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熟抗旱优质玉米新品种禾源17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和制种技术

2022-12-13 14:45:27邙光伟王养龙李梦媛魏晓东穆云森王艳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亚父本母本

邙光伟 康 亮 王养龙 应 飞 李梦媛 魏晓东 穆云森 王艳芝*

(1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河北围场 068451;3承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北承德 068359;4承德市水产工作站,河北承德 067000;5隆化县张三营镇政府,河北隆化 068156)

玉米在河北省粮食生产中起到支柱性作用[1-2]。2019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343.77万hm2,玉米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2.6%,占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1.9%,是第一大宗作物;2019全省玉米产量1 941.2万t,占全省谷物总产量的55.1%,占全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的52.5%。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审定玉米新品种300多个[3],新品种的创新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提升河北省玉米生产水平和促进玉米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部署种业核心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4]。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综合利用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种质创新的前提,是育种水平和能力提高的基础。21世纪开始,我国玉米育种领域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着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转基因与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得到普及,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应用于育种工作中,从而使玉米育种发展成一种兼具传统技术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一门新型学科[5]。综合利用多种育种技术和途径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是玉米育种与创新的关键;选育自交系的基础材料必须来源多样,遗传基础广泛。创制的杂交种应具有抗逆、广适、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特性,以满足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

河北省玉米育种队伍应按照“前沿引领、优势特色、协同高效、科学规范”的原则,整合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重点围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现代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突破性标志品种培育等开展联合攻关,集中力量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强化产学研结合、多主体(教科企)联合、多学科合作,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成果全面转化和广泛应用,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河北省种业高质量发展[6]。因此,应选育极早熟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要求选育早熟、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较当地主推品种增产5%以上、性状有明显改进的玉米杂交种[7]。杂交玉米品种禾源178是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CH09为母本、WW-04为父本组配而成。2018年7月21日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冀审玉20180069号)。

1 亲本来源

1.1 母本

母本CH09是以CH58×3410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遗传性稳定高产抗病自交系。1999年春从扎兰屯引入极早熟杂交种CH58,当年种植在资源圃里,抽雄时该品种抗病性强,抗寒、抗旱,籽粒容重高,2000—2001年选择植株矮、抗病性强、雄穗分枝少的优株进行自交和提纯。2002年将CH58和3410进行杂交,在抗病上有显著提高[8]。该杂交系主要特点是果穗大、籽粒容重高、出籽率高、抗病性好。出苗至成熟约110 d,需≥10℃活动积温2 200℃左右。幼苗绿色,叶鞘紫色,株高180 cm,穗位50 cm,全株16片叶,株型半紧凑,植株健壮,花丝红色,护颖绿色,花药黄色,穗长筒形,穗长14 cm,穗粗3.6 cm,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25粒,百粒重35.7 g,出籽率83%,单穗粒重108.5 g,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红色轴。

1.2 父本

父本WW-04(自选系)是以南9311变异株为材料采用系谱法加代自交选育而成。WW-04具有极早熟、抗病、抗冷、高配合力、抗倒、米质好、抗病性好等特征特性[9],具有超早熟、抗寒冷的玉米种质资源,适应高寒接坝地区广泛种植。生育期106 d,需≥10℃活动积温2 100℃。幼苗深绿色,叶鞘紫色,叶片有波纹。全株叶片12片,株型半紧凑。株高140~150 cm,穗位50~65 cm,雄穗分枝3~5个,护颖绿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穗长12 cm,穗粗3.8 cm,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28 g,红轴硬粒。抗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

2 选育经过

杂交玉米品种禾源178是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CH09为母本、WW-04为父本组配而成。2009年在围场腰站乡组合鉴定试验发现,CH09×WW-04组合产量高且极早熟,2010—2012年参加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的鉴定试验,2013—2015年参加承德市多点品比试验,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极早熟组春播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河北省极早熟组春播生产试验。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禾源178幼苗叶鞘紫色,株高达254 cm,穗位为75 cm,成株叶片数17片。穗长17.3 cm,穗行数16行,秃尖0.6 cm。株型半紧凑,雄穗分枝数4~11个,花丝绿色,花药绿色,果穗锥形。籽粒黄色,硬粒型,轴红色,出籽率83.4%,千粒重达280 g,生育期为119 d,无倒伏,无倒折。抗病性好,根系发达,抗倒性强。一般产量9 300 kg/hm2,高水平管理产量可达10 650 kg/hm2。

