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理论在针灸治疗热病中的应用探讨*

2022-12-11 16:48黄旨涵李俊伟张美玲李艺宁谢毅强
中医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热病针刺针灸

刘 畅,王 献,黄旨涵,李俊伟,张美玲,李艺宁,李 凯,牛 坤,谢毅强,李 秘,田 策

(1.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571199;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610072)

热病是指感受温邪、夏季暑邪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广义热病泛指一切外感热病与内伤发热两大类疾病;狭义热病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伤寒、五脏热病和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影响着全人类的健康生活,其症状表现和流行趋势都属于中医温病范畴[1]。在中国的历史上,温病的流行不止一次,针灸也不止一次在温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针灸作为中医的瑰宝之一,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是众多疾病的优势疗法。针灸疗法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达到治未病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治疗中,有74 187例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 449例使用了中医药(占90.6%)[4],针灸发挥了一定作用[5-6]。笔者通过探讨三才理论在针灸中的运用, 探求针灸对于热病的优势所在, 希望可以为针灸治疗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1 针灸治疗热病的优势

针灸治疗热病的理论早在《素问·刺热篇》《灵枢·热病》《素问·水热穴篇》等中便有记载,是后世医家采用针灸治疗热病的重要依据。《难经》中也有五输穴泻热的论述。《伤寒论》中则提到通过六经辨证针刺治疗外感热病的条文。在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7]第七卷《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在着重论述外感热病的六经辨治的同时,也论述了五脏热病治法,以及肘膝以下治疗六经热病的尺泽劳宫等穴的主治。后世医家的众多著作如《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都有关于针灸治疗热病的论述。在当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针灸在其防治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8]。由此可知,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再到明清,以及当下,一直以来,发热性疾病都是针灸治疗的一个优势域。

2 三才理论

2.1 古代哲学中的三才理论

三才是古代人民对宇宙社会结构的一种认识[9],指的是天、地、人三者,是一个指导人体适应自然的动态模型。三才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自然为一个统一体,人存于天地之中。三才思想始见于《周易·系辞下》,其曰: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开始逐渐形成思想萌芽。三才思想主要用来强调天人一体观[10],从古至今,三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2.2 针灸学中的三才理论

三才思想在针灸学中的运用最早见于《金针赋》[11],其曰:“ 初针,刺至皮内,乃日‘天才’;少停进针,刺入肉内,是日‘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日‘地才’。 ”在刺法上根据人体组织深浅将穴位层次分为天、人、地三部,而三部又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和人体之气[12],见表1。三才在刺法中的极致运用当属“烧山火”“透天凉”这两种刺法。在针具上,九针中的馋针、圆针、鍉针也对应皮部、肌肉、血脉的疾病。在腧穴的命名上也多体现三才思想,如通天、天柱、魄户、魂门、地机、阴陵泉均暗含天、人、地。在配穴组方上则有著名的三才配穴法。三才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腧穴命名、针灸选穴、针刺手法各方面都深深影响着针灸学的发展[13]。杜凯等[14]将三才理论应用在艾灸中,认为天才相对于三伏期和昼夜,人才对应人体盛衰和穴位,地才则归属于艾绒。热病是一个容易被针灸疗法忽视的病种。笔者认为,三才理论在针灸治疗热病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腧穴命名、针具、刺法、配穴上,还应包含自然界的天时地利人和,体现在其治疗原则上即为三因制宜原则中的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其中,因时制宜对应天才,即根据一天中人体经络流注盛衰情况施治;因人制宜则对应人体穴位功效结合体质虚实;因地制宜则对应地才,即各种自然药物在针灸理论下治疗热病中的应用。

