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噶尔皮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2-12-13 14:18杨修玟王琪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化

杨修玟,王琪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皮绣,即在动物的皮上进行刺绣而制作出的工艺品。皮绣发源于古羌,湟源地区为羌人的生息之所,此地区在清朝中期称为丹噶尔。古羌时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生活在这里的先民运用动物皮毛等材料进行创作加工作为装饰或崇拜物。虽然丹噶尔皮绣正式形成产业只有几年时间,但皮绣的发展空间、创新意识和产业的生命力不可限量。

1 丹噶尔皮绣概况

1.1 历史渊源

刺绣是青海高原上农家妇女喜爱的针线活。刺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皮绣作为刺绣的一种亦是如此。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刺绣的方法和载体都基本上相似[1]。皮绣最初在藏族服饰中用作装饰,在辫套、工具包等物品上可以看到皮绣的雏形。和羌人在血缘和文化上密切相关的藏族是皮绣传承的重要人群,藏族同胞在历代的生活实践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与动物皮毛的运用方法。

1.2 制作工艺

丹噶尔皮绣是一种在牛皮、羊皮等多种动物皮上用各色丝绒线、牛羊毛线、马尾、马鬃等原料,运用攒、绣、堆等多种针法制作而成的民间手工艺品。内容有人物、高原动物、山水景物等,根据不同题材、不同要求,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拥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是青藏高原民族民间艺术一绝。由于皮绣所表达内容的不同和运用材料的差异,皮绣在绣制过程中会用到多种不同的绣法,因此丹噶尔皮绣也可以根据运用绣法的不同进行细致的分类。

1.3 现代发展

随着皮绣产业的兴起,不同类型的皮绣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绣娘将世居于青藏高原的人们对于山水自然、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的认识融入其中,赋之以现代艺术价值。作品中大量展现青藏高原独特的历史文化、高山大河、戈壁草原、藏式建筑图景,传统与现代交织,生态与发展并行。如传统皮绣作品《藏羚羊》,该作品以独特殊的材质和独特的技法,将高原精灵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将高原动物的野性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2 丹噶尔皮绣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2.1 丹噶尔皮绣的艺术特色

2.1.1 绣制针法独特

丹噶尔皮绣能够流传至今并逐渐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它深厚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绣法工艺。最具代表性的针法有参针绣、平针绣、交叉绣。参针绣的对象大多是动物类作品,参针绣要求绣制时有一定的错落感,皮不像布,绣制过于整齐会导致皮革断裂,参差针绣既保证了皮底的完整,也突出了动物的毛发与质感。平针绣适用于大面积打底,有了底层的衬托在进行内容绣制时可增加作品的层次感。交叉绣则为皮绣技法中特有的绣法,交叉绣是运用两种不同的针法交叉进行绣制,比较常见的就是平针绣与曲线绣结合,平针绣铺底,曲线绣进行细节刻画,使作品在背景与细节各方面都精细地处理到。

绣制作品《藏羚羊》时所用的针法只有参针绣,材料经过绣娘的精巧加工,将普通的丝线变成藏羚羊身上一丝丝毛发,使藏羚羊的图案栩栩如生;绣制作品《狼嚎》时几乎囊括了皮绣所有针法,有交叉绣、分层绣、拉网绣、平绣等等,不同的针法表现出来的画面虽各有特点,但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平衡,相互制衡亦各有千秋。除去皮绣作品,在服饰中的皮绣针法更为巧妙,在辫套、外层轻衣等微小轻薄的地方由见功力。皮绣元素首先发现于古代羌族女子的服饰中,藏族女子辫套上可以绣制的地方虽小,但绣制成品的精细度不亚于皮绣完整作品的精致度。外层轻衣上的皮绣元素更是出色,因轻衣皮质相比于普通皮底更加柔软更加轻薄,所以对绣制者功力的要求更加严苛,在绣制时参针绣以铺底,曲线绣、交叉绣以勾勒丰富绣制内容,在最轻薄的衣服上表现出最张扬的绣制水平。

2.1.2 表现题材丰富

丹噶尔皮绣作品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按照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类、人物类、风景类;二是按照创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临摹类和创新类。

