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广宪
(梁山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梁山 272600)
羊肉富含高蛋白,且属于低脂食物,与当今人们饮食需求相符,因而肉羊养殖前景十分广阔。肉羊是节粮型草食家畜,养殖投资成本低、见效快,可有效利用山地草坡、退耕地或农闲地等牧草资源开展养殖。由于传统的放牧方式会破坏自然环境,因而目前规模化羊养殖方式逐渐向舍饲方向发展,且逐渐成为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羊的重要饲养模式。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羊的饲养管理,应选择适合的育肥方式、运用科学育肥方案、把握育肥技术要点,确保肉羊育肥成效,进而提高羊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
1.1 放牧育肥其优势在于饲料成本较低,但牧草品种会对育肥效果产生影响,因而规模化养殖通常不选用此种育肥方法。具备饲养环境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主要是针对羔羊或丧失种用作用的老残羊实施放牧育肥。而饲料营养价值需求较高的公羊或母羊,则选择应用混合育肥或舍饲育肥方式。
1.2 舍饲育肥舍饲育肥是规模化养殖场的主要育肥方式,即在建造完成且舍内条件良好的羊舍中集中育肥。舍饲育肥时需要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支持下,为育肥羊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而使之于育肥期间可快速育肥。舍饲育肥方式利于实现高效育肥,可缩短育肥周期,且适用于各个季节,可取得良好的育肥效果。
1.2.1 环境要求 舍饲育肥模式下,要提供良好的羊舍居住条件,密集型喂养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并应用高品质饲料,做好舍饲环境的防暑保温措施以及通风处理,保证羊舍得内的空气质量及地面清洁度。应有专业场所储存饲料,以防饲料变质影响育肥效果。
1.2.2 饲料要求 舍饲育肥模式下,要确保饲料中精料的适量添加,精料中应含有玉米66%、豆饼22%、麦麸8%、盐1.5%、骨料1%、尿素1%、细贝粉0.5%等成分,配比应依次为,除此之外还要在饲料中加入适量微量元素。粗饲料的成分主要是玉米秸秆,应结合规模化养殖场所在区域特点,添加适量的花生秧或地瓜秧,也可添加部分豆秸。应结合养殖羊育肥阶段的不同合理调节精粗饲料的配比。
1.2.3 喂养方法 育肥羊第一个月喂养时,饲料中精粗饲料的占比为60:40,一个月过后二者配比应各占为50%。育肥羊时采用混合配比饲料时,需要结合羊的月龄控制饲料投喂量,体重介于20~30kg、月龄为4~5的育肥羊,饲喂量应保持在0.8~0.9kg/d;体重达到30~40kg、5~6月龄的育肥羊,应适当提高日饲喂量,即每日饲喂量应超过1.2kg,但不能高1.4kg。6~7月龄达到后且育肥羊体重增至40~50kg时,日饲喂量应提高至1.7kg/d左右。
1.3 混合育肥混合育肥方式是将放牧育肥与舍饲育肥结合应用,即育肥羊饲养时应以营养物质保证为前提,再适当应用放牧方式节约育肥期间的饲料成本,进而有效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混合育肥模式下,应将饲料及料草的喂养关系平衡作为重点,每日育肥羊应放牧3~6h,且要给予一次或两次饲料喂养。规模化养殖场附近具有良好放牧区时方可选用此种育肥方式。
2.1 羊舍选址与建设
2.1.1 羊舍建设地选择 规模化养殖的特点是饲养羊的数量较多,因而要求羊舍空间充足,需要结合育肥羊数量、规模及资金情况合理规划羊舍,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在养殖环境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羊舍建设成本。需选择地势高、水源育足、排水良好且干燥通风的区域建设羊舍。
