾事故数据平均值在全国各省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统计数据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上述三个区域默认显示为0)。由图可知我国火灾事故在空间上呈现出地域特征,数值高与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发生数量、伤亡与直接损失较为严重。数值较低与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其中西藏和青海省的各项统计数据均为低。广东、浙江、江苏3省火灾风险与灾害严重程度均处于高级别,为灾害高发区,这与3省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3 城镇火灾事故发生区域

根据发生区域对统计时间区间内的城镇火灾事故进行分类,将统计数据划分为发生在城市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农村区域和开发旅游景点等区域的事故类型,由此得到不同区域内火灾事故起数、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如图3所示。

发生在城市区域的火灾事故特别突出,达到事故统计数据总量的50%,其中仅城市市区内的火灾事故在所有统计数据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1.7%,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占29.97%和35.42%。城市市区死亡人数占比(29.97%)低于农村相应数值(36.33%),在死亡人数区域占比中排在第二位,但城市市区在其它三项数据在区域占比中均居于首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于城市,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同时我国对于农村建筑缺乏整体的规划,农村建筑类型无统一标准,建筑存在防火等级低、消防设备设施缺乏、电气线路多等一系列问题,具有火灾隐患多,灾害控制设施缺乏等特点,导致农村火灾事故在数量及事故的严重性方面均处于较高位置。统计数据表明2008至2017年间,农村区域的火灾形势同样严峻,每年发生的火灾事故起数平均值达到了7.73万起,相应的人员伤亡人数平均值达到了760人/年。乡镇区域在空间上属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在人员结构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变化速度快,导致区域经济、文化和商业服务同样具有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同时乡镇镇区火灾隐患多,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事故发生次数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自2013年起平均每年火灾事故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约为5万起、9亿元。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地区的火灾形势最为严峻,其次为广大的农村地区,最后是乡镇区域。

4 城镇火灾事故致灾类型

基于统计的城镇火灾事故数据,依据导致城镇火灾事故的原因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引发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电气因素、生产因素、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和易燃物自燃等。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如图4所示,可知导致2008-2017年的火灾事故原因中,电气因素高居首位,占比达到31.26%,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的火灾数量所占比例次之,占比达到19.29%。上述统计数据表明电气因素是导致城市火灾的主要原因,生活用火同样应被放入火灾防控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上述两种因素引发的火灾数量占统计总数的50%以上。

2008年~2017年电气火灾和生活用火火灾共导致7567人死亡,约占总人数的50.8%;这两大因素共导致4981人受伤,约占总受伤人数的52.4%。此外,电气火灾和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约为1274224万元和219657万元,二者约占这10年火灾总经济损失的47.7%。

5 结论

论文主要对城镇火灾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发生区域以及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2008~2017年全国火灾事故超过241万起,直接财产损失超过313亿元,造成14906人死亡,9501人受伤;统计区间内城镇火灾事故数量始终高于10万起/年,伤亡人数高于1500人/年,直接经济损失高于15亿元/年;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火灾事故数量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火灾形势严峻。

(2)火灾在空间上呈现出地域特征,火灾事故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发生数量、伤亡与直接损失相对严重,数值较低与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

(3)城市市区是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该类场所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也均位于首位,其次为广大的农村地区,最后是乡镇区域。

(4)电气因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的城镇火灾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是城镇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经济损失城镇
交通运输部关于海上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的直接经济损失标准的公告
交通财会(2023年9期)2023-10-29 00:10:38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水上消防(2022年2期)2022-07-22 08:44:30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水上消防(2020年1期)2020-07-24 09:26:0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莫名的火灾事故
儿童时代(2019年2期)2019-03-21 06:32:32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20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