3 三才理论在针灸治疗热病中的应用

3.1 天才——时辰

天才即因时制宜,最大的特色体现于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源自《黄帝内经》,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殷克敬等[15]认为它是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精华,与国外的以生物节律为基础的时间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子午流注针法的核心是不同时辰针灸不同穴位有不同效果,其被广泛用于针灸临床中[16],适用病种繁多,但热病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种类。《医学发明》曰:“肺热者,日夕尤甚;心热者,日中尤甚;脾热者,遇夜尤甚;肝热者,寅卯间尤甚。”戴思恭[17]曰:“有发搐,潮热于寅卯辰位是肝症;潮热于已午未者心热也。”说明五脏发热与其对应的四时有明显的联系,提示治疗脏腑发热可以在相应的时辰[18]进行针灸治疗,如表2所示。高启秀等[19]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酉时开穴配合合谷强刺激泻郁热用来治疗肾精亏虚所致虚火上炎兼阳明郁热牙痛取得良好效果。缪奇祥[20]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根据阎和利提出的子午流注图表推算时间开穴来治疗慢性咽炎取得很好疗效。李春红[21]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脾虚胃热型糖尿病合并失眠,耳穴选取神门、皮质下、交感、垂前、失眠点、脾、胃、内分泌等,选取脾、胃经流注时间开穴,已时每日按压2次、辰时每日按压3次,有较好临床效果。综上所述,根据天才中经络流注的盛衰时间治疗热病,其治疗效果往往优于普通针刺,因此,辨别疾病所属脏腑取其经络盛壮之时开穴是针灸治疗热病的一个思路。

3.2 人才——人体

所谓人才,即因人制宜,根据人体虚实、穴位主治论治,而不仅仅如《金针赋》中所述的进针深浅。《灵枢·官能》明确提出,施行针刺当视天、司地、观人。其中,观人即辨别患者之虚实,根据虚实差异进行针灸治疗。此对应于三才理论中的人才。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得于先天而成于后天[34]。在针灸治疗热病时,立足于人才当首先判断患者体质虚实,再结合对证功效的腧穴进行治疗,见表3。治疗虚热时,可导热外出、引热下行、助阳生阴而达到调整阴阳的目的[35]。张新普等[36]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时取神阙、气海、关元、肾俞,分为针刺组和艾灸组,均有较好疗效,但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实热多由外感六淫邪气而引起,治疗时多采用刺络疗法以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开窍泻热,常用方法包括耳尖放血、大椎刺血、井穴刺血等,除此之外也常配合肺、胃、大肠经等具有泻热功效的穴位进行治疗。曾润颜[37]通过耳尖放血来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实热证,泻热、解毒、活血,临床疗效较好。王卫刚等[38]采用自血疗法配合针刺曲池、足三里、合谷、尺泽等穴治疗肺胃实热型痤疮,可快速控制痤疮的发展,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李明[39]针刺足三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合谷等穴治疗暑热,收效良好。在刺法方面,透天凉和飞经走气针法中的白虎摇头均通过强刺激达到清火泻热、祛风化痰、行气活血的目的。综上所述,以针灸治热病当立足于人才,明辨机体虚实,结合虚实选取对证之穴以祛外邪。

3.3 地才——自然药物

在针灸治热病的应用中,笔者认为地才体现在应用自然药物治疗热病,其中以穴位敷贴最常见。《灵枢·经筋》最早提到:“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此即以药物外敷治疗口癖,但是该法中未涉及穴位。药物的穴位敷贴在20世纪70年代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归属于针灸疗法范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0]。药物敷贴是通过穴位、经络以联系内在脏腑、疏通气血、调节阴阳,从而发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同时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41-42]。王庆碧等[43]采用中药贴敷大椎穴、双侧涌泉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黄洋等[44]以自拟方敷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涌泉穴治疗肺部感染所致发热,有效率高于西医对照组。韦利红等[45]以石膏、栀子、大黄组方敷贴涌泉(两贴)、膻中、大椎、曲池(两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作为地才的自然药物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治疗部分热病有较好疗效。

4 小 结

热病几乎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历程[46],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热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三才理论不应仅局限于针刺“上中下”三部,医者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它,应从人体的穴位、经络再到整个机体,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47]。笔者认为,以针灸治疗热病,可以在三才理论的延伸下,从时辰、人体、自然角度对应于天、人、地,根据经络流注盛衰时间、人体虚实、穴位功效、药物功效等进行辨证论治,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热病针刺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基于“三维五法”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医热病教学改革思考
针灸
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策略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