2.1.2 羊舍修建 规模化养殖场应建设楼式羊舍,羊舍宽度、高度应分别控制在4~6m、2~3m。应结合育肥羊数量确定羊舍长度,按照1.2~12.5m2/只,计算成年育肥羊的占地面积。应于羊舍附近建设育肥羊运动场所,在运动场周围栽种高大乔木。利用木条、细木或竹条等材料作为楼板,按照1~1.5cm的间隔设置床面木板,确保羊排泄物可直接落于地面。
2.1.3 养殖区域划分 育肥羊养殖时需要结合养殖品种合理划分养殖区域,除了设置公羊圈、母羊圈与羔羊圈外,还要设置单独的育肥羊圈,并应设置好饲料存放区、污物处理区、疾病治疗区等,并应保持各个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特别要注意控制好养殖区域的环境卫生。
2.1.4 育肥羊舍清洁消毒 应于育肥之前应做好育肥羊舍全面清洁,并利用氢氧化钠等消毒药剂消毒养殖环境及饲养用具,消毒剂干燥后,应对圈舍做密封处理,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羊舍,48h后需打开羊舍门窗进行通风。
与模糊综合评判相比,层次分析法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为的判断模糊性,当过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模糊性的因素出现时,就会使得层次分析法受到相应的影响[3]。
2.2 育肥方案优选育肥羊饲养管理前应明确育肥方式,确定常规育肥或高强度育肥。高强度育肥对育肥技术有较高要求,投入成本也较高,但育肥羊增重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常规育肥方式育肥时间长,羊体重增速相对较慢,但育肥成本比高强度育肥更低。规模化养殖场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根据本地自然资源合理确定育肥方案。
2.3 育肥羊引种管理育肥羊引进时,要避免将带病羊引入养殖场。需要结合规模化养殖化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地理位置,根据本地饲草饲料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确保羊可顺利生长发育与育肥增重。应在春秋两季温度适宜时节引种,新羊引进当日只需提供少量清水及干草,不可提供饲料,需在单独羊舍内隔离饲养并加强引入品种检疫,密切关注新引进羊的生长状态,观察14~21d确认为非带病羊后方可转入育肥羊舍集中饲养管理。
3.1 优化养殖管理方式育肥期间应重点关注育肥羊的精神状态,若发现其存在精神状态不佳、进食食水不正常或存在应激症状,需要由专业兽医及时诊断与治疗。同批次育肥羊,应结合性别、年龄、体质强弱情况划分为多个育肥组,并实施驱虫及健胃处理。育肥期间需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定期做好饲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应结合育肥羊体重、数量科学确定日粮定额配比,可将适量保健药物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以增强育肥羊的免疫力。应重点关注断奶羔羊的养殖管理,确保科学饲养、保证营养充足,以使之顺利转入育肥期。繁育过程中,需筛选无繁殖障碍、精力充沛的公羊及母羊实施交配。
3.2 合理应用育肥技术育肥羊饲养管理时,需按照之前选定的育肥方案为依据科学开展饲养管理,并应合理应用育肥技术。
3.2.1 育肥羊常规饲养管理 育肥羊每日投喂次数应为2~3次,应定时定点投喂,且每次投喂量应保持一致。投喂过程中应对育肥羊进食情况给予密切关察,并训练羊群于固定位置采依,以免出现羊抢食现象。育肥羊舍、育肥羊运动场所均要安装适量饮水设施,并确保饮用水清洁与充足供应。每日首次饲喂时间应于6~9时进行,饲喂前应全面清洁饲料槽。9~12时可将羊驱赶至运动场所,羊群运动期间,应做好圈舍粪便处理与清扫消毒。14~16时期间给予第2次饲喂,之后再次驱赶羊到运动场活动。18~20时期间给予第3次饲料投喂,饲喂的同时给予充足饮用水。夜间22时至第2日期间应确保饲料槽中有充足青干草,以便育肥羊夜间进食。
3.2.2 羔羊早期育肥饲养管理 羔羊早期育肥过程中,需要筛选体格强壮、性早熟的公羊作为育肥种羊,采取舍饲养殖方式,给予50~60d的高强度育肥。羔羊采取母乳补饲养殖方式,尽可能提前开食,每日为羔羊提供2次谷物为主的饲料投喂,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豆饼或苜蓿干草等粗饲料。羔羊达到3月龄、体重超过25kg后可集中上市。若羔羊体重不足,则需持续饲喂,上市时间不可超过4月龄。
