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雅,孙 敏,王 娅,黄学芳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前,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有关,且老年人因身体器官退行性改变,免疫力、抵抗力均较弱,慢性病持续发展可严重危及身心健康[1-2]。老年慢性病患者因病程长,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十分关键。由于不少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可对其用药予以督促与监管,但出院后极易出现擅自停药、漏服药、擅自增药及擅自减药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后续治疗的效果[3-4]。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是基于量化评估,将对患者的护理指导由院内一直延续至院外的一种模式,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表现进行评分量化,从而制定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内容,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本研究分析了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1.1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②智力正常,病情稳定;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慢性病诊断标准;④临床资料完整。
1.2排除标准 ①伴意识障碍、急性病症、精神疾病者;②拒绝配合研究者;③严重语言及发音或听力损害,存在沟通障碍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5(67.6±2.8)岁;病程3~20(11.79±3.14)年;疾病类型:肺部疾病10例,骨科疾病3例,消化道疾病3例,内分泌疾病15例,心血管疾病17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6(67.9±2.9)岁;病程3~19(11.61±3.05)年;疾病类型:肺部疾病9例,骨科疾病2例,消化道疾病3例,内分泌疾病16例,心血管疾病1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K058-01)。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开展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嘱指导其使用药物,病房每日常规消毒、通风,保持整洁、舒适,给予出院指导,讲解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嘱咐其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等。
1.4.2研究组 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①建立量化评估及延续性护理小组。量化评估及延续性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所有小组成员均参与慢性病护士培训计划,开展老年慢性病及延续性护理有关的知识培训,包括药物使用、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预防并发症等,考核合格之后发放证书,确保每一名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慢性病健康宣教知识;同时,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查阅慢性病相关文献,咨询不同慢性病领域的专家,一同制定患者评估方案及量化评估标准,确保评估工作的同质化。②病情评估。选取健康知识问卷评估不同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低且病情严重者应予以一对一宣教,由护理专员专门负责宣教服务,包括日常提醒、疾病管理指导等。③心理评估。患者出院前选取焦虑、抑郁评估量表对其心理状态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不同患者性格特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针对性格外向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要诉求,最大限度予以满足,并指导患者使用联想法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以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针对性格内向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沟通,鼓励、支持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其合理宣泄情绪,并注重通过肢体抚触、眼神交流等一系列非语言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倍感人文关怀,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探究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心理疏导,嘱咐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④出院后干预。患者出院后给予随访,随访方式有电话、微信及上门等,每周1次微信随访,每2周1次电话随访,每月1次上门随访,保持与患者的密切联系。建立患者及家属微信群,定期于微信群中分享自我保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如适量锻炼及保证睡眠充足等,且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应第一时间入院进行复诊,并及时反馈患者实际恢复情况,便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第一时间予以相应指导。发放慢性病健康手册,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运动、饮食及用药方案,并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同步教育,嘱咐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主题讨论、知识讲座等社区活动,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升其依从性及信心,鼓励患者保持规范的用药行为并指导合适的行为改变。嘱咐其务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通过用药安全管理测评量表对患者用药情况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合理调整,防止用药不合理导致病情加重,确保用药安全。
1.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躯体机能、躯体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与护理后院外用药安全情况(擅自停药率、漏服药率、擅自增药率、擅自减药率)、依从性评分(卫生清洁、按时复查、康复锻炼、合理饮食)及满意度。生活质量选取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共8个维度,36个评估项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自我管理能力选取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评估,共3个维度,38个评估条目,其中自我管理认知14个条目,共10个选项,即“无信心、不太有信心、不确定、较有信心、有信心”与“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自我管理环境10个条目,自我管理行为14个条目,此2个维度中各条目均有5个选项,即“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计分1~5分,总分<90分为低,90~140分为中,>140~190分为高。依从性选取调查问卷评估,共4个维度,各项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高。满意度选取调查问卷评估,分为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差异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3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2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3个月后2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组别例数活力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社会功能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情感角色限制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心理健康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4870.88±4.5787.64±5.04①②68.24±4.1887.76±4.64①②69.43±4.4888.12±4.96①②70.23±4.3688.83±4.97①②对照组4870.97±4.6978.17±4.77①68.17±4.1178.52±4.41①68.27±4.3579.24±4.57①69.98±4.2479.66±4.79①
表2 2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2组患者院外用药安全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擅自停药率、漏服药率、擅自增药率、擅自减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老年慢性病患者院外用药安全情况比较 例(%)
2.42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依从性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老年慢性病患者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2.5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老年慢性病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等特点,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是老年慢性病的主要病种,需要患者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规律饮食及运动锻炼等。由于长期病痛折磨,患者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加之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和健康知识缺乏,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稳定,增加了治疗难度。患者于院内治疗时医护人员可对用药予以督促与监管,但出院后因缺乏有效监管,极易出现用药、饮食及运动不合理状况,影响用药安全性与预后,因此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十分必要[6-8]。
以往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选用常规护理模式,但这一模式重点强调医嘱的落实,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未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中心,且只对住院期间的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出院后未能进行持续监管,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缺乏延续性,用药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9-11]。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包含建立护理小组、病情评估、心理评估、出院后干预等多个环节,其旨在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行为进行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纠正性的护理措施,且针对出院后患者依从性较差、缺乏自我监管能力这些问题,采用回访、反馈等手段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2-13]。首先,建立护理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参与老年慢性病及延续性护理有关的知识培训,可加深护理人员对慢性病健康宣教知识的认知,确保小组内成员均通过培训考核,并通过组织组内成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制定量化评估标准及方案,为护理服务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可明确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健康宣教,确保护理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心理评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加配合医护工作,提升依从性及治愈信心,保证患者出院后情绪稳定,避免情绪过激致使病情加重。最后,出院后干预通过随访可实时掌握患者恢复情况,第一时间予以相应指导,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相应出院指导方案,利用微信群可定期分享健康知识,确保患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及运动锻炼;通过主题讨论、知识讲座等社区活动进一步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且采用用药安全管理测评量表评估药物使用情况可调整用药方案,进一步规范其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合理、安全。
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依从性各项评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擅自停药率、漏服药率、擅自增药率、擅自减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自主用药的依从性,降低了不良用药风险,与文献[14-15]报道一致。这与量化评估策略以护患人员实际状况为基础,量化的个体化分析不同指标,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和延续性护理服务有关。其可更为有效地适应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有利于巩固住院治疗效果,降低出院后用药不良风险,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