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2022-12-11 14:19周大力阜阳市河道管理处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28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资源农业

周大力 阜阳市河道管理处

引言

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和价值,除了能将农业生产力整体提高之外,还能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下,应该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做好工程的修建和维护工作。同时对农田合理规划,促进农田利用率的提升。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在综合当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施工技术和流程不断优化,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能顺利达成。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概述

我国农业发展有悠久历史,从夏商时期开始,人们便已经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在耕地中布置灌溉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圩田、垸田等逐渐衍生出来。到20世纪中期,我国对农业重视程度提升,其间修建很多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在工程的大范围建设下,虽然实现了渠道干流与支流的统一,但田地间的狭小田块和水渠在建设上缺乏充足性,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与整理,相关配套设施亟待健全。并且在水稻种植区出现大洼漫灌现象,在小麦种植区出现串灌串排问题,这类问题的发生不仅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还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制约了农业长久发展步伐的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田水利工程也经历多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步入崭新阶段,尤其是在劳动积累制度深入实施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迅猛。进入21世纪,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引进大量先进技术手段,并在综合国情的基础上健全工程建设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不错成效,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1]。

二、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一)强化农业的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囊括颇多内容,需要对跨学科体系集中利用,并非单纯种植农作物。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新时期下,对农业产能的需求持续提高,必须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和引进,同时在综合国情的基础上对技术优化与创新,为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因为恶劣天气引发洪涝灾害,农产品产量必然受到影响,不仅会导致农民在农作物收购期间的主导地位被削弱,还会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能降到最小,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具有排灌功能,将分水口、农田制口在灌排渠道上设置,借助这两个阀门对农田水用量连接控制,实现灵活灌水和排水目的。如果种植地区比较干旱,为了能将用水难的问题彻底解决,可以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方式解决,让地区具备优质的水利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全面提升[2]。

(二)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

从生态环境层面考量,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对排水灌溉技术灵活应用,依照地区农业生产情况,对蓄水量适度调节,为农作物健康稳定生长提供助力。通过农田水利工程,还能起到净化土壤污染的作用,缓解水土流失,避免水资源出现浪费问题,提高土壤肥力,将农业生产对生态造成降到最小。因此,在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期间,应该将重点放在平衡本地区生态环境中,将生态文明保护与农田水利工程各个环节融合,诸如工程设计、工程建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与进步有很大推进作用,需要将现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含义充分体现出来,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能够实现。

(三)保证农业增产与收入

国家一直对“三农”十分关注,尤其是农业生产,与国家战略安全有密切联系。因此,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使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全面提升,为农村和农业创造更多收入。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遇到洪涝灾害时,农田水利能对农业种植起到保护作用,为种植过程提供安全保障,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将旧时代“靠天吃饭”的瓶颈打破。将新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会更加便利,对以往复杂的工作流程不断简化,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3]。农田水利工程还能对农作物生产布局合理完善,实现农作物产量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促进社会的平稳进步

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期间,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既要对用水和排水合理分配,还要注重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为了避免出现洪涝灾害,将与农田邻近的河岸堤坝加固好;为促进农业生产用水安全性的提升,加强水体污染净化工程建设;为将发电、蓄水灌溉等功能发挥出来,应该对拦洪蓄水工程加强建设。通过对工程的一系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能整体提高。因此,在农业的深度发展下,通过对各类工作的不断创新与优化,现代科学技术能够与水利工程紧密衔接。由此可见,对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建设,能将我国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技术展示出来,加快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共同建设步伐,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

