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婷
人生最美好的境界莫過于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自己想要的模样因人而异。我中学时代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做考古学家,背着一个工具袋走遍大江南北;我一个同学的梦想是当小说家,他从大一开始就天天琢磨如何写出杰出的作品,为了写作有时连早餐都顾不上吃;我的邻居二狗子最憧憬的是建一栋带院子的小洋楼,他从18岁开始外出打工,30岁开始做老板,都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虽然,最终,未必每个人都如愿以偿,然而渗透于其中的那种追求与努力永远值得我们敬重。
剥离种种外在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在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谁之前,我们先要做些共同的基础工作。首先,你得有一技之长。一个人就像池塘中的一朵荷花,你想脱颖而出,一定要具备与别人不一样的素质,比如同样是开花,你的茎秆更高、骨朵更大;一样是飘香,你的香味更幽清更飘逸。没有一技之长,你也就没有过硬的竞争优势,无法获得生活专门为你“定制”的特殊幸运。当年的左宗棠,论出身,只是一个寒酸的垫师之子;论科名,多次考贡士不达,做爷爷了还只是个举人;论经济条件,所得不足以养家,必须投靠比较富裕的湘潭岳母家,做当时被人看不起的上门女婿。然而,左宗棠最大的优点是好读实务书,有真正的治事能力,结果一归入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府,如虎添翼,显出了非凡之才,为后来领办楚军、当总督奠定了基础。
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可能经风历雨,可能摔下悬崖,可能陷进泥沼,可能遭受谩骂污辱,如果负一点伤就喊爹叫娘,吃一点苦就准备退缩,不要说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谁,就是做个一般性的有用之人都不那么容易。宫刑对一个男人是多么屈辱的事啊,然而,为了写出一部“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勇敢地活了下来。养家何等重要啊,然而,在特殊时期,有人要求政治上被列入另册的傅雷翻译作品之后译者名使用化名,为了珍爱羽毛,傅雷毅然拒绝。我一向觉得:有大作为的人未必都是天才,但他们一定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
人需要精神的东西来支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谁,未必就是要获得鲜花、美酒、金钱、地位,而是必须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鲁迅小说《伤逝》里的涓生与子君在相爱之初都是相信自己可以获得幸福与快乐,没想到他们的婚姻生活没有走多远,就已经百孔千疮了,原因就在于两人觉得实际的婚姻生活与他们想象的相差太远,他们从内心里不认同。
当然,往深里说,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谁,最本质的一点还是在于从心里唾弃“躺平”。一个人老是被生活推着走,风刮你两步,你还只想前进一步,甚至连这一步都不想走,上面所说的一技之长、坚守之心、自我认同都会成为空谈。将目标立在前边,愿意支付必要的汗水和脑力,就算最终没有完全实现,至少也会有所作为。艾青当年是学画的,作为画家,他并不出名,但他写得一手好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自己的“座位”。
古人说:“功不唐捐”,意思是一个人所下的功夫不会白白浪费,从“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谁”这个角度看,还是蛮有道理的。
(编辑 余从/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