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绵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度分析

2022-12-12 15:57邓田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文/邓田容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提要]本文基于成德绵一体化发展背景,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成都市、德阳市和绵阳市三地2008~2019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联度进行分析。根据两者关联度实证结果得出,成德绵三市总体就业情况和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第一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关联性最弱;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最大,显著性最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效果稍弱,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还有待加强。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优化措施,以实现成德绵地区产业和就业协同发展。

引言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资源合理配置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成都、德阳、绵阳是四川省经济实力水平位居前列的三大城市,且成都作为四川省经济支柱之首,经济实力雄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成德绵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依然处于不均衡、弱关联的状态。众多学者都探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Fisher A G B(1939)首次提出了三次产业论,将产业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20世纪中期,Clark C(1978)提出了有关产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理是在三次产业论的基础上诞生而来,它表明产业结构会随着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很好地揭示了产业与就业之间的变化趋势。John(2005)认为是由于劳动力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失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调整,国内众多学者也开始关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陆梦娟(2016)利用全国数据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的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华德亚和汤龙(2019)通过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大小,结果发现,因为受多种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二者发展也呈现失衡的状态。夏四友等(2020)通过将全国地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研究了各地带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两者的协调度演变态势分异,东部地区协调度更高,而西部地区两者的关联度更弱。刘强和李泽锦(2021)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就业结构调整,可以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地区劳动者就业的人数以及就业质量。因此,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否协调必然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深入分析成德绵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性,以期促进成德绵三市产业布局优化和就业资源有效分配,对推动三市产业就业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成德绵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现状。如图1所示,在研究期间,成都市的第三产业相比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始终处于前列。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和就业占比在不断上升,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说明成都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将该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同时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吸纳就业人口,全社会就业总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由于国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第二产业的GDP占比和就业占比都相继减小,其中第二产业GDP占比下降的范围更大,到2017年两者才逐渐接近;第一产业GDP占比和就业占比都呈现递减状态,但两者占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成都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图1)

(二)德阳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现状。如图2所示,在研究期间,德阳市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表现出绝对优势,这是因为其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型城市,第二产业较发达。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表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第二产业占比缓慢下降,两者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表现出相反的状态,第二产业就业占比处于三次产业中的最低,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占比波动趋势较接近,说明德阳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匹配程度高,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且就业总人数波动范围较大,表现出了不稳定性。(图2)

图2 德阳市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占比结构图

(三)绵阳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现状。如图3所示,绵阳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但2016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位列第一;由图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在2015年之前,GDP贡献率最小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却达到最大,在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比接近45%,此后逐年递减,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比较接近,演变速度缓慢,但是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在2011年就超过了第二产业就业比,说明绵阳市的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但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较弱。(图3)

图3 绵阳市三次产业产值及就业占比结构图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指标数据选取。本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来研究成都、德阳、绵阳三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强度。灰色关联度模型是反映多变量或者多系统之间变化趋势的一种统计模型,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来探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演变规律,具有计算简单、客观科学等优势。该方法首先需要设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其中以产业结构调整系数作为参考序列,产业结构调整系数=(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并设为X0(t),其中t代表时段,t=1,2,3,…,12;比较序列选取全社会就业总人数、一二三产业就业占比四个指标,设为Xi(t),(i=1,2,3,4;t=1,2,3,…,12),其中i表示第i个指标,t表示第t时段。

(二)模型建立

1、数据预处理。由于所选取的各个研究变量的计量单位不相同,为了消除不同量纲对于结果的影响,首先采用均值化法对两个序列进行预处理。计算公式为:

其中,Xi(t)为第i个指标中的第t时段的数据。

2、求差序列、极大差和极小差。计算公式为:

其中,△i(t)为两个序列的差值,同时在所有t时间段内,找出两级极大差和极小差分别记为△max和△min。

3、计算关联系数r。利用Matlab 2018软件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ri(t)表示参考序列与第i个指标序列在时间t时的关联系数,ρ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1],一般取ρ=0.5。

4、计算关联度并排序。为了综合比较各个子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程度,基于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采用平均值法计算关联度并排序。公式如下:

其中,μi为研究期间参考序列和各个比较序列关联度,取值范围一般为0~1,μi越大,说明两者之间关联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三)实证分析。将数据按照灰色关联度模型步骤操作,使用Matlab 2018软件计算的关联系数表如表1所示。(表1)

表1 初始化变换后的参考序列X0与比较序列Xi的关联系数一览表

其次,利用公式(4)计算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度并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由表2中的实证结果可知,成德绵三市的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度较高,并且都处于各市的第二、第三位,其中成都市的第三产业劳动力结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关联度达到了0.7953,而绵阳市两者之间的关联作用在三市中最弱,关联度为0.6026,这与各城市发展定位和经济实力息息相关,成都市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打造第三产业就业环境,因此第三产业就业对产业结构的作用较显著。各市的第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联性最强,成都和德阳的相应关联度都排在各自的第一位,绵阳的处于第二位,但是从数值来看,绵阳的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达到了0.8691,在三市中位居首位,这主要是由于绵阳市是一个电子工业城市,第二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成都市的二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度相差无几。从第一产业来看,三市的关联度都比较差,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第一产业发展较缓慢,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传统农业技术发展缓慢,收益甚微,同时由于劳动力知识水平有限,导致第一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从总就业情况来看,绵阳市的关联度要高于其余两市,因此成都、德阳还应协调劳动力与各产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提高总体关联度。

表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度一览表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本文基于成德绵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运用了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成德绵地区2008~2019年共12年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系数进行了计算,通过结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成德绵三市的总体就业情况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较差,且三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第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性最弱,说明劳动力分配不合理问题严重,第一产业产值较低,却占用了大部分的劳动力,反映了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二三产业的发展大环境;第三,第二产业就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最大,关联性最强,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且德阳和绵阳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发展基础雄厚;第四,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稍弱于第二产业,说明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力度不够,还需继续调整,其中成都的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联性更强,因此在成德绵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成都还需做好带头作用,扩大产业优势辐射范围,引领德阳、绵阳同步向前,促进各地区就业和产业的平衡发展。

(二)建议。针对以上实证结果,为了促进成德绵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的平衡发展,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优化调整第一产业,释放剩余劳动力。农业是成德绵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性,第一产业发展落后,劳动力不匹配。因此,政府应加快传统农业体制改革,改善农业生产相关制度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根据各城市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特色主导农业,加强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推动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综合农业发展体系格局,提高农民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增产;同时,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领域,改善第一产业产值过低、劳动力过多的局面。

2、稳固发展第二产业,提高从业者技能。由于成德绵地区前期都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因此第二产业中的电子、钢铁等工业都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随着成德绵一体化的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因此,成德绵应积极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改变传统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绿色工业,引进先进制造业技术并应用于传统工业生产中,减少第二产业无谓损失;培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第二产业发展大环境,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这是推进成德绵一体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处。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范围。当前,第三产业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成德绵地区的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联性还有待加强。因此,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有效分配,缩小产业与就业之间的比重差距;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科技金融、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服务业集聚,加强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同时注重各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第三产业注入广泛人力资源,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使第三产业成为人才就业者聚集的第一大支撑产业。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