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巴氏杆菌病的有效防治

2022-12-13 08:21:28李宏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氏杆菌病鸡

李宏宇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禽巴氏杆菌病是细菌病,也称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家禽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因该病时常伴有强烈的下痢特征,故又称禽霍乱。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败血症、强烈下痢、关节炎和肉髯水肿等。该病分布十分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也有发生的报道。该病发生,会给养鸡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禽户一定要对该病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 病原特点

该病的病原体属禽类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原菌为卵圆形小杆菌,不聚集,刚分离出的小杆菌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该病原菌对消毒药较为敏感,对其抵抗力不强,如1.5%漂白粉或1.5%石炭酸或0.03%升汞等,均可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杀灭。该病菌在自然干燥条件下存活时间不长,如温度超过55℃26min内就会死亡。该病菌此较适应寒冷的条件,尤其对零下的环境抵抗力更强,如在寒冷的季节将病死禽深埋土壤中,其病菌可生存达半年之久。

2 流行特点

病禽和带菌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在全球多地散发,偶尔成地方性流行。各种家禽及多种野禽都可感染此病,一般讲,青年禽和成年禽多发,而雏禽发生较少,其中尤以成年禽中的肥胖者或产蛋量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病的传播主要是对引种把控不严,从疫发区引进了带菌的家禽。带菌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临床上几乎观察不出发病症状,但体内却带菌,并且时常向外排泄病原菌,进而污染到周围的环境。如有些看上去健康无病、饮食和活动都正常的家禽,其呼吸道中可能已经存有毒性较弱的巴氏杆菌,一旦各种诱因突然降临,导致家禽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就可引发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果此时家禽的饲养管理跟不上,禽舍通风、防寒、保暖工作不到位,或长时间阴雨导致湿度增大等,就会在较短时间内诱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经分析,病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可污染饲料、饮水、工具和整个场地。此外,场内外的家畜、飞禽,蚊、蝇等昆虫等都可能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该病的传播途径通常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如飞沫或尘埃传染呼吸道,饲料和饮水传染经消化道。该病的流行特点主要是传播速度稍缓,而且有间隔。

3 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性和慢性型。

3.1 最急性型该种类型多发生在该病的初期。发现个别鸡只突然死亡,而之前看不到任何异常症状。整个鸡群前一晚上还都正常啄食、饮水和活动,第二天早上却发现部分死亡,且大都是一些较为肥胖和产蛋率较高的母鸡。

3.2 急性型这种类型的病鸡表现精神不振,脱离鸡群,活动减少,羽毛散乱,翅膀下垂,嗜睡等症状,随病情发展食欲停止,现口渴状,呼吸急促,口和鼻中开始流淌带泡沫的粘液,继而又排出各种颜色的稀粪。鸡冠和肉髯变成青紫色,并肿胀。此时的病鸡体温可达42~43℃,最终痉挛而死。该病通常是2~3d死亡,没有死亡的则发展为慢性型。

3.3 慢性型该类型基本都是由急性转变而来。病鸡主要表现趾关节肿胀化脓,走路跛行,鸡髯明显肿大。一部分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鼻窦肿大,鼻流粘液。也有一部分慢性型病鸡经过数周后死亡,剩余不死的,康复后也是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所以要一并处理掉。

鸭和鹅感染的临床症状略有不同。鸭和鹅一旦感染,发病和死亡都非常快。其表现症状为精神不振,尾翅下垂拖地,嗜睡不醒,食欲废绝,现口渴状,体温升高达43~44℃以上,粘液不断从口和鼻内向外流淌,由于呼吸困难,不停地张口摇头,整个身体也随之摇摆。随病情进展开始剧烈下痢,向外排出大量的白色或绿色稀粪,稀粪中混杂血丝,并伴有难闻的恶臭味,全身瘫痪,无法行走,最终死亡。病程1~2d,且5周龄以内的雏鸭和雏鹅多发。

4 病理变化

4.1 鸡最急类型的病鸡,由于发病至死亡非常迅速,常发现不到十分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的明显病理变化就是肝、肾、脾、心等脏器发生肿大,发炎,表面有出血点或血斑,十二指肠发生卡他性炎症,鸡腹膜及皮下组织有出血点。慢性型多为鼻窦肿大,肉髯肿大,关节发炎并伴有渗出物,卵巢变性。

4.2 鸭和鹅病变同病鸡的病变大体类似。雏鸭关节性病变的特征是关节面表现粗糙,上面附着一层近于橙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深红色的肉芽组织,关节囊变厚,切开可见内部含有浅红色混浊的液体。心肌坏死,肝脏呈脂肪变性,部分有坏死状。气囊和胸膜出现纤维素性炎症。

5 诊断要点

可根据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工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检验。如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应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也可以选择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病原体分离可采用气管、鼻窦、喉部和各脏器渗出物培养。针对血清学试验的结果,还须从群体来考虑,个别阴性者也不能确认未被感染。

6 防治方法

6.1 预 防养殖户应切实加强养鸡场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认真落实鸡场内各项消毒卫生制度,在引入种禽和苗禽时,必须从确认无疫的禽场购入,严禁从发生过疫情的禽场购买,力争做到从源头疫病控制,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对从外面购进的家禽,也应隔离饲养2~3周,在隔离饲养期间,最好有专人对其认真观察,避免和杜绝带菌鸡进入到鸡群。如果是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分群饲养,尽量不混群饲养。

如果发现了病死禽,应第一时间将其挑捡出,进行彻底焚烧或深埋处理,鸡舍和场地及所有用具包括工作服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以防同鸡群啄食造成传染扩散。

6.2 免疫接种近年来,我国研制出一款禽霍乱蜂胶菌疫苗,实际应用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免疫效果。实践证明,该疫苗在对8周龄左右的鸡实施免疫接种后,免疫期可达5~7个月。如每只鸡胸肌接种约1mL,在3~6个月内保障能达到96%。该疫苗的安全性也非常高,基本没有不良反应。有个别鸡接种后偶尔出现减食和精神不振的状况,在不足1d的时间内便恢复了正常,以后再无不适症状出现。

6.3 治 疗在彻底清除病、死禽的同时,对其他暂无症状的健康禽,马上饲喂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控制再有病情发展。如选用磺胺喹恶啉加入饲料中,其比例为0.07%~0.1%,兑水的比例为0.03%~0.05%。首次用药3~4d,停2~3d后再服一次,然后视情况定是否再服用。也可选用敌菌灵,25~35mg/kg.bw,实施口服,第一次可加1.5倍用药,2次/d,连续服用3~5d,对出血性败血症有一定的疗效。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氏杆菌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