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广西沿海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监管机制及能力

2022-12-09 06:51刘鹏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化工园区应急

刘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8)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化工园区建设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同时建设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这些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管理问题。由于环境风险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不同区域中环境风险的隐患不稳定。所谓环境风险,是由于自然因素结合人类活动导致的、由一系列环境介质进行传播、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毁灭的概率,以及相应的严重后果。人类可以通过管理工作实施对环境风险的危害降低。化工园区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关注园区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环境风险控制水平,是对于该园区风险管理状况的反映,也是为了进行当前风险管理现状的优化、改善而进行的风险控制方案制定。

1 广西沿海化工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隐患监管机制及主要方法

1.1 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监管机制

化工园区及园内企业环境风险隐患监管机制是在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广西沿海化工园区及园内企业环境风险隐患管控机制建立应包括预防准备机制、应急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决策处置机制、调查评估机制、恢复重建机制、社会动员机制。

1.2 环境风险隐患监管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工作程序

包括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与分级、环境风险申报、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将网络、地理信息监管技术,和移动环境风险源监管技术应用到环境风险隐患监管中。环境风险申报,是指环境风险源责任主体按照国家及地方管理规定,向所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等环保管理部门,申报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危险设备装置、周边敏感受体分布,以及现有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与相关资源等,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由企业通过环境风险源申报管理系统申报。根据2018年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程序包括:资料准备、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子区域划分、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五个步骤(图1);工业园区评估程序参照基础资料调查、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分级主评估报告编制五个步骤实施(图2);企业评估程序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包括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五个步骤实施(图3)。

图1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

图2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步骤

图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评估流程图

1.3 网络、地理信息监管技术

应用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等,推进化工园区和重点风险源企业的风险监控实时化、智能化水平,并发挥决策支持作用。选择化工园区重点企业,加大监管频次,定期进行现场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敏感区域根据实际需要布设光电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形成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与风险预警网络。例如,2004 年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基于GIS的南京市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在2007年建立了集信息采集、调度、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应急指挥、救援为一体的重大危险源监管网络平台。谢槟宇等(2011))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开发软件,选用ArcIMS+ArcSDE+ArcServer+ArcGIS Desktop组合,充分将计算机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同环境风险源监控相结合,进行无缝集成,构建起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监控平台。

1.4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管技术

从源头上强化风险源管理、规避移动型环境风险的主要技术如下。

1.4.1 危险品运输的全过程监控管理及物联网技术

为防范移动型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船进行动态监控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智能监控掌握风险源的位置和环境变化信息。目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可采用先进的RFID识别技术,通过电子标签,基于GIS平台,解决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船的动态跟踪问题。

1.4.2 封闭式园区管理技术

通过门禁系统、摄像头、电子屏等设备的运用,对工业园区进行封闭式、电子化管理,对进出园区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船、危险物质、操作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管理,建立台账制度,使园区危险物质输入输出有据可查,提升日常监管规范化水平,同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效率。

1.4.3 管线泄漏定位与管道检漏预警技术

针对管线运输方式,目前我国已开发出管线泄漏定位与管道检漏预警体系,将物料平衡统计模型、管道机理模型和信号序列相关分析模型进行耦合,能进行实时的泄漏监测,也能进行长期的缓慢泄漏检测,可用于估算泄漏量,也可进行泄漏点定位,并且在天津临港工业集群区得到实际运用。

1.4.4 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演练技术

园区可结合自身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特点、线路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建设园区环境风险应急演习计算机模拟平台。使用污染事件特征关系模型确定污染事件中需要进行检测的污染物,根据检测和处理处置技术集成关系模型,确定检测方法和处理处置方法,通过数据库的关联确定检测仪器和应急物资,形成应急检测与处理处置的方案。

2 现场抽查情况及发现的主要问题

基于经费及时间条件,试点项目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确定3个化工园区26家企业为现场计划抽查对象(其中防城港市园区抽查15家,北海市园区抽查4家,钦州市园区抽查7家),实际抽查32家(增加3个化工园区管委会及3个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现场抽查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2.1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建设不达标和运行管理不到位

初步统计,在抽查发现的206个涉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中,涉围堰、导流沟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建设不达标问题77个,占比37.4%;涉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不完善问题65个,占比31.6%;涉固废、危废贮存、转移、处置不规范问题38个,占比18.4%;涉污染治理、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运行管理不到位问题20个,占比9.7%;涉环评和竣工手续相关问题5个,占比2.4%;其它问题1个,占比0.5%。

