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彬的身上有股湖南人的拼劲。从在建筑工地打小工,到捧回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再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回首走过的路,这位“95后”感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这一行做精做细,就能有收获!”
对于砌墙,邹彬有些强迫症,“如果墙面达不到心里的标准,宁愿推倒重来。”邹彬坚持一丝不苟,但也注重提升效率。两年下来,他的手艺越来越娴熟。一面12平方米的墙,别人砌好得花一天,他只要半天;平整度误差标准是8毫米以内,他可以控制在2毫米,并且砖面清清爽爽,毫不“拖泥带水”。
2014年,邹彬参加中国建筑五局技能竞赛,夺得砌筑项目青年组第一名。随后,他参加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选拔,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国家集训队。
来到国家集训队,邹彬感觉到了压力:普通的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度是关键,但国际赛场上的艺术墙,花样繁复、线条多变,使用到的工具包括水平尺、角度尺、勾缝器、圆规等,种类多达上百种。更难的是,想要砌好艺术墙,必须掌握专业的几何知识,图案要通过精确计算画到砖上,再进行裁切和砌筑。
为了克服困难,早上6点到晚上6点,邹彬的练习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计算不准图形数据,就砌好一面墙,對照图纸检查误差,再把墙推倒、拆掉,重新开始砌。为了加强尺寸记忆,他每天拿着尺子看,10厘米、5厘米、1厘米的长度刻在脑子里,看完之后再拿笔画出来,直至误差缩小至一两毫米。
正是凭着不服输、不放弃的拼劲,邹彬咬牙坚持了8个月,最终赢得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中国在砌筑项目零的突破。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6日)
◆素材解读
1.精益求精。砌墙在外行人看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邹彬却干得一丝不苟,误差仅2毫米。参加国家集训队集训时,他将墙砌了推倒,推倒再砌。邹彬身上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使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彰显中国青年的风采。
2.不断奋斗。邹彬从一个打工人逆袭成为获得国际大奖的技术能手,这与他一直以来的努力奋斗分不开。舞台有大有小,但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发光发热的机会。
◆适用话题
精益求精 不断奋斗 人生逆袭 青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