3.2.3 断奶羔羊育肥饲养管理 断奶羔羊育肥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预试期,二是育肥期。
(2)育肥期饲养管理 断奶羔羊体质良好、体重达标后可实施育肥,主要饲喂饲料应为青贮玉米,日粒中青贮饲料的占比应不低于67%,最高含量应为87%,育肥时长共计80d左右。在羔羊年龄增长的同时,需要逐步提高日粮投喂量。待羊成年后,需要结合羊品种、体重,根据预期增重目标选择适合的育肥方式,在此期间可将舍饲育肥与放牧育肥两种饲养模式结合应用,并且可采取高强度育肥方法,以使成年羊的体重快速增加。
3.3 加强育肥期间羊舍环境管理育肥过程中,羊舍环境会对育肥羊的生长带来一定影响。若是育肥羊舍环境清洁度不足,可能会滋生大量细菌,会导致羊患有疾病,进而抑制育肥羊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育肥羊死亡。为此,育肥羊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羊舍环境管理,以切断细菌传播途径,降低育肥羊的疾病发生率。育肥期间应每日定期打扫羊舍,发现育肥羊舍内排泄物过多时也应及时清洁。良好天气情况下,应做好羊舍通风,排除羊舍内的高浓度氨气,保持羊舍内部空气清新。需要及时清理饲料槽、饮水槽,并且需要定期对饲喂器具及育肥羊舍环节进行清洁消除,以防羊舍接触病菌而感染疾病。养殖区域若细菌或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每周实施一次全面消毒,防止日龄或批次不同的育肥羊交叉感染。
3.4 做好驱虫管理在育肥羊养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羊,若育肥羊出现进食量下降或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针对性诊断病情,采取适合的药物针对性治疗。若发现育肥羊患病,需要及时采取防疫控制措施。应针对全体育肥羊进行驱虫处理,可采用药浴驱虫,也可利用体外涂药驱虫。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西药涂抹在羊体表,以达到驱虫目的,并且可在西药应用的同时利用中草药泻火与驱虫,从而增强羊群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率。
3.5 加强免疫接种育肥羊饲养管理中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通过疫苗定期接种预防疾病,降低育肥羊感染疾病的几率。免疫过程中应针对性实施免疫监测。规模化养殖场可建设实验室,免疫的同时实施检测,在符合免疫条件后再开展疫苗免疫接种工作,防止因免疫注射条件不符合的情况下盲目注射疫苗而影响免疫效果。免疫检测时,需要定期检测免疫羊群的抗体浓度情况,若免疫后育肥羊抗体水平仍较低,则应及时淘沟,以净化种群,降低羊疾病发生率。
3.6 科学应用现代繁殖技术为增强育肥羊的质量,可引入现代繁殖技术。传统养羊业发展中,通常是在羊群自然发情后再交配繁殖,因而养殖效率并不高。规模化养殖场则可基于现代繁殖技术应用,利用孕酮等外援激素刺激母羊卵巢以使之集中排卵,或是采取人工授精方式促进母羊快速繁殖,实现产羔率提升,并提高羊质量,进而为规模化养殖场育肥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面对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育肥羊饲养管理方面应基于科学饲养原则,选择符合养殖场所在区域地理条件及饲料饲草条件的育肥方式。应以舍饲育肥模式为主做好羊舍选址、建设、规划,并加强育肥饲养前的羊舍清洁消毒,明确育肥方案,做好引种管理,为育肥羊科学饲养管理做足准备。育肥羊饲养管理期间应优化养殖管理方式、合理应用育肥技术、加强育肥期间羊舍环境管理、做好驱虫管理、加强免疫接种、科学应用现代繁殖技术,确保不同阶段羊均可取得良好的育肥效果,通过肉羊育肥效益提升驱动规模化养殖场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