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晓梅 易锋 曲永鹏
(1.江苏理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001;2.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本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自发形成的,融合本民族独特地域文化并不断发展传承至今的本土体育形式[1]。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深入发掘和改造,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不断尝试将传统体育进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2]。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体育赛事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体系显得更加脆弱,疫情常态化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带来了持续的影响。
疫情下,为了方便居家健身,医护人员和相关专家向大众推荐了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体育项目,使更多的百姓认识了传统体育的价值和精神。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要适应当前环境特点,直面环境变化的挑战,突出自身独特的价值,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根本目标,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3]。“十四五”期间拉动内需,畅通内循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主要面对的就是国内体育市场。直面疫情冲击,寻找发展机遇,实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现代化治理将在服务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4]。
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发展和传承至今,与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是时代赋予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开展是适应当前社会矛盾转化的内在选择[5]。当前我国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吃穿住行,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丰富了大众的观赛选择,一方面,大众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大众通过参与赛事相关的体育项目,能够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增强自身体质健康,服务于大众健身,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要求。近代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中华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蚀和挤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恢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腾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深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为其传承寻找更加广阔的载体,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选手角逐的舞台,同时也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6]。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传统体育赛事在国家和相关民间组织的引导下发展迅速,卓有成效,如中华龙舟大赛、龙狮争霸赛、武林风等都带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这些赛事的举办,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受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赛事的市场推广、赛事转播等相结合,有利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体育赛事表演是展示精神文化,加强交流的重要平台,成熟的、成功的体育赛事表演更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NBA 等商业化赛事,不仅为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还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当今同质化严重的社会中,一项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更能吸引人的目光,可以实现体育+文化、体育+经济的融合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吸引大众线上线下观赛,获得门票收入;吸引游客到访,带动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的发展;通过吸引线上流量,提升赛事举办地的知名度,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文化魅力能够形成一系列的赛事周边产品,更加具有纪念意义,更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长期以来,西方现代体育赛事渗透和扩张,逐渐占领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奥运会、世界杯、NBA、职业网球公开赛等体育竞赛在国内家喻户晓,吸引了绝大多数体育迷和社会资本的目光,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起步较晚,社会关注度不足。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地往往局限于有限的区域中,关注人群较为集中和有限,如蒙古族的赛马、赫哲族渔猎、苗族的摆手舞等赛事,都在特定的民族和区域中举办,与其他民族和地区交流较少。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体育赛事举办的重要前提,关系到赛事的整体质量和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借助国家政策的力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过分依赖政府的组织和经费支持。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还没有得到普遍性的关注,赛事与现代化都市并不容易融合,因此,赛事很难在大城市举办,而是多集中在欠发达地区或村镇地区,当地政府能够投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经费十分有限,并且政府的主导赛事的现象导致了赛事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重引导轻营销,也导致赛事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低,甚至是负产出,进而导致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在政府主导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中,形式大于内容,资金运用不合理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相当一部分资金被用在赛事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中的相关活动表演中,而忽视了竞赛本身,严重影响了赛事质量和观赛者的观感。这些问题导致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相较于西方商业化赛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赛事的组织和服务保障。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较晚,赛事的主办也多为政府引导、投资、组织、策划,也有少部分比赛是由政府投资购买,专业赛事策划机构和公司组织策划。不管是对于政府组织人员,还是赛事策划公司工作人员来说,在组织工作时往往会落入其他成功赛事的经验之中,在赛事的组织上无法把握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特色,影响观赛者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观赛体验。民族传统体育学在1997年才被正式认定为体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缺乏系统性。这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的各个方面,如赛事运营标准混乱,赛事规则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比赛形式流派纷杂。这些问题使民族体育赛事在组织上缺乏延续性,造成赛事质量参差不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需要在项目和赛事开发上进行细化和发掘,同时可以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开发竞技和群众两种模式的竞赛,提高专业性和现代竞技性的同时,兼顾大众的参与性。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参与,包括赛事运营和开发人才、赛事宣传和解读的媒体人才、运动员和教练员。当今社会,体育爱好者可以通过现场、网络、电视等不同渠道进行体育赛事观看,体育竞赛表演发展态势良好,西方成熟的体育赛事体系,有着系统稳定的组织制度、专业的人才队伍、科学和完善的训练体系、完备和丰富的场地器材,这些条件保证了赛事的高水平和高关注度,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社会关注度较低。西方成熟的外来体育赛事拥有大量的观看人群,能够吸引大量的从业人员,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拥有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赛事相关培训并获得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相较于成熟的外来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缺乏拥有专业知识的赛事活动开发人才,相关新闻媒体人员也多为临时性的、转项的,对传统体育项目也仅仅做突击了解,他们在赛事的宣传、赛事评论解说和项目解读上一知半解,很难向大众进行专业细致深入的宣传;同时,在赛事参与者方面,运动员多为业余的和兼职的,他们自发地训练,缺乏科学系统性的训练和保障,这导致参赛运动员水平较低,比赛对抗性差,甚至比赛的表演性大于对抗性,这种低水平的比赛甚至会给观赛者带来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误解,观赛者可能仅仅是对赛事出于好奇,很难培养稳定的观赛群体。
