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军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昆明 655200)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显著扩大,为了保持畜牧业市场效益稳步上涨,稳定畜整体数量、基本体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规范畜禽养殖成为重中之重。本文着重探讨规范化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防治要点,为养殖业应对环境污染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1.1 水资源污染在养殖过程中,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动物排泄物,二是饲养产生的食物废渣。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产生大量养殖废水,不合理的排放动物粪尿等会污染环境,加之养殖人员不注重环保,缺乏环保意识和处理能力,没有将产生废水、废物按要求处理再排放,若直接排放废物掩埋于土壤,或借助雨水清洗渗透低下,则导致河流河道的污染,长此以往,会产生过量的致病菌污染河道及地下水,对人、动植物产生严重危害。此外,产生水污染会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破坏生态平衡,长期会影响人类正常用水。
1.2 土地资源污染由于部分养殖户对动物排泄废物组成成分的不了解,误以为直接排放便可作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故不经过特殊妥善处理,便随意填埋,又因现在养殖要求,为增加家畜质量,饲料中多添加抗生素等兽药添加剂,饲料内添加剂会随着家畜排泄排出体外内,其内多含重金属无法被土地代谢转化,导致有害物质长期存在土壤中,会对养殖区域及附近土壤造成土地污染,改变土壤内微生物的组成成分,长此以往会影响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的生长,严重者会造成农产品减量减产,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中国人口众多,属于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尤为重要,土地资源保护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1.3 空气环境污染随着现代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物等管理逐步加强,但部分养殖场忽略了对空气环境质量的检测,因此极易造成空气污染。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家畜数量不断上升,排出的有害气体也在逐步增多,致使空气质量降低。家畜的排泄物及粪便羽毛是诱发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空气中常弥漫腥臭难闻的气味,影响空气清洁度,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场空气污染的监控,开展空气净化工作。降低空气中的异味,合理、科学的排放动物废物,最大程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还以人类健康的环境生存。
2.1 加强动物疫病对环境危害的宣传畜牧养殖业常发生动物疫病对环境污染严重。常见疾病: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羊小反刍兽疫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不仅直接导致养殖户承受经济损失,还对当地环境产生不好影响,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故本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防控消灭病原是避免本病扩散的首要措施。由于地区文化水平的差异,对动物疫病,并非每位养殖户都十分了解,因此要做到定期委派专职人员,到养殖户家中宣教各类动物疫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危害、环境污染等内容,做到专项辅导,落实到具体人头,通过反复、详细的宣传讲解,使每一位养殖户均能够了解疫病的病因、致病特点,以及疫病失控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做到环境保护、规范养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防范意识。
2.2 加强饲养管理,管控饲养环境养殖业的环境保护因从源头做起,对动物饲料、排泄物重点管控。养殖场的规划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我国动物饲养的要求,设置污水间及粪便回收系统等必要环境保护措施,合理规划净化地点。提倡开展封闭式饲养管理,同时还应完善相应的消毒制度,比如工作人员的鞋子、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等都应保持清洁,暴露在外的工装需要定期消毒,外来人员、车辆均不能随意进出养殖场,如需进入动物养殖区需要进入的人员必须严格消毒后才能通行。避免因人员流动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2.3 规范应急处置为积极应对养殖业环境污染处置,有关部门应尽早做好防范,着重强调岗前培训。一旦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能第一时间追溯到责任单位,专责人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农畜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反馈,立即按照防控预防预案应变执行,地方政府作为带头单位,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合理调配疾控中心、畜牧业、市场管理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灵活应对。对发生污染的养殖场进行封闭管控,对所在区域的牲畜饮水饮食、环境植物进行采样,随机进行质量检测。迅速通知周边10km以内的养殖场彻底消毒,注意管控。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国家综合发展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但如若造成污染,影响极其恶劣。规范畜牧养殖,改善养殖户的排污能力,应作为防范措施之一,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养殖场排污排放定期检查,确保规范化畜牧养殖朝着绿色无害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