丹噶尔皮绣作品题材丰富,主要有动物、人物、风景三种类型,其中动物与人物居多[2]。皮绣最初目的为装饰,游牧地区的人民对于绣制内容的选择自然首先着眼于身边的动物,通过平时的观察,人们对于高原动物的特征形态了如指掌,绣制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另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娱乐竞技的场面也值得记录,这为皮绣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人物场景类由此产生。高原地区风景独特,但独特也意味着典型,所以风景类的皮绣作品典型但内容不及前两者丰富。

动物题材主要为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藏羚羊、牦牛等高原精灵,其中牦牛是丹噶尔皮绣中最具特色的形象。人物类的题材主要为历史人物、节日欢聚等。风景类主要为青藏高原的风景,如雪山、河流湿地等。

丹噶尔皮绣作品按照创作方法的不同分为临摹类与创新类。临摹类的作品主要体现为守正传承,早期形成的优秀传统作品代表了皮绣文化的底蕴,绣娘通过统一模板绣制出传统的皮绣作品历经多年,经久不衰。

创新类作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化产业的内部活力。皮绣产业也在现代社会中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为皮绣注入生机活力,皮绣产业积极与各方合作,广泛吸收多元文化创意,促进创新类的皮绣作品蓬勃发展,拓宽新的创作主题。

2.1.3 地域特色浓郁

各要素的平衡是丹噶尔皮绣十分突出的特点。丹噶尔皮绣注重内容的表现和背景的表达。色彩是丹噶尔皮绣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展现了丹噶尔皮绣文化的审美艺术水平。颜色的运用在动物类的作品中最为突出,在绣制中对丝线颜色的选择精益求精,追求更好的“真实”性。人物类作品中运用色彩最突出的地方在人物的服饰,作品中人物服饰的细节色彩鲜明,特色突出,表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像皮绣作品《雪域牦牛》《在那遥远的地方》,作品的中心是动物与人物,作品中心内容占据幅面三分之二左右,环境渲染有些使用牛羊毛绣制、粘贴,有些使用纯色毛线大范围铺设背景以突出中心内容。

丹噶尔皮绣对于地域特色民俗的表达也是一绝。如在藏族人民牧羊的场景中,将牧羊人、羊群与远处雪顶高山三者融汇于同一空间,场景辽阔,气势磅礴,彰显大美;在节日类型的作品中,藏族人民脸上的欢笑、特有的节庆气氛在图画中传达得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在表达日常生活类型的作品中,高原地区特有的饮食、服饰、信仰、自然崇拜、人生仪礼等民俗现象都有综合的体现。碗中的糌粑,绣制精细的藏袍,粗犷坚实的毡房,无不展示着高原人民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2.2 丹噶尔皮绣的独特价值

2.2.1 高原特色的实用选择

民间工艺美术的创造有着很大的自发性。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广大民众根据实际的需要,创作出各种民间美术品[3]。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丹噶尔皮绣亦是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丰富人们日常装饰,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古时湟源地区的人们文化资源相对匮乏,为丰富文化生活,心灵手巧的湟源人民试着在牛羊皮革或辫套等物品上绣出图案,经过漫长的积淀,展现地方文化资源与独特艺术追求的皮绣最终演变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刺绣类型。

如今皮绣产业顺应发展潮流,面向更加日常的方向去宣传,开拓更加广阔的皮绣市场,同时也有政府的支持,为皮绣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与向导。皮绣的创始人之一李永清女士在政策的帮扶下扩大皮绣产业,开设皮绣制技巧课程,倾囊相授绣制方法,为皮绣文化和技艺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对于解决当地妇女就业问题、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可见皮绣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2.2.2 高原特色的审美取向

丹噶尔皮绣的产生源于古时先民的物品装饰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赋予了独特的审美形式。人们通过皮绣装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皮绣作品传递高原的美丽。与大多文化产物相同,皮绣从最初用于装饰的目的逐渐向情感表达方向转变,用地域优势展现高原地区独特的审美艺术。

