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莉
(盐城市盐都区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0)
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承载,应当发挥好文化自信所赋予的功能,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要注重“互联网+文化服务”模式的尝试,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字化技术,持续展现图书馆数字化发展优势,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图书馆的定义决定了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科学、文化、教育信息资源。保存优秀文化、人类文化遗产,为读者提供传统文化知识,夯实其文化自信,在学习和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改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1]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各种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和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下,图书馆依托信息化优势,优化和改进文化传承服务,不仅能帮助读者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产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还能基于前人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前人的智慧解决问题,还能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让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绝大多数图书馆配备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其中很多人都是国家情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这样的人员配备完全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服务,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生活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社会大众提供教学科研服务、文献资源查阅、学习等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为实现这个目标,图书馆要下力气, 花功夫,大力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并坚持与时俱进配备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而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2]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数字文献资源建设,进一步拓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读者精准查阅和利用图书资源提供优质的服务。
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远性的工作。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这对图书馆在基础服务构建、人才培植、技术提升、费用担保等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3]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为确保文化传承服务工作井然有序开展,首先,图书馆要立足于实际,科学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公共图书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另外,图书馆还要不忘初心,牢记文化发展的总体思想,将传播文化,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作为核心,严格遵守公益文化服务原则,制定文化传承和保护发展目标,将具体的目标细分到短期目标中。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要明确首要攻关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克数字图书馆技术框架和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项目,同时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构建传统服务体系,精准分配人员、资源,进而夯实传统文化服务的基础,切实将现代科技有效地渗透到图书馆服务各个环节中,提升服务质效。最后,图书馆还要立足实际,设计行业标准,完善和优化平台基础资源、硬软件结构架式等,实现操作和服务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实现共享共通,增强传统文化服务综合效果。
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要因时而立,因势而为,通过多措并举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应用于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属性,为广大读者提供具备创新特征的文化服务。首先,要加大数字技术创新服务力度,尽快将AR技术、3D技术、智慧影音技术等应用到数字化服务平台中,以数字化、科技化的形式,将传统读物、史料古籍等全新形式向读者提供,使其彰显直观生动的特征,并以此增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吸引力,打破传统服务和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可以说一举两得。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下,要瞄准读者需求增加电子借阅,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解决读者数字化服务需求。最后,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深入到基层采访历史的亲历者、创造者和见证者,为传统文化留存最真实的记忆,并将这些宝贵资料整合、制作起来,形成历史资料,以微课、图书、纪录片等形式进入图书馆,赋予传统优秀文化和非物质精神文化的具体化,牢记历史,赓续民族精神,传承和保护优秀文化。
基于互联网背景之下,图书馆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愈发多元,在既有的资源保障能力之下,必须追求更大的体制创新,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因此,可以由图书馆为主体,建立区域图书联盟,促进区域馆域的交流。[4]首先,图书馆联盟要资源共享。建立图书联盟的价值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服务,旨在为读者提供经济、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让其能够在联盟数据库中获取丰富的资源,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文献电子传递、馆际借阅或是复制拷贝等途径,有效发挥图书的资源价值。其次,实现数据标准统一,在成立区域图书馆联盟时,需要依托互联网为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撑,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在多元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地方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积累了大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发展经验,为适应社会公共文化的服务供给需求,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体系。最后,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上可借鉴联盟经验,建立以区域为特征的统一管理标准,将分散的文献数据及特色资源,融汇于联盟数据之中,便于各类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完成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任务,在高效服务的同时避免重复性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运用计算机网络、电台广播网、移动通信网等途径,借助智能化网络、虚拟化数据技术、移动化信息装置、可穿戴设备装置等为读者提供直观动态的文化内容传播形态。 图书馆凭借新媒体的及时性、便易性、快捷性等优势,以及个性化、动态化、碎片化的展示方式,可化解传统图书馆信息传送的困境,为传统文化服务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目前,新媒体技术的深度变革和应用,为文化服务提供了独特新颖的展示渠道,基于其全新的技术展示特征,形成了更具个性化的文化形态,为当前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积极条件。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内容及表现力的跃升,日益成为公共文化传播和服务的新阵地。在新媒体技术的保障下,图书馆同样迎来全新的契机,即借助新媒体的演化思路和特点,搭建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渠道,利用可视化、移动化、智慧化的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更个性的文化内容,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图书馆文化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同时,在新媒体技术中可以完成与用户的交互,强化双方在服务中的体验,且基于技术优势下的文化作品创意,也将获得广泛的认可和青睐,结合图书馆数据库提供智慧化的文化互动服务,大幅拓展了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传统文化传承服务中,图书馆要依托各种先进信息载体,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借阅数据,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托“两微一端”有针对性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专、深、精的人性化知识服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是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砝码和重要台阶。图书馆是传播、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当前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为更好地做好文化传承服务,图书馆要借助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东风,全面谋划,整体设计,从强化顶层部署设计,健全文化服务体系、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拓展文化服务方式、建立区域图书联盟,拓展文化服务渠道、凸显互联网+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质效等维度入手,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做好文化传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