民族传统体育的来源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风俗、文化、节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风俗和节庆相对于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如中国人都知道端午节,都知道傣族泼水节,但与这些节庆相关的传统体育运动龙舟竞渡只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知名度较高,这种特征在区域性民族节庆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同样显著。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依托于知名度更高的民族节庆和纪念活动同时开展,在举办时间上有一定的固定性和集中性。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能够借助相关节庆和纪念活动迅速得到推广并获得受众,使自身得到相对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依附会削弱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影响赛事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打造出了一些精品赛事,在赛事规模和体系建设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如中华龙舟大赛、全国龙狮争霸赛、武林争霸赛等精品赛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这些赛事逐渐形成了体系,如中华龙舟大赛形成了分站赛和总决赛的系列赛体系。在疫情之前,中国龙舟协会都会在年初制订中华龙舟大赛赛事计划,每年在固定时间举办6场分站赛和1场年终总决赛,赛事影响力逐年提高,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原本的赛事计划被打乱,从2020年至今,中华龙舟大赛已经停办两年多,中国龙舟公开赛系列赛虽然每年仍然有赛事计划,但只有2021年举办了一站分站赛。与此同时,其他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同样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是在节庆时也会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取消。疫情对已经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体系造成了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冲击。
这场全球性的卫生安全事件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赛事组织和风险管理上提出了考验。首先在赛事组织上,由于疫情影响,赛事的举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赛事的组织者基本上延迟或者取消了比赛,赛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有预估到疫情的常态化,没有充分评估赛事延迟或取消给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会造成何种严重影响,没有能够采取相应措施以其他形式进行赛事的举办以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并维持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事业;其次在疫情得到控制期间举办的赛事之中,赛事现场防疫风险管控也缺乏科学手段。在赛场风险防控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较为严重,防控措施从严从重,层层加码,而忽略了科学性和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赛事的精彩程度和观赛者的观感体验。这充分暴露了赛事组织各环节应对策略的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包括赛事的组织者、赛事投资者、赛事执行者、赛事参与者以及从事与赛事相关工作的各方。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各方投入巨大的金钱和实践成本,如一场央视直播的中华龙舟大赛从筹备到举办大约投入1200万元,通过赛事的举办,主办方知名度得到提升,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赛事组织者获得相应报酬,运动员、教练员获得奖金和酬劳。但受到疫情的影响,赛事被迫取消和停办,主办方损失了有效的宣传渠道,赛事策划和执行公司损失了工作机会,长期停赛,俱乐部和运动员缺少了赞助和奖金,难以为继,这些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另外,即使赛事能够举办,由于防疫政策的影响,组织成本必然大幅提高,很多高水平运动员也无法参赛,赛事水平很难得到保障,赛事运营难度也将加大。
通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体育主管部门打造了一系列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这些赛事IP 影响力逐渐扩大,为体育赛事投资者和主办方所青睐。在疫情影响下线下赛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赛事主办方通过采用线上的方式办赛,但由于缺乏经验、准备不足,线上赛的举办形式大于内容,赛事的激烈程度低、观感效果差,参赛者和观众的满意度都受到了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IP 价值贬值,赛事影响力降低。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决定了赛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赛事影响力降低直接导致赛事相关收益的降级,影响赞助方的投资热情,影响赛事经费的投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见图1)。
自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坚持动态清零,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表率。抗击疫情的胜利再次表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生命力,受到千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形成的集体人格、记忆、意识,总能在关键时刻将人们重新联结在一起,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再次得到提升,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虽然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受到了外来体育文化的挤压和冲击,但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却展现了不可或缺的一面。当人们为了战胜疫情、提高身体健康状况而打太极、练八段锦时,民族传统体育就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而是更加诠释了其所蕴含的民族共同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这是不可替代的,这是篮球、足球网球等无法具备的特质。在当前疫情背景下,首先要坚定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的道路自信,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搭建平台,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体育赛事产业停滞的当下逆流而上,以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为媒介,牢固民族文化自豪意识。
疫情对观众的观赛模式产生了冲击,观众不能到场或者少到场观赛的模式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赛事组织者和策划者拓展赛事供给形式,提升供给服务。在赛事供给上利用多种渠道,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供给的方式,线下观赛要在尽可能保证在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做好服务,如采取增加检测入口、发放免费防疫物资、提供防疫知识等措施降低防疫工作对观赛体验的影响;线上观赛方式不仅要依靠传统的电视直播、大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小平台、自媒体,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特色环节吸引“网红”参与到赛事的介绍、宣传和直播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观赛,都可以设置线上系列活动,如赛事相关的知识竞答,线上创意赛事的举办,线上项目培训等。
打造竞赛与健身双轨发展机制。当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率不高,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举办为相关专业运动员提供了竞技平台,为观众提供了高水平的赛事表演,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也承担着普及传统体育运动的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创新竞赛的形式,增加竞赛趣味性,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来,让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如设置以家庭为参赛单位的家庭竞赛组,以亲子为单位的亲子竞赛组。
国外很多耳熟能详的优秀体育赛事IP,如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篮球职业联赛、英国足球超级联赛等,虽然这些运动项目不是这些地区独有,但一提到这些赛事IP就能想到这些国家和城市。一个成功且高知名度的赛事IP 不仅能够为赛事本身的发展吸引社会投资,还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赛事IP打造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传统体育赛事大多形成于某一区域或在某一民族中,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可以扎根区域,与城市文化氛围进行深度融合,将赛事元素融入城市文化之中,将城市名称、城市元素与赛事进行直接关联,形成城市办赛,赛事代表城市的城市赛事IP。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作为展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如何应对疫情的冲击,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既重要又紧迫的研究课题。相比于理论研究,实践上有了一定的尝试,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在线上赛事举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赛事计划被完全打乱、传统体育赛事的经费来源单一、赛事抗冲击能力较弱、线上赛事进一步削弱了赛事的影响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再一次警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远没有达到成熟繁荣的状态。加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才有明确的实践方向。因此,该文紧扣当下主题,对疫情下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者能够投入精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