2.2 管委会落实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责任及监管措施不足

2.2.1 各园区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园区环境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在人员、装备、资金等方面投入不足、对园区内企业应急资源统筹意识不强、整合力度不够。如未按预案要求成立环境应急监测站、未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未组建园区应急救援队伍等(此类防城港除外)。

2.2.2 常态化环境应急管理意识不强 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如未及时更新或备案应急预案、未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未定期举办应急培训等。

2.2.3 个别园区未及时办理边界调整事宜

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规划范围部分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需要调整。但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至项目结题之时尚未获相关主管部门批复,严重影响园区后续规划建设及对生态环境依法管控。

2.3 园区周边环境敏感点多 安全潜在威胁大

经查,3个化工园区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均属环境高度敏感区(E3),对周边环境安全潜在影响指向明确。其中:(1)钦州石化产业园周边有大气、水、生态环境等风险受体117个,为3个化工园区中最多。项目组对该园区典型企业进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当企业硫黄管线发生硫化氢泄漏时,周边1.5公里内的居民点受到伤害浓度阈值,需制定紧急疏散撤离方案。

(2)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周边有大气、水、生态环境等风险受体48个。项目组对园区典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企业大气排放将对周边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中毒;此外、如园内部分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贮罐泄漏或火灾,大量化工废液与消防废水排放将对周边地表水产生较大影响。

(3)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区周边有大气、水、生态环境等风险受体27个。项目组对园区典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园区内事故将对园区及下风向居民点造成危害,且伤害浓度范围受体主要为企业员工;部分企业因缺乏废气泄漏报警装置和在线监控设施,发生泄漏时可能会造成较大环境影响。

3 提升广西沿海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监管能力的建议

3.1 建立化工园区“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的环境风险监管体系

从总体上建立化工园区“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的环境风险监管体系,深化落实环境风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1]。

3.2 加强园区环境风险监管能力建设

包括建立和落实园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和应急工作需求,落实应急监测、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当地政府部门或园区企业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知识培训;建立应急资源共享库,整合企业、市区应急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协议签署、会议协商、方案预订等相关方法,通过和一些区域内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合作沟通,进而实现针对工艺资源的共享。建立社会化的资源储存模式,从而构建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物资储存方式。同时建立起化工区域环境之中的事故风险应急资源储存库房管理机制,结合现代网络信息化的平台系统建设实施,可实时掌握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储备地点、数量等[2]。

3.3 建立和完善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体系

(1)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园区、企业和公众,涉及公安、消防、环保、医疗、卫生和媒体等各级机构系统组成的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体系,构建与洪水、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等次生环境灾害的其它预案体系响应与衔接。

(2)设立“平战结合”环境安全保障目标机制,构建跨部门协同管理体系[3]。

3.4 建立园区“一园一册”

通过环境风险源申报管理系统汇总环境风险源信息,通过收集园区基本信息、《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文件心脏《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备案文件、《园区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和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方案、演练照片等环境应急资料、培训资料等建立园区环境风险监管“一园一册”档案,在建立“一园一册”基础上,通过环境风险源申报管理系统汇总各类环境风险源信息,形成格式化、规范化的环境风险基础信息数据库,该系统具备风险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功能[4]。

3.5 建立园区环境应急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应用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推进化工园区和重点风险源企业的风险监控实时化、智能化水平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监控平台,实现与厅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

3.6 提升园区企业环境风险监管能力的建议

包括当地政府和园区加强对企业环境风险监管,有计划定期(半年/次或1年/次)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和监管能力差距及时督促整改;建立完善包括《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以及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应急物资管理制度、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年度计划等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指导、督促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监管能力建设和建立环境风险预警、响应体系;指导、督促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应急演练和培训;指导、督促企业定期对园区企业环境风险源和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发现的环境风险及时整改;指导和督促建立企业环境风险监管“一厂一册”,通过园区环境风险源申报管理系统建立园区企业环境风险源基础数据库等[5]。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化工园区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相关问题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化工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必须要依据不同化工园区的生产作业风险类型以及风险特点来进行高效彻底的化工园区风险因素分析以及评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监督管理工作。针对广西沿海化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效果的抽查以及监管机制的研究中发生了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相关的管理者加强环境风险防治,提升本园区环境风险监管能力和监管效果。

猜你喜欢
化工园区应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