丹噶尔皮绣作品在意境表现、情感传达上也是一绝,作为爱情信物的绣花马甲不仅表达了制作者对于自己绣制技艺的自信,也述说着绣制者对心上人如火一般真挚热烈的情感。青藏牦牛在绣制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部位运用不同动物的黑色毛发,以达到明暗阴影对比的效果,牦牛在皮绣中浑身乌亮,乌黑的长毛随着清风卷起微微弧度,让人感到清风迎面而来。有关弯羊的作品在绣制时注重毛线颜色长短的选择,在突出肌肉的部分运用颜色较深的毛线,且注重描绘四肢的爆发力和背景对于作品主题的突出作用,由此可见在皮绣作品中弯羊傲立于雪山之巅,有力的四肢张扬着生命的蓬勃,牛羊毛粘贴的深色背景与弯羊相互映衬,展示了高原动物独有的厚重感,这是对高原自然之美的无声赞美。

描绘高原风景的作品也是值得考究的。雪山河流是丹噶尔皮绣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雪山的整体由深色毛线打底,白雪覆盖的山顶则用纯白的丝线进行叠加绣制,在白色的丝线下隐隐透出深色的山体,和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作品整体表达出的效果让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除了高山雪景,高原牧场也是描绘的重要场景,广袤翠绿的草场有着高原地区的辽阔与粗犷,交叉绣的合理运用使得青草与土壤融为一景、交相辉映,草地上雪白的羊群也为草场增添了一份纯真的生机。

皮绣与自然相互成就,青藏高原的自然景物为皮绣提供无穷无尽的灵感与素材,皮绣则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青藏高原的美丽。

2.2.3 多元一体的文化交融

河湟谷地处于我国中原文化和藏地文化、农业文化与游牧文明、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宗教文化与民俗的交融和过渡地带,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下,多民族、多类型文化并存、交融随处可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物类的皮绣作品,既可以看到彰显淳朴野性之美的牧民女子,也可以看到手执团扇丰腴华美的唐代仕女。隶属于不同文化类型的形象同时出现是文成公主进藏,促进汉蕃交流的现代影响。更有趣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藏獒,画面上赫然写着“神犬落人家,财运滚滚来”,它既承担着驱邪避凶的民俗功能,也有招财纳福的功能文化。两匹马搭配“路路富贵”,福禄双全;白菜,谐音“百财”,其上一只七星瓢虫,七星为“禄”,这些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皮绣的题材和表现空间,成为文化交融的独特象征。

3 丹噶尔皮绣发展前景

3.1 丹噶尔皮绣的创新发展

3.1.1 皮绣发展状况

目前丹噶尔皮绣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不抛弃传统的皮绣作品,保护皮绣文化的历史传承,同时也加强与各方的合作,重视发展新思想的萌发,为皮绣发展注入生机。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创新,让皮绣文化创新推广方式,促进皮绣产业创新发展。

3.1.2 皮绣发展困境

起源于青藏高原的皮绣,与我国四大名绣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先天的缺陷,起步较晚,材料稀缺,缺少有力的宣传,这导致整个皮绣市场受众少,皮绣文化内部创新发展意识不明显等问题,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人们对于皮绣这一项艺术了解并不深。

3.2 皮绣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3.2.1 创新发展思维,加强校企合作

皮绣产业的发展要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皮绣作品的主题,创新皮绣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将传统的皮绣跟随时代、结合潮流,调动创新思维,丰富皮绣的主题内容。政府要立足战略高度,加强对皮绣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视,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同时皮绣产业也可以和高校积极进行合作,发挥人才优势,实现内涵式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3.2.2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皮绣品牌

皮绣产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推广。皮绣公司要搭乘互联网和自媒体快车,实现皮绣销售的便捷化、自由化,扩大皮绣的销售渠道。深挖皮绣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开发文创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实现皮绣的销售增量。

4 结语

丹噶尔皮绣承载着厚重的高原多民族文化,是青藏高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历史、审美和实用价值。丹噶尔皮绣中独特的绣制针法、丰富的表现题材、出色的呈现效果都蕴含着高原文化特色,而这些艺术特色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方式融入并影响着湟源以及高原地区人们生命和生活。现如今为进一步推广丹噶尔皮绣,皮绣产业在努力寻找创新发展之路,而我们也可以运用自身对丹噶尔皮绣的理解,通过文化的道路对这一高原文化遗产进行探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