(五)使现代农业集约发展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以及集约化属于阶段性目标。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方式较为粗放,需要将大量传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到生产中,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实现亩产量快速提升的目标。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用水能得到集中调用,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避免在农业生产期间出现水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下,人力可以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推动机械化发展进程,打造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展现现代化特点,真正意义上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灌溉以漫灌的方式为主。漫灌的方式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利用率低,同时漫灌还会加剧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则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借助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采取更加科学的灌溉方式,既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也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避免水资源浪费,实现节水的目的。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一)关注资金投入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条件与环境复杂,多建在人烟稀少的位置,工程周围可以利用的基础设施不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干扰因素较多。为避免工程质量受到任何影响,在正式施工期间,应该加强对基础配套设施的重视,加大建造力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不会出现故障问题,从源头对资源浪费问题加以遏制。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对工程主体部分的关注度较高,延伸部分的作用经常被忽视,所以要将资金投入到这方面,全方位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水平。比如,将资金投入倾向于泵站、涵闸等建设上。为提升水体质量,缓解水污染程度,应该加强管网、净化装置等建设。同时还要将农田基本单位作为基础,采取清淤疏水、排设沟渠等措施,促进抗洪能力的增强。在对资金投入幅度增大时,除了要注重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外,还应该将资金应用到科技上。虽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但也要对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时掌握,密切监督与管控。而此目标就的实现要有先进技术支撑。诸如水库上下游建立农田水利工程时,可以利用对智能化水位测量点大量布设的办法监测水位,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能快速将监测到的水位变化传到管理中心,借助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农田水位精准计算,明确是否会对农田造成危害[5]。

(二)进行前期调研规划

农田水利工程属于系统性建设项目,虽然在建设期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工程的使用年限长。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顺利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该将前期调查工作落实到位,对各个因素综合分析与考量,诸如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与面积、河流中水质的情况、周围自然环境等,保证水资源的应用方式合理且科学,防止水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对本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认真勘察,结合收集到的信息与资料,科学构建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影响清单,将科学发展作为核心,对水利工程修建方案灵活制定,将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划分好,明确每个部分的职责,将工程本身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害关系理清。在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准备时,建设单位要将自身的核心作用凸显出来,强化与涉事单位的交流,协调好各项工作,做到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以便水利工程能稳定开展。为提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效果,还要本着客观且精准的原则,对水利工程可行性深入研究,确保报备和审批能顺利通过。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安排专业的人员到农田水利工程现场勘察,依照工程建设需求以及周围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比如,在项目调研和规划期间,主动与高校、专业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收集资料,同时选派专业的人员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重要环节中,诸如物探、选址等,确保获取的数据真实准确,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协调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并讨论,共同分析工程建设以及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制定应对办法,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进度。

(三)做好工程监管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监督与管理,可以说,监管工作贯穿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始终。在农田水利工程勘察期间,应该将重点放在监督工程建设标准上,不能只为了满足部分农田生产而建设,避免出现个别村民利用占地赔款满足一己私欲,尽可能让所有农田的生产需求得到满足。在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要安排经验丰富且专业能力强的人员监督,做到对每个环节严格监管。农田水利工程的隐蔽和重要项目结束后,施工单位首先要自检,在没有任何问题后由监理单位检查,最后向质量监督机构提交检查申请。当接到申请后,质量监督机构要对工程施工期间应用的材料全面评审,同时到施工现场认真查验,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给出客观的等级评定。由于质量监督工作涉及部门较多,监督过程繁琐且涉及的人员数量众多,需要利用书面的形式对监管过程加以阐述,具体包含查验过程、监督项目等,防止在出现问题时发生无据可依现象。

(四)优化后期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并不代表工程彻底结束,工程还要进入使用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正式使用时,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诸如人为对供电设施造成损坏、倾倒垃圾导致管道发生堵塞问题等。还有可能因为水生植被覆盖水下设备而导致设备运行故障。在对问题处理期间,如果是人为导致的损坏,水利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加以保护,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工程出现问题频率较高的部位,及时解决和修复,维护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如果是因为自然因素导致工程出现问题,要根据特点进行定期排查和清理。同时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管理手段,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成效。现代社会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应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如借助互联网打造“互联网+管理”的模式。首先,应用网络将各地分散的农田水利工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引入社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长期以来都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而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则可以拓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融资渠道,进而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问题。最后,借助互联网加强宣传,帮助广大农户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向农户提供更加及时和全面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得到农户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能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以往,对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率降低,其作用大打折扣,而且还会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使其服役年限缩短,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损失,不利于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机制,构建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同时要给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应在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定期检查、设施维护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变公益性水利设施资产为定量化、股份化的集体资产,让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通过“群众参与,群众受益”、“集体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激发群众管理热情,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得到合理使用、有效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建设,对农业增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应该深入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技术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的同时,还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