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2022-12-08 15:39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登月神舟深海

彭慧胜: 让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

将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大家可能会觉得很科幻,但对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彭慧胜教授而言,这个场面正是他的科研方向——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如今,他带领团队经过15年攻关真的做出来了!他们率先创建出织物显示器件,让织物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轻薄、透气、可贴合在不规则基底上。其团队实现的柔性显示织物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入选“2021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实现的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入选“2021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彭慧胜带领团队潜心攻关,把普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纤维电池高性能化及应用做出了创新与突破。

能有如此成就,和彭慧胜的努力分不开。彭慧胜大学四年,有三个暑假在图书馆度过,阅读大量文史哲经典,打下人文基础;读研期间,他有时索性就睡在实验室里,是出了名的实验室“居民”;回国之后,他定了三个目标:完成1项重要科学发现、诞生10个系列产品、培养100名优秀人才。

“科学面前,永远做好奇的小学生。”彭慧胜说。(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28日)

◆素材解读

1.珍惜时间。彭慧胜一直强调要把时间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事业中。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格外珍惜光阴。研究生期间常驻实验室,只为打好基础。

2.脚踏实地。科研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彭慧胜懂得研究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必须脚踏实地。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向着心中的远大目标不断靠近。

◆适用话题

珍惜时间 苦尽甘来 不断钻研 脚踏实地

舒畅:“85后”创业造火箭,勇做航天追梦人

“85后”青年舒畅是我国民营航天领域的拓荒者。2014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领域,舒畅意识到了机会。次年,他注册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2017年12月22日,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成功;2018年4月,该发动机二次试车成功。2018年舒畅团队成功发射了两枚“亚轨道火箭”,尤其是2018年5月17日,我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商业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民营航天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9年,他开始挑战更远距离的“入轨火箭”。

2021年2月,由舒畅团队研制的OS-X6B智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采取箭车一体的机动快速发射技术。全新的“亚轨火箭”不需要再经历发射场转运、吊装到发射前复杂的准备和测试工作,通过系统智能测试判读,10分钟内完成发射。

最近,舒畅和团队又在筹备另一颗“亚轨火箭”的发射。他说,只要把火箭技术做精做透,以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民营企业就能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补充力量。

(选自“央视网”2022年8月2日)

◆素材解读

1.勇于追梦。舒畅抓住机遇,创立公司,成为民营航天领域拓荒者,而且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力量,其睿智和勇气不得不令人敬佩。

2.不断探索。舒畅与他的团队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他们的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精神分不开。科学道路没有捷径,不断奋斗才能不负韶华。

◆适用话题

勇于追梦 抓住机遇 不断探索 锐意进取

“深海一号”团队把传说变为传奇

“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荣获2022年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是一支青年人占比达到73%的“深海铁军”。

“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建设不仅存在缺乏先例借鉴、建设工期紧的情况,还必须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等高质量标准设计建造,仅下部船体就由24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建造极难。尽管我国浅水石油开采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深水油气田开发“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经验”,气田开发前期状况不断。

面对困境,“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带领数千名施工人员昼夜轮流作业,高质量完成了船体建造、上部组块建造以及两个组块的“大合龙”,创下了比国际同类平台建设工期提前18个月的纪录。

气田投产后,面对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首次应用,开发生产团队在缺少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持续探索,深入攻关,先后解决水下生产设备和生产流动性保障系统等在深度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他们已攻克了几十项行业技术难题,成功开发运用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创技术,推动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前不久,它交出了自正式投产以来的傲人成绩单: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但它最终的“年产目标”是“30亿立方米”!为此,“深海一号”能源站全年无休,一群年轻人扎根深海,将征途铺满大海。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6月14日)

◆素材解读

1.年轻有为。青年人占73%的“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昼夜轮流作业,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展示出蓬勃生机。

2.勇担重任。“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在缺乏先例借鉴、建设工期紧的情况下,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新技术。这些年轻人无所畏惧,勇担重任,彰显了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

◆适用话题

年轻有为 勇于挑战 目标远大 责任担当

“80后”航天青年黄震:太阳系内的事我有信心可以做到

“80后”航天青年黄震,是202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今年39岁的他,已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最年轻的副总设计师之一,带领团队为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进行深化方案论证,并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中国载人登月,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如何让载人航天器不仅可以从目前空间站近地400公里的太空返回,更能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载人往返,空间还要大一倍?作为总体技术负责人,黄震带领一个6人的小团队迎难而上,开启了载人登月的新征程。

载人登月第一步,从地球到月球轨道。黄震带领年轻的团队集智创新、日夜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成功发射全新构型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返回性能比神舟飞船提升55%。作为总师助理,黄震带领团队又用4年时间,做出全尺寸20多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2020年5月初成功实施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并首次从8000公里的高度返回地球,奠定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雏形。

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短短几年黄震和团队就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通过无数次的地面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突破我国神舟飞船停靠、绕飞、与空间实验室交會对接等技术瓶颈,实现了浪漫的“太空之吻”,为我国空间站任务实施奠定了基础。

眼下,黄震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载人登月团队连续攻坚,已经组织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关键技术攻关,为早日实现中国载人登月的梦想,用极大的创新和冒险,大胆创新、小心求证。

(选自“央视网”2022年5月4日)

◆素材解读

1.勇攀高峰。黄震和他的团队用热血青春攻坚克难,勇攀航天事业新高峰,先后突破神舟飞船停靠、绕飞、手动交会对接等技术瓶颈,参与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为中国载人登月勇当开路先锋。

2.认真钻研。载人登月对于中国来说没有经验借鉴,只能通过不断的实验论证。黄震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一个一个难题,大胆创新,小心求证。

◆适用话题

勇攀高峰 认真钻研 大胆创新 科学严谨

猜你喜欢
登月神舟深海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人类最后一次登月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有一个“登月梦”
深海特“潜”队
登月50年:何日与君再相见?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