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不断取得突破。中宣部等4部门公布了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覆盖1433个县区。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南昌起义的“红十字马灯”、渡江战役用的“小木船”、剪开的“半条被子”、长征路上的“扁担”……革命文物以实物为载体,体现了一代代革命者为国为民的情怀、爱党爱国的豪情壮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菜单化服务”,培养志愿讲解员,组织宣讲团走进学校、企业、乡村、社区……这些更貼近群众、更有亲和力、更符合人们信息获取习惯的新举措,不仅传播了革命文化,还发挥了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观点一览
革命文物见证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物资源,需要不断挖掘内涵、创新传播方式,讲好革命文物的故事,增强革命文化的吸引力。同时,还要积极探寻更多满足群众需求、紧跟时代潮流的传播方式,扩大革命文物资源的影响力。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作为革命文化的传承人和发展者,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永葆革命锐气,勇做时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