3.2 抗病性

2017年1月吉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抗大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感玉米螟。2018年1月吉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丝黑穗病,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病。

3.3 品质表现

201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禾源178籽粒含水量7.865%,粗蛋白9.4%,粗脂肪3.84%,粗淀粉73.78%,赖氨酸0.28%。

3.4 产量表现

禾源178于2013年参加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1 647.5 kg/hm2,较对照冀承单 3 号(10 594.5 kg/hm2)增产9.9%;2014年在下伙房乡进行品比试验,3个点平均产量达11 218.5 kg/hm2,较对照冀承单3号(9 906 kg/hm2)增产 13.2%;2015年在下伙房乡进行品比试验,3个点平均产量达10 710 kg/hm2,较对照冀承单3号产量8 784 kg/hm2增产21.9%;2016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881 kg/hm2,较对照德美亚1号平均产量10 315.5 kg/hm2增产5.5%。2018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林西、扎鲁特旗、阿旗、扎兰屯种植,平均产量9 888 kg/hm2,较对照德美亚1号产量9 057 kg/hm2增产9.2%;2019年在黑龙江(伊春市东升乡、五道岗农场、七台河市北兴农场、同江市临江镇、萝北奋斗乡)种植,平均产量9 771 kg/hm2,较对照德美亚 1 号(8 970 kg/hm2)增产 8.9%;2019 年在山西(新荣区卢家窑、林西县统布镇、阿荣旗查巴奇乡、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集宁区白海子镇)种植,平均产量9 574.5 kg/hm2,较对照德美亚1号产量8 848.5 kg/hm2增产8.2%;2020年在黑龙江(逊克县干岔子乡、同江市银川乡、鹤岗市五道岗农场、龙山农场、北安市赵光农场)种植,平均产量9 513 kg/hm2,较对照德美亚1号产量8 806.5 kg/hm2增产8.0%;2020年在吉林省敦化市、长白县、白山市、抚松县及珲春市种植,平均产量10 155 kg/hm2,较对照德美亚1号产量9 457.5 kg/hm2增产7.4%。

3.5 适宜种植区域

禾源178春播全生育期106 d,适宜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山西省春播区≥10℃有效积温2 200℃以上地区种植,特别适合在土壤瘠薄的北方寒冷贫困地区推广种植。

4 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

春播区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适时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5~6 cm为宜。在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4~5 cm为宜。疏松的沙质壤土,应适当深播,以6~8 cm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一般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平川地宜密,坡薄地宜稀。

4.2 田间管理

底肥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配施复合肥225 kg/hm2左右。拔节期施氮肥;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结合追肥培土。

4.3 适期收获

籽粒出现黑粉层、乳线消失,苞叶发黄即可收获。

5 杂交制种技术

5.1 地块选择

制种地块选在≥10℃有效积温2 305℃以上气候类型区。

5.2 隔离条件

空间隔离制种田与周围玉米生产田隔离达到300 m以上;时间隔离应掌握制种田与其他玉米生产田的花期错开25 d以上。

5.3 精细播种

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应以2∶4为宜,种植密度母本为6.75万~7.50万株/hm2,父本为1.80万~2.25 万株/hm2。

5.4 严格去杂

三叶期间苗,四至五叶期定苗和去杂。母本留特征特性及长势基本一致的苗株;父本可选留大、中、小三类苗。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前期去杂。

5.5 超前去雄

母本雄穗未露出之前,旗叶鼓肚时带1~2片叶去雄,并及时清理弱苗、小苗。

5.6 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及时全部割除,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肥水利用率、防止混杂、提高纯度。

5.7 收获晾晒

适时收获,严格穗选,挑出父本及杂穗。及时晾晒,种子含水量降到13%时为宜。

猜你喜欢
美亚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Fringe visibility and correlation in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with an asymmetric beam splitter
美亚生物科技
越南领美亚丝绸的历史和发展
丝绸(2018年1期)2018-01-25 01:00:28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1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中国种业(2016年11期)2016-12-01 05:43:51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种子科技(2012年1期)2012-01-23 08:33:52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应用初探
种子科技(2010年5期)2010-05-28 09: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