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东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山西 长治 046500)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正在向规模化转变,随着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养猪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加之一些养殖人员缺乏知识和防疫意识,传染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对规模猪场防疫体系存在问题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我国养猪业健康有序发展。
1.1 基础设施不足许多大型养殖场的建设并未严格按照防疫的要求,设计布局不合理,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没有严格划分,设置过于简单、粗糙,缺乏基础设施,如照明条件不理想,缺乏通风条件或通风不彻底,存在同一猪圈内饲养不同猪品种和日龄的生猪,猪圈内卫生较差污水满地,一旦出现传染病,无法隔离病猪,不利于疫情控制。
1.2 疾病防控意识淡薄养猪场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生猪养殖和销售过程,对猪病的防疫意识较低,对疾病传播速度不了解。同时,抱有侥幸心理,员工的专业素质很低不能应对突发疫情,进而导致疫情蔓延。许多周边地区的养殖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较低,养殖人员的技能培训不足,对该病的病源了解不够,对该病造成的危害不重视,增加了该病的发生率。当病区较大时,不能有效应对,不能迅速正确诊断猪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有些兽医依靠经验治疗,造成养猪场用药不足或过量,效果差,不利于提高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
1.3 缺乏完善的传染病应急预案大多数养猪场都缺少完善的流行病应急预案。由于养猪场数量众多,没有合理的应急预案,出现疫情时不能有效应对,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一方面,缺乏应急预案,猪场管理人员无法在疫情暴发前对疫情进行预判,无法探讨预防措施。另一方面,疫情暴发后,没有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不能及时处理疫情,也不能及时控制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会给养猪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4 免疫方法不当在我国,大部分猪流感都是通过疫苗来控制的。因此,稳定安全的疫苗、准确的接种时间和操作步骤对预防猪疫病非常重要。但我国猪防疫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防疫时间概念等。
1.5 养猪场未进行彻底消毒养猪场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日常需要定期消毒,而养猪场现状是,许多养殖户为了降低养猪场的成本投资,不对养猪场进行定期消毒,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消毒设备。只有一些相对较小的农场会采用机械喷洒的方式消毒,这种消毒方式会存在一些死角,容易留下隐患。此外,也有一些养殖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和学习,不能严格控制配置的比例和消毒剂的浓度,导致消毒剂消毒不符合要求,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 科学规划养猪场选址和布局对猪场建设,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选择适合种畜生长的地方。选址时,首先对当地的环境、土壤、空气等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猪的生长需求综合考虑后选择最合理的位置建场。猪场要有清理卫生的水源,要设计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还要建设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以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2.2 建立完善的猪病监测体系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在养猪场开展传染病检测工作。预防性检测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控制疫病,还能了解猪的生长情况。
2.3 完善猪场的消毒体系消毒是防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消毒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还可以改善养殖场的环境。要根据养殖场布局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合理消毒,避免出现死角。最直观的方法是用化学品消毒。温度不是特别低时,建议用碱性水消毒,温度较低时,用石灰水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双氧水处理,对猪舍的杀菌效果较好。此外,要给生猪提供一个空气新鲜安全舒适的环境。疫苗是预防流行病的有效方法。兽医需根据不同季节制定合理的防疫接种和引种方案,及时为猪接种。
2.4 完善生猪养殖管理体制生猪养殖管理需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期、生长特性和免疫能力进行针对性的饲喂管理。猪的饲料需要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搭配,以保证猪摄入充分的营养和营养均衡。不能简单地以加速生猪生长为目的,也不能用泔水等厨余垃圾来喂猪。要做好猪舍卫生工作,处理猪粪,及时排出猪场污水,定期清理猪舍,确保猪场良好的卫生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流行病紧急预防计划,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体系,规范预防接种,全面控制养猪场的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在正常状态下促进生猪的良好